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籽玉产生于火山爆发?——关于和田玉的奇谭(甲篇)

 参玉 2020-03-10

随着这几年的玉器热,声称自己是和田玉领域老专家的人也越来越多,为了彰显他们的专业水平和行业地位,这些人也经常抛出一些奇谈怪论,以博取公众眼球。但由于其人多立身邪僻,所以他们的言论多荒诞不经,不值一搏,但其中也有一些用伪科学装点得道貌岸然,极易对初涉此道的新手造成误导的,下面小参就帮大家拆穿几个,也带玉石爱好者们领略一下砖家们的风采。

  

(一)

和田籽玉是由火山爆发形成的,其产生与山料没有任何关系,持这种论点的多为“国宝帮”,他们的论据主要有玉龙喀什河上游有山流水产出,但在20公里到200公里这一段河道中却没有籽玉产出。所以砖家们认定,上游的山流水与下游的籽料并无关系。

  



这种观念基本就是闲坐家中臆想出来的科幻理论,即缺乏基本的地质学常识,又并没有真正的对开采玉石的河床进行过实地考察。首先衍生矿的沉积在实际情况下受地形、流体力学、水文条件等诸多因素所影响,其沉积区域,极具不确定性,极难判断其集中区域,例如有些砂金矿,在左侧河道大量聚集,而在一步之遥的右侧河道就可能颗粒无收,所以谈论籽玉出产的区域连续性问题,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又比如人类最早就是在恒河中发现了钻石,而至今也未能找到其原生矿床,但所有稍具矿物学常识的人都不会怀疑它们是来自于上游山区的。

  



其次,如果持这种论调的人真的曾自己溯流而上,由和田到洛浦总闸口,直至黑山村走一走,就会知道,他们所谓绝产的上游河道是有籽玉产出的。但由于地形所限,不可能展开大规模机械化作业,所以该区域都由较穷苦的维族兄弟把持,进行两人一组的挖掘找寻,其产量不可能太高,题外说一句,本人就在他们说不产籽玉的区域向玉农买过好几颗品质上佳的小籽料。

  



(二)

他们的另一论据是籽玉上常伴有僵石,山料上却基本没有这种情况。所以籽料就不是山料的衍生矿。既然提到“浆”,我们就先要分清籽玉常挂的浆,实际上分为两种,其一是“活浆”,也就是附着于籽玉浅表层,白色,透明度略低于玉肉,容易沾染皮色的那些物质。研究表面,这种物质含钙量较高,应该是由和田玉在河水中表层钙化产生的。这种情况在自然界中极为普遍,例如市场上常见的树化玉,本来是尚古时期的树木,后在地层深处逐渐硅化形成了化石。按照“国宝帮”的理论,这些硅化木就与树完全没有关系啦?是独立在地层中形成的?

籽玉上还有时会出现大块浆石粘连的现象,这种情况在业内称之为“死浆”。其特征具有典型的原生性,明显是在最初就与籽玉伴随生长的,这就更让那些没去过山料矿口的砖家们确信自己的判断了,他们看到的山料可从来没有这种浆石的影子哟。但如果你亲身探访一下山料产地就会发现一种伴生于玉石傍侧,被当地人称之为“玉生石”的东西,其实就是它,偶然伴随玉石进入河道,一直没脱落,就形成了后来的“死浆”。而为什么市场上的山料却很少见到这种原生浆石呢?很简单,在开采阶段工人就会将这些玉生石去除下来,我们很难想象从山上用人抬驴驮的原始方式,往山下运玉石何其艰难,谁还会愿意多带这些毫无价值的负累呢?即使有极少数浆石粘连在山料上,在后期的加工过程中,雕刻者也会因其不够美观,怕拉低售价,而将其剔除。到了零售环节又如何能看到山料雕件上的浆石呢?所以这也并不能证明山料与籽料无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