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方艺术史:超现实主义的艺术-恩斯特【135】

 艺术宝库美术 2020-03-10

超现实主义的艺术

马克斯·恩斯特(Max Ernst,1891—1976)是德裔法国画家,雕塑家,被誉为“超现实主义的达·芬奇”,超现实主义的创始人之一。他生于科隆附近的布鲁尔,卒于法国。他的艺术道路是靠自学走出来的。凡高、麦克、康定斯基、毕加索、基里柯等人的艺术给了他很大影响。后来,他结识了阿尔普,创建科隆达达派,是重要的达达派画家。1924年,他在巴黎与其他人合作创建了超现实主义画派。恩斯特于1925年发明了拓印法(Frottage),即用名墨棒的纸在有纹理的表面摩擦,拓出木头纹路、布纱经纬、树叶脉络等各种图案。他认为这能够将创作者的主动作用降低到最低限度,因而是“以‘自动写作’一名为人所知的那种东西的真正等同者”。在《超越绘画》一书中,他这样描述,“我兴奋地盯着地板上经过成千次擦洗后挖出的条条沟沟,一种着魔似的感觉打动了我。之后,我决定研究这着魔感觉的象征意义,并且为了帮助我的沉思默想和创造幻觉的能力,我在木板上面随意放上印上石墨的纸片,作为一组素描。细心凝视这样作成的素描……我为我的视觉能力的突然变化和一个叠一个交搭形成的矛盾形象的一连串幻象所震惊。”除拓印外,他还使用移画印花法,即在未干的画布上摩擦,使颜料在另一平面上形成粗糙纹理,籍此方法,艺术家摆脱理性控制,把偶得的纹样自由地加以组合,从而获得价值独特的作品。这种作品造型奇特模糊,富于视觉吸引力。

1922年创作油画《人们将莫知其然/人不知其所以然》,被认为是最早的超现实主义作品之一。

《人不知其所以然》

《被夜莺吓着了的两个孩子》作于1924年,是木板拼贴与油画的结合体。与他这一时期的许多作品一样,它是令人费解的。我们看到,木头拼贴而成的房子及栅栏分别越出了左右画框。田野、天空和远处的建筑构成了一个看上去十分美好的小世界。在这个小世界里,门铃被夸张得那么大,但手却始终够不着它。夜莺会带来美妙歌声,却吓着了两个孩子。显然,我们对此无法理解、无法解释,这是一个一反常态的梦幻世界。也许,它还暗喻了艺术家年幼时的经历:他的小妹妹出生了,恰恰他的宠物小鹦鹉死了。过去的这种魔幻感与现在的某种无意识相结合,使作品抹上了奇异的感觉。

《被夜莺吓着了的两个孩子》

他的创造革新使他成为朋友们---作家和诗人们最关注的超现实主义画家。他在"擦亮"法中找到了与诗歌创作中所强调的写作自动主义相应的东西。纸上经过擦拭的炭精可现出木头的纹路,布纱的经纬,树叶的脉络。这些标记的灵巧补充和使用导致产生神秘的作品,令人想到奇特的风景、动物和广阔无垠的幻想王国。恩斯特也使用立体派那种将具有纯造型价值的素材融入作品的"粘贴画"法。不同的地方在于恩斯特是到形形色色的著作的插图中去寻找所需:冒险故事、爱情小说、技术专论、故事性和描述性的不协调的片断。它们在一幅构图中同时出现,其相近之处往往带有幽默感地增加了观众的联想能力;而在最洁净天真的形象后面又显现出一切奇特的,往往是可怕的,悲天悯人的内容。在这些多样化的手法中,始终保留着有点过份机械的并列。他的作品追求着一个明确的目标:在观众中造成逻辑上的混乱,使他们受到奇特、意外的诱惑。所以,纯造型的考虑即便不是被全部牺牲掉了,至少也已退居次要位置。后来,特别是在美国居住了很长时间之后,马克斯·恩斯特才日益摆脱了这种倾向。艺术家创造了纯属于自己的,诗情画意丝毫不减的世界。他回忆起"擦亮"法和很久以来对于某些自然结构提出的总是创造出奇特混乱的形,就象是宇宙演变的一条捷径:石珊瑚和奇怪的矿物,蜕变成昆虫的植物,在僵化的外形表面上出现的人眼和动物鼻尖。一切控制都混在一处的急剧动荡的星球,画家根据自己作品的需要,得心应手地创造出这种种形式,其完美的造型使观众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在对梦幻和想象的未知世界的探索开发中,成为超现实主义最杰出的硕果之一。

油画《新娘的婚纱》1940年,这幅色彩浓郁的作品中,展示的是超现实主义图景,画面上充满了非逻辑性的荒诞感。美丽的新娘裸体披着鲜红的婚纱,却有一只猫头鹰般的头。新娘的右侧为一裸女,裸女下方有一个丑陋的怪人,左侧为鸳鸯头颅的人身武士,手执长矛。这一婚礼场景的荒诞性,显示了超现实主义绘画的超现实性联想形式,充满了梦幻的内容,表现了一种潜在的意识和情感,表达了在现实中被压抑的欲望,并将其转化为无意识的表现形式。

《新娘的婚纱》

《荒野的拿破仑》

《失窃的镜子》

《神仙们的节日》

《青春期》

《波兰骑士》

恩斯特于1938年离开超现实主义运动。后来,他把主要精力放到了雕塑上,创造了很多出色的雕塑作品,材料运用也相当奇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