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里有个镜头:一媳妇伺候躺在医院的公公,不耐烦了,但碍于社会公德和舆论,还是每天到医院“报道”。一天,医生宣布老爷子归西,这个媳妇如释重负,喜笑颜开,握着医生的手连声道谢。这时,老爷子家人赶到,这个媳妇瞬间捶足顿胸,嚎啕大哭,真的是伤心欲绝,宇宙特级演员非她莫属。 ![]()
生活中,这类两面人不在少数,人前人后判若两人,最明显的是红白喜事中的白喜事,在火葬场吊唁大厅,亲人逝去的伤痛欲绝,一定会感染参与的亲朋好友眼圈发红,葬礼结束转眼就会来到饭店“答谢”,饭桌上的人们一反葬礼上的伤感情绪,个个欢天喜地称兄道弟你来我往。 我认识一个棋友,儿女双全,老伴早年上了天堂,老爷子有儿有女却成了“孤老”。儿子偶尔回家对待老爷子不是“吆五喝六”,就是伸手要老爷子给些补贴“帮助孙子”。女儿是上市公司管着二三百人的中层干部,因为工作忙难得一见,不是熟人根本就不会知道这老爷子还有儿女,有一天老人终于病倒住进医院。 老爷子住进医院,儿子却回家“住”了,顺便翻箱倒柜看看老爷子有多少“遗产”。女儿也是带着自己放假的女儿游山玩水去了,弃老爱幼自然流露。 老人走了,姐弟赶到医院,二副泪流满面的景象深刻难忘,孝子贤孙的双面形象令人佩服。 小时候常听大人谈论“身后事”,听得最多的就是老人们的肺腑之言:“最好的孝道不是死后如何风光、哭的有多么伤心哀愁,而是活着的时候能够常来看看,陪伴老人多说说话,至于带些甜的咸的都不重要”。 最好的孝道是趁老人健康之际带出去游山玩水,等走不动之后常回家看看,而不是让老人活着时看到的是子女的忤逆,死后却又是哭倒在地再也爬不起来的孝子贤孙模样,“哭”死人做给活人看,但活人一旦了解了内情,又有谁来看你的表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