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船队满载物资,漂洋过海送到中国,险遭不测…

 福建品藏文化 2020-03-10

清代琉球国进贡船漂流记

◆ ◆ ◆

文 |石禄生

01

在中国台湾和日本九州岛之间,琉球群岛遗世独立,作为东北亚和东南亚之间的海上贸易中转站而闻名世界。在1875年以前,由琉球群岛组成的琉球王国,长期以来都是中国的藩属国。

船队满载物资,漂洋过海送到中国,险遭不测…

1368年,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仅仅在四年后,即明洪武五年(1372),明朝官方就派出了使者杨载出使琉球国,与之建立了宗主国和藩属国的关系。也就是在此次出使途中,大明使者发现并登上了钓鱼岛,为钓鱼岛并入中国版图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船队满载物资,漂洋过海送到中国,险遭不测…

这里顺便提一句,钓鱼岛不同于琉球群岛;钓鱼岛从明代万历十年(1582)起至今,自始至终都是中国的领土。此处不赘述。我们的历史视野还是回到琉球国上来。

从明朝初年到晚清,琉球国作为中国的藩属国的历史,长达五百年左右,直到1879年,日本强行将琉球国并入日本版图,才告终止。历史上的琉球国,就是今天的日本冲绳诸岛。

船队满载物资,漂洋过海送到中国,险遭不测…

回顾琉球国作为古代中国的藩属国之历史,两者之间是如何维持稳定关系的?答案很简单,双方只要做好两件事:

其一、每逢琉球国更换国王,琉球王都会主动派使者乘船前来中国,请求册封。琉球国使者必须从福建海岸进入宗主国境,向福建布政使、巡抚等禀报来意,再由后者转奏中国皇帝。而中国政府则及时派出册封使者,前往琉球国,主持册封仪式,为琉球王加冕。

船队满载物资,漂洋过海送到中国,险遭不测…

品藏天下珍藏匾额“眉齐杖国”,以实物证明了清代中国政府对琉球国的册封制度,详情参看有关匾额文章《百年前他代表中国册封琉球国王》。

船队满载物资,漂洋过海送到中国,险遭不测…

清·道光十九(1839)年【眉齐杖国】匾 林鸿年题

福建品藏文化公司收藏

其二、由于中国与琉球国隔海相望,海路遥远,琉球国每两年向中国进贡一次:琉球王派出进贡船队,漂洋千里,经海路进入专门的进贡通道福建,转运京城。作为回报,古代中国政府则向琉球国进贡船队,赏赐大量的金银财宝、稀缺物资、生活用品等,由他们带回琉球国。

当然了,顺便一提,每每琉球国的使船前来中国(请求册封或进贡),都会捎带一批留学生前往国子监(古代中国最高学府)学习中国文化。在此不赘述。

想必看官都已经注意到了,琉球国使者,不管是来请求册封,还是来进贡,他们的使船按规定都是要从福建登陆的,所以福建就是中国政府与琉球国之间的“外交”门户,别无二家。详情可参看有关匾额文章《琉球与福建之间关系是这样的》。

那么,在福建这一关,掌管琉球国与中国“外交”事务的人是谁呢?就清代而言,理论上闽浙总督、福建巡抚是负责处理琉球使者往来事务的最高长官,但他们也就是象征意义上的兼职“外交官”,负责向皇帝汇报而已,而实际负责出面处理具体事务的,则是福建布政使。

船队满载物资,漂洋过海送到中国,险遭不测…

因此,每当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时,福建布政使都很有存在感,一方面忙得焦头烂额,为什么会焦头烂额呢?这点我们后面再谈;另一方面他们又在接待往来使者过程中,被隆重载入历史。

譬如清代嘉庆年间,有一位福建布政使就因接待琉球国使者往来,并妥善处理具体事务表现突出,深受皇帝信任。此人叫景敏,专于处理琉球国使者往来事务。他从嘉庆十三年前后到道光元年,一直担任福建布政使之职。

福建品藏天下牌匾艺术馆,现藏有三块清代福建布政使景敏的题词匾,其中两片的题匾时间为嘉庆十七年,另有一片则为道光元年离任时所题,时间跨度较大。

船队满载物资,漂洋过海送到中国,险遭不测…

清·嘉庆十七(1812)年【桥门接武】匾 景敏题

船队满载物资,漂洋过海送到中国,险遭不测…

清·嘉庆十七(1812)年【天府名贤】匾 景敏题

按照清朝官员习惯离任题匾的规律,嘉庆十七年这个时间点,大概是景敏在其第一任福建布政使期满结束的时间,之后他又增任了一届。照此推算,景敏初任福建布政使时,大概在嘉庆十三年。

船队满载物资,漂洋过海送到中国,险遭不测…

清·道光元(1821)年【光英王国】匾 景敏题

02

嘉庆十五年(1810)九月十日,眼看两年一度向大清进贡的日子临近,琉球国王尚灝正式下令:“任命琉球官吏向国柱为正使、蔡肇业为正议大夫,率领官兵、船员、留学生等二百余人,向我宗主国大清王朝进贡,近期择日开船。钦此。”

船队满载物资,漂洋过海送到中国,险遭不测…

我们看琉球国的使者主官,一个姓向,一个姓蔡,典型的中华姓氏。不消说,他们要么是从中国本土移民到琉球国的中华后裔(从明代起,中国沿海地区尤其是福建省,移民至琉球国的中华子弟不在少数),要么是宗主国赐予了他们姓氏。

一番紧锣密鼓的准备之后,琉球国进贡使船共计两艘,于当月十四日开船出发。据后来的清政府文件记录,满载琉球国进贡物资的一号船(也称头号船)载有:

船队满载物资,漂洋过海送到中国,险遭不测…

硫磺6300斤、红铜1500斤、白刚锡500斤、官兵与船员共计118人;另有留学生4人、伴读人员4人,以及留学生进贡的围屏纸3000张、前届毕业后返回琉球国的留学生谢恩贡物——围屏纸5000张等。

二号船载有:硫磺6300斤、红铜1500斤、白刚锡500斤、出使官员4人、官兵与船员计78人。

但琉球国的进贡使船没走多远,就停下来了,为什么呢?因为古代的无动力帆船,需要有风才能远航行驶。所以琉球国进贡船停靠在一个叫马齿山的小岛,等候季风的到来再远航。

话说这个马齿山,虽是人迹罕至的小岛一个,却是中国与琉球国之间海路交通往来的重要驿站。清代一个叫林麟焻的康熙年间进士,因为担任过出使琉球国的副使,所以对马齿山这个地方印象深刻,他为此写诗《琉球竹枝词 其四》曰:“三十六峰瀛海环,怒潮日夜响潺湲。楼西一抹青林里,露出烟萝马齿山。”

等待海洋季风到了才能行船来中国,可见琉球国人向大清进贡,着实不容易,——何止不容易,简直是九死一生的旅行,因为季风能使船行驶,也能随时让船只倾覆海葬。

船队满载物资,漂洋过海送到中国,险遭不测…

等候季风还需要十足的耐心。琉球国的进贡船,足足在马齿山等了两个月,终于迎来了吹向大清门户福建方向的季风。十一月十五日,琉球国进贡使船正式远航。

然而,这一次的海洋季风实在凶险,进贡船只刚行驶了两天,也就是在11月17日时,原本结伴而行的两艘进贡船,就飘散不在一起了。

什么是随波逐流?琉球国的这两艘进贡船就是了。越靠近中国福建方向,海风越大,两船不得不一路抛撒重物;还砍去了船上的大桅杆,免得控制不了船只平衡。重要的是,这两艘船不在一起了,谁也看不见谁,也不知道对方是否还健在。

船队满载物资,漂洋过海送到中国,险遭不测…

话说准备迎接琉球国使船的福建“海关”这头,由福建布政使景敏为首的官员们急得火烧火燎的:“按季风轨迹推算,琉球国进贡船早该到了呀,怎么至今还不见踪影呢?”

景敏的担忧并不是空穴来风。因为从明代至清代,琉球国的进贡使船,每一次来中国,都要历经艰险,甚至称得上是九死一生,船毁人亡也不奇怪。譬如近在嘉庆八年进贡那次,琉球国使船随风漂流到了台湾,结果船撞击到礁石上,船只解体,所幸人员被台湾方面营救了。

03

福建布政使景敏,左等不到琉球国进贡船,右也等不到,到底发生了什么?琉球国使船是否已经船葬大海?

就在景敏大人如坐针毡的时候,他不知道,此时广东方面的省市官员,已经先他们一步,忙得焦头烂额了:原来琉球国一号贡船,随风漂流到了今广东揭阳市辖区的惠来县海岸;而二号贡船,则漂流到了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海岸。一时之间,广东方面的县衙、知府一级都忙开了,忙着救援船只、抢救伤员、安抚或安置琉球进贡队伍、搬运物资等。

在没有电报电话的年代,别说福建方面不知道琉球国使船的去向了,就连分别管辖广东惠来县和香山县的上级单位,潮州府和广州府之间,一开始也是互相不知道对方海域漂流来了另一只琉球国使船,双方都以为只有自己的辖区海岸接收到了琉球国进贡船。

船队满载物资,漂洋过海送到中国,险遭不测…

话说广东惠来县和香山县方面,分别意外“迎接”到来自琉球国的进贡船后,除了本能的救援工作之外,他们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不消说,大清朝廷上下,知府以上衙门,没有不知道福建是唯一代表清政府接收琉球国进贡品之官方通道的,所以他们的第一反应是:尽快将物资送往福建。

如是,潮州府、广州府火速上报广东布政使、巡抚、两广总督等高层;并立即盘点船上物资,安排官兵从陆路运送福建。

嘉庆十五年12月25日,广东方面从陆路转运福建的琉球国进贡船所载物资到达福州,福建布政使景敏代表福建官府签字接收。至此,琉球国进贡使者才长舒了一口气:进贡大清的物资,总算送到了清政府行使“外交”职能的机构手里,任务完成。

从九月中旬,到十二月下旬,琉球国进贡船队,历经启程、候风、再启程、失散、漂流、历险、搁浅等,可谓磨难重重,历时近三个月,才完成了进贡使命。

船队满载物资,漂洋过海送到中国,险遭不测…

但对福建布政使景敏来说,他的繁重工作才刚刚开始:组织人马接收、统计进贡物资,再转运北京;接待琉球国使团人员,并代表清政府酌情赏赐使团人员,组织物资准备回礼;调查琉球国使船的历险行程,记录在案;组织人力物力修补琉球国使船;全面起草汇报文书,送交福建巡抚签字,转呈闽浙总督,再由总督出面启奏嘉庆皇帝。

船队满载物资,漂洋过海送到中国,险遭不测…

嘉庆十六年三月十三日,闽浙总督汪志伊就琉球国进贡事宜,详细上奏嘉庆帝,奏本为《题报琉球国贡船漂收广东护送到闽等情本》。该奏本所述详情,事无巨细,十分繁琐。显然,以上大部分基础工作,都是由布政使景敏来完成的。

景敏多年任职福建布政使,但为政记录少之又少。恰恰是在出面处理琉球国使船事务方面,让他在历史上留下了较为浓重的一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