足跟骨刺,多见于40岁以上的女性患者。主要症状是跟骨跖侧痛晨起行走疼痛尤重,有明显压痛点,重者如锥刺样,行走困难。多与慢性劳损有关,当体重增加,过度劳累时,跖腱膜起点产生不正常的张力,组织渗出有害物质发生无菌性炎症和水肿,长期的恶性循环得不到改善,刺激跟骨结节而形成骨刺。中医学称其为足跟痛,属“痹证”范围,认为多属肾气不足,气虚下陷或血虚,损伤所致。 ↓《方1.》↓ 黄豆根治脚后跟痛 【组成】黄豆根(在土内者)500克。 【做法】将豆根冲洗干净,加水煎汤。趁热浸泡洗烫数次。 【功效】治脚后跟痛不能着地。 ↓《方2.》↓ 强骨汤 【组成】熟地12g,山药25g,山萸肉12g,寄生12g,牛膝g,木瓜12g,白芍25g,甘草10g。 【制用法】上方每日1剂,加水煎煮2次混合,分2次服用。15天为1疗程 【功效】老年人足跟痛 【出处】河南中医 ↓《方3.》↓ 鸡脚桑枝治脚跟骨刺疼痛 鸡脚250克,桑枝15克,加水共煲汤,约1小时左右即成。每日1剂,每次将鸡脚和汤全部吃光,连吃10-15天。 ↓《方4.》↓ 鹿蹄汤治脚膝痛 【组成】鹿蹄4只,盐及调料适量。 【做法】先将鹿蹄清水煮熟,加油、盐、酱油、料酒等调料,再煮至极烂熟。空腹食肉饮汤。 【功效】治诸风脚膝疼痛不能着地。 注本方见于唐《食医心鉴》。 ↓《方5.》↓ 醋拌茜草治脚后跟骨刺疼痛 茜草嫩尖数个,砸碎,用醋调拌均匀后敷在患处,外用纱布包好。每天换药1次,连续3天即可见效,6天见好,10天左右就不痛了。 ↓《方6.》↓ 川乌散 【组成】川乌30g(以生者为优),白酒适量(以粮食酒为好) 【制用法】将川乌研细末加白酒调成糊状,晚上睡觉前用温水将脚洗净,把药平摊足跟疼痛处,外以塑料纸包好。此为1足跟用量。 【功效】足跟骨刺疼痛 【注意】病去即止,不可久用。 【出处】山东中医杂志 ↓《方7.》↓ 葡萄根饮治足跟骨刺疼痛 鲜葡萄根6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5-7天。 ↓《方8.》↓ 锤击法 操作法】患者俯卧,患肢屈曲,使足心向上,找到压痛点后进行揉按和刮压,继用小铁锤对准压痛点锤击3~5下,用力要适当,动作准确轻快,若皮下有结节状物,以锤击使其散开为度。然后轻敲其四周,并反复捏揉跟腱及小腿后部。每周1次,每次只治1脚。 【功效】跟骨骨刺足跟疼痛。 【出处】中医杂志 ↓《方9.》↓ 仙人掌方 【组成】仙人掌1片【做法】仙人掌去刺,去皮,清洗干净后,剖成两半。 【用法】用剖开的一面敷于患足痛处,用胶带固定好。 【功效】主治足跟痛。 老祖宗们留下的偏方,很多简单且实用! |
|
来自: 崔m95b7p4dpv0m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