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整理有什么不对之处 请多多指教 第一 先进行小白式诱蜂和找蜂整理 针对新人 1. “煮蜜引蜂跟踪法 ”在晴暖的天气,在山中的高岗处,支起锅灶点燃火堆,把高浓度的蜂蜜放到锅中煮至沸腾,用蜂蜜的香味吸引野生中蜂来采集。根据蜜蜂返回的飞行路线追踪,寻找蜂巢。在追踪过程中,若失去踪迹,在蜜蜂飞行路线的附近再煮蜂蜜,吸引蜜蜂。反复数次定位寻找,就可准确地找到野生蜜蜂的蜂巢“这种方法极其有作用 ,针对新人找蜂” 2. 第二个新人类办法:“挂蜜燃脾引蜂跟踪法” 在高地的上风处,把带叶的树枝蘸上蜂蜜挂在离地2m高的地方,并燃烧一些旧巢脾,使蜂蜜和蜡的气味散发出去,招引野生蜜蜂,然后注意吸饱蜂蜜的野生蜂的飞行路线。与此同时,在相距数十步远的地方的另一个高地上,也用同样方法的招引并观察蜜蜂的飞行路线。这2条飞行路线相交叉的方位,往往就是蜂巢的所在地“该办法有缺点 ,适合蜂源蜜源丰富的地方” 3. 谈谈采水蜂和出勤工蜂找蜂办法,采水蜂500米范围“飞行”,蜜蜂3公里,看圈数1圈1公里范围,2圈是2公里范围,3圈是3公里范围,加上工蜂飞行方向。采水蜂大部分是老蜂,飞行路线不会很远。入山找蜂时,要留心水源边沿,如果发现有采水蜂,就表明附近有蜂巢。采水蜂在下降和起飞时,都是绕圈子飞行的。如果飞来时打圈是逆时针方向,而回去时是顺时针方向,就表明蜂巢在山的左边;如果打圈的方向与上述相反,则表明蜂巢在山的右边 4. 善于观察 ,配合各种办法进行追踪的的 根据采集蜂回程打圈和飞行高度判断蜂巢距离 当蜜蜂采好粉蜜后,起飞时往往会打1~3个圈子,然后才按一定的高度笔直地飞向蜂巢。根据回程采集蜂起飞时打圈的次数和飞行的高度来判断蜂巢的远近。起飞时只打1个圈子,蜂巢不会很远;打 3个圈子的,蜂巢处于2.5km以外,追踪比较困难。如回程蜂在离地3m左右的高度飞行,说明蜂巢约在250 m的地方;若飞行的高度在6m以上,就说明蜂巢较远,不可盲目追踪。 5. 看起来很离谱 但是有老一辈提起过 不得不说出来 ,不知道好不好用 不过本人用该办法灭过胡峰 非常好用 对小蜜没有用过 : “欲擒故纵跟踪法 ”捉住即将归巢的采集蜂, 在蜂腰上绑1根 300~400 mm长的细线,另一端粘上1片宽10mm、长数厘米的纸片,然后释放跟踪。通常重复几次,就可以找到蜂巢 6. 辨认蜂屎办法 这是老手最喜欢的办法 的确 我都很喜欢 看见几点蜂屎 方向感出来了 基本知道大体方向了:工蜂在认巢飞翔或爽身飞翔时,常在蜂巢附近排下许多粪便。采集蜂在出巢起飞时,也常先排掉粪便后才飞往采集。因此,在蜂巢周围的树叶、杂草上,必有很多蜂粪。蜂粪呈黄色,一头大,一头小,通常大的一头总是朝着蜂巢的方向,应按照这个方向去寻找。若发现峰粪逐渐密集,那么附近就必有蜂巢大约在3/400米范围内了 差点忘记最基本的东西了 找蜂也要根据季节 该地区的气候变化来找 但是大体上可以这样说: 1.从季节出发春天在分蜂季节,选择地方干燥避雨的,附近没有障碍物,眼前是开阔的,向阳的地方。夏天向风,冬天背风。 2.从地理位置,沿着林子边缘,以空心有洞的大树为搜索目标,认真寻找,选择有石头比较多的地方,大老树,坎坷的堤坝,围墙边脚,废旧房屋 。 不过 ,我的经验是 ,蜂巢出口处一定要空旷, 飞行方便 ,适合新蜂试飞等要求 听采集蜂的声音,对蜂巢大体定位 ,是的 ,大体定位 。找到一个蜜粉源基地,归巢蜂飞行速度慢、声音混浊、长期观察的人,或者养蜂人对采集蜂飞行声音,特别是归巢蜂,如果蜂巢近 ,就会感觉的出飞的慢 ,直线飞行声音混浊 。说明蜂巢近 再说说“烟熏法” 说说利用蜂王激素诱蜂 同时我也在贴吧听到有人说这种秘方只有“苗疆”才懂 其实不然:先将中蜂分蜂热时产出的封盖王台,连同部分工蜂、雄蜂房一起放在无油污的铝锅中加热焙化成液体,倒在薄草纸上(卫生纸也可),待冷却后卷成烟卷式的纸棒,待用。取一严密的蜂箱(最好是老蜂箱),采用木板付盖,将上述纸棒放在箱内燃点十分钟(时间越长越好),燃点时,关好巢门,盖好付盖和箱盖。不再开箱,以免蜡味外溢,待用。当三月份蜂到来之际,选择雨后晴天,将上述蜂箱搬至深山开阔向阳的高地,打开巢门,同时箱外燃烧上述纸棒! 至于其他的办法,还有一种,曾经仔细观察过, 每当分蜂热或者有蜂要逃的时候 “蜂群发出的声音频数,往往会引起其他蜂群的共鸣,特别是逃蜂,如果靠的,往往造成好几群冲在一起形成大群,里面好几个蜂王”虽然有待实验,但是,我敢说,只要是逃蜂季节,开着逃蜂时的声音,放大,对着别人的蜂场,估计大范围引起逃蜂也不是不可能, 这种缺道德事情你们就不要做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