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约专栏 | 刘莞】当荣格迷恋中华文化:打造解码生命秘密的钥匙

 天使之剑 2020-03-10



当荣格迷恋中华文化:

打造解码生命秘密的钥匙



文▕ 刘莞

(海峡两岸心学教育研究院院长)

我们人活一世,所为何来?人类已经创造出高度的文明,我们都生活在文明的世界里,所以我们无法像动物一样生活在丛林法则的世界里,而是生活在被自己建构出来的文明里。人类今天所创造出的极为丰富的物质,保证了我们有品质的物质生活,可是我们是否真正了解自己的精神世界,是否能像熟练操作各种物质工具一样,熟练地与自己的精神世界沟通呢?

图 | 生命的思考

随着社会的演变和发展,世界主流的几大文明型态,包括儒家文明、基督文明、伊斯兰文明等,正在日益密切地交织与碰撞在一起。中国人由于过去百年来的痛苦记忆,导致我们在面对西洋文明时,会下意识地先去思考它有哪方面是先进的;面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时,会倾向于先想它有哪方面是「封建糟粕」,要谨慎对待。这是一种很幽微的心理:我们顺畅地接受「西洋先进思想」,谨慎小心地反思「传统守旧文化」。所以,在1930年代,著名的心理学家荣格(Carl Gustav Jung ,1875—1961)真诚地向胡适请教《易经》的相关问题时,胡适不以为意地说,那不过是中国古代人的巫术而已。不过,这样的解释并没有打击到荣格对中华文化的热忱,他仍然认为中国重视潜意识(subconscious)的文化,要优于西洋人只重视意识(conscious)的文化。

图 | 《易经》

当重视意识的文化与重视潜意识的文化交织碰撞,进而将这种矛盾集中到时代下的个体身上时,会怎样呢?荣格的朋友卫礼贤(Richard Wilhelm,1873—1930),作为很早就到中国传教的西洋人,是这种矛盾个体的先行体验者。卫礼贤深入了解中国文化,一方面,他被中国文化所吸引,荣格说:「他不仅在写作和说话上,连举止看上去都完全像个中国人。东方的观点和古代的中国文化,已经一步步地深入到他的内心深处。」但是另一方面,卫礼贤又无法摆脱「意识先行」的西洋文化惯性,当他回到西洋后,又再次被那强大的意识裹挟。然而卫礼贤无法处理文化冲突在自己身上产生的问题,强烈的精神危机转变为身体的危机,最终,卫礼贤回到西洋以后没几年便去世了。据荣格描述,在卫礼贤最后的几年时光里,每当他要跟卫礼贤探讨这个核心问题时,卫礼贤便有一种退缩感,使得这个问题始终没有被曝晒开来,更无从解决。

图 | 卫礼贤

卫礼贤是一个西洋人,他被中国同化,又回到了他或许不应该回去的故乡,才导致问题的出现。我们今天虽然都生活在中国,却也不知不觉在接受着与自己的文化潜意识所冲突的显意识,由此导致的精神危机,我们是否有自觉呢?我们认同西洋追逐自我价值的主张,漠视与天地、祖宗的连结;我们认可西洋无限张扬自己个性的风格,鄙弃不温不火的中庸之道。殊不知中国文化的精髓中都内蕴着精神能量,更是传承在中国人心灵内部的稳定的深层结构。上述西洋的价值观不能完全否定,但是我们在接受新事物时,该如何面对与处理自己的文化潜意识?如果我们避而不谈,就难免也会陷入卫礼贤的困境。我们需要承认、面对与和解,才能让自己的精神获得安顿。如果只是逃避甚至抗拒,会造成个体的精神混乱,进而严重到整个社会的气氛混乱。笔者去年在台湾访学,看到「去中国化」背景下的种种乱象,即深有体会。

我们提倡复兴传统文化,并不是一种外在的社会运动,而是真实的精神需求。复兴传统文化绝对不是穿上汉服恢复古代的礼制,或者熟练背诵诸子百家,而是找到与自己的文化潜意识沟通的钥匙。文字的识记只是很表层的技能,把文化集体潜意识这条大河,由古至今地疏通,才是根本的道。能够用现代化的语言,深入骨髓地告诉我们如何寻找这把钥匙的人,无疑是荣格。荣格对中国文化的心灵层面,有着深刻的洞见;作为西洋人,他也完全知晓中西文化的各自所长与所短,我们了解荣格的思想,即可真正让自己与传统文化和解,让自己获得「救赎」。

图 | 荣格

荣格深深迷恋中华文化,甚至会认为东方人重视内在世界的文化传统,优于西方人更注重外在世界的文化传统。但是他也很清醒地认识到:西方人不能随意去狂热地学习东方的瑜伽之类的东西,成为可怜的模仿者。这样会背离自己精神的稳固基础,迷失在语词和概念的迷雾之中。同样的道理,我们中国人也不能抛弃自己的文化去盲目追捧西方的理性主义,及其衍生出的各种概念和技术,那样我们也会背离自己精神的稳固基础。这就是荣格的伟大之处以及我们学习荣格的必须性:他不是要教我们学习某种固有型态的东西,而是告诉我们如何在深度认识自己和他人的基础上,找到良性沟通的桥梁,打造出为自己量身定做的「武器」。

荣格最深刻解剖潜意识的著作,是他的手稿《红书》(The Red Book)。《红书》记录了荣格梦境和潜意识的精神历程,并有他手绘的精美图片,是荣格的集大成心血之作。荣格在书中用了大量的隐喻和象征,使人读来犹如天书,同时他又精心绘制了一幅幅美轮美奂的图片,这些图片中也融合了中西方各个文明古国的文化元素,每一幅画都是「灵魂的作品」。荣格在世时拒绝出版,直到他去世五十年以后,这本书才得以付梓。梦与潜意识,并不是胡思乱想或者无序无意义的讯息,其中暗含着我们个人的生命讯息的密码,也包括我们的文化集体潜意识的呈现,了解如何解读这些讯息,即是在学习如何解读自己的深层精神结构,只有把这些内容摊开来检视,才能完成我们的意识与潜意识的和解,而不是任由一方压制另一方,导致身心出现问题。荣格的《红书》,神秘得令人着迷,我们深入到荣格的这片神秘世界中,不仅是解读荣格的潜意识,也是解读我们自己与文化的深层根源。

图 | 《红书》

彩蛋

想了解更多荣格和《红书》内容,请点击:【网络演讲】揭开分析心理学史的最大秘密,探寻大师的内在宇宙,陈复教授将拿荣格的《红书》带你探索潜意识的神圣源头!

想摆脱(突破)生命困惑,让精神充实而富足,欢迎报名课程:【系列演讲】第三期华人心学智慧咨询师培训工作坊系列演讲第二阶段报名开启!

图文编辑/曲龙龙

图片来源/360图片

作者简介| 刘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