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发日期:2020-03-10 ◇江初昕 昨日还是春雨绵绵,清晨起床,雨后放晴,薄雾氤氲,萦萦绕绕浮在山头,配上一带翠绿的江水,那景色有种侵略般沁人肺腑的绝美。我惊讶地发现,春花秋月,最能扰人思绪,最能成为诗人们笔下的吟诵之爱,我不是诗人,但我却也拽不住心头腾出的句子:薄雾未散初春景,雨露沁润山色青。翠柳饮绿一江水,桃滟泼染花墙影。是这样娇娆的你,才引来诗一般的意境。在这样充满诗意的春日里,最适合随手拿本闲书来读。 明张岱在《陶庵梦忆》里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情也。”看了这话我赶紧检点一下自己:还好,我有业余爱好,而且挺广泛——读书、游泳、滑冰、旅游、听音乐、打桥牌,等等。这其中称得上“癖”的,莫过于读书了,而且是读闲书。个人觉得,风和日丽的春天,是最适合读闲书的时候。窗外绿意盎然,手捧一卷闲书来读,可谓恰得其境。 所谓闲书,也可以理解为杂书,杂七杂八,杂乱无章……它们可以拓宽你的知识面和视野,增加学科之间的渗透机会,提高读者的悟性。既然杂,当然无所不包,譬如对联趣话、民间传奇、动物世界;谈饮食,谈造酒,谈花草,谈鸟鱼;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历史等等。我的枕边书中最爱的除《瓦尔登湖》之类的自然文学外,就是《遵生八笺》《闲情偶记》《浮生六记》《陶庵梦忆》及明清小品之类的书。这几年更添一个嗜好,就是古籍版刻图书。从《天工开物》《耕织图》到各种书画谱笺谱,迷上了古代版刻画。每每陶醉其中,忘乎所以。 读闲书往往没有功利,没有目的,读得最上心,哪怕是漫不经心,或枕边,或沙发上,抑或倚靠在春色满目的窗台上,不一而足,随心所欲,闲情逸致。对闲书没有必要正襟危坐、全神贯注,研究字里行间的微言大义。所以,说“读书”已经太一本正经,我又有点“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所得则忘乎所以。”这种读法实际只是观览而已,相当于“看”。尽管如此,我仍然认为这是一件最有益、也最有趣的事。古时候“一事不知,士之耻也”,不想蒙羞的唯一办法不就是多看书吗?如今的大众传播媒介五花八门,极尽声色之娱,最能引人神驰中外古今、洞彻社会人生的还是那千载未变、把一张张印了黑字的白纸订成摞的书。 读点闲书,正好调剂一下大脑,嘴边吟哦着“马踏春泥半是花”“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诸如此类的诗句,突然灵感来临,恍然大悟。 读闲书好比在散步途中看到赏心悦目的野花野草,它们不是为你专门准备的,却让你有幸看到了,然后痴迷,然后欣赏,然后心旷神怡。这就是读闲书的妙处。追求情趣生活的人,需要读闲书,闲书帮助你的心闲下来,静下来,你才有心情去享受闲书带来的恬淡和智慧。 |
|
来自: 孟溪ProbeT连山 > 《古今读书感悟与读书方法等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