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方艺术史:19世纪瑞典、丹麦、比利时美术-挪威雕塑家古斯塔夫·维格兰【66】

 艺术宝库美术 2020-03-10

19世纪欧洲及美国美术

19世纪瑞典、丹麦、比利时美术

19世纪下半期,挪威还出现了天才横溢的古斯塔夫·维格兰(威治朗gustav vigeland,1869—1943)。他是诺贝尔和平奖奖牌的设计者。这位现实主义雕塑家反对纯理性的表现,旨在塑造出"生活的一角"。《易卜生象》、《约纳利象》、《波约尔森象》、《女人躯体》都蕴有强烈的生命力,而浮雕《地狱》则散发出象征主义的气息。


    为纪念这位杰出的雕塑大师对挪威人民,乃至全世界作出的无私奉献和不朽功绩,挪威政府在首都奥斯陆市区建起了以他名字命名的“维格兰雕塑公园”。公园内安放有维格兰的人体雕塑作品192座、人物雕像650人。这些人体雕像使用的材料有铜、有铁、也有花岗石等,花费了维格兰20多年的心血,是维格兰毕生呕心沥血之作。

    维格兰雕塑艺术主要以人体为主,通过裸体艺术来体现人的线条美、形态美,突出一个主题就是人的生与死。维格兰公园里的雕像大体分为生命之桥、生命之泉、生命之柱、生命之环四个部分。生命之桥上的人物雕像从儿童到老年,跨越了人类整个生命阶段,反映了人类从出生后经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壮年、老年,直到死亡的人生全过程。

    此外,他的雕塑作品还体现在各时期人生细腻的刻划上,如一尊嚎啕大哭的《愤怒的小男孩雕像,只见小男孩跺着脚,挥着拳,在大声哭叫,神态极为生动迫真,仿佛在寻求“父母之爱”。

愤怒的小男孩

    还有一组雕像是反映女儿出嫁前母亲为其梳理头发的情景,母亲既高兴又舍不得,女儿既害羞又兴奋的形态,把人世间那种亲情、母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生命之泉喷泉水池的中央有一座六个人托举起一个碟形水盆的雕像,盆中的泉水流向四周,形成了一圈水帘。

    水池四周有几组“人树合一”的雕像。能够看到人从孩童一直成长至中年、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小孩在树里》

    公园的最高处是生命之柱,由一整块花岗岩雕刻成。上面共有121个人物浮雕,男人、女人、儿童和婴儿互相交织缠绕在一起,盘旋上升,最终交汇在柱子的顶端。

    关于生命之柱的解释有很多,有人说代表着人的重生、为生存的积极奋斗、又或者展现了人类对接触神性的渴望、超越日常生活和不断的循环重复……

    生命之柱周围的台阶上布有30多组花岗岩雕像,环绕一圈,人生各个时期的形象映入眼帘。少年们扭打玩耍、爱侣间的窃窃私语、老人的熬度暮年,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仿佛自己正观看着自己的一生。

    生命之环是一座圆形的青铜雕像环,由四个成年人和三个儿童组成空心环,看上去仿佛正在旋转,意味着生命走向终结,又不断循环往复,展现着生命的轮回。

另外本公众号还有介绍同时期的丹麦雕塑家:阿尔伯特·巴特尔·托瓦尔森

西方艺术史:19世纪瑞典、丹麦、比利时美术-丹麦雕塑家托瓦尔森【6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