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经历了什么事情,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让自己的情绪掺杂于其中,而让自己的理智去控制事态的发展。 在这个世上,事情好做人难办,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免不了有纷争,因人而起的矛盾出现时,自己怎么化育这些问题,便成了事情的关键。 当大多数人遇到这些问题时,便会因情绪误导让自己陷入深渊之中。 而情绪不会让事情有任何好的转变,只会让痛苦加剧,因为情绪是模糊客观事实的罪魁祸首,情绪就是人生最大的骗局。 当一个人处于被动阶段的时候,他痛苦的不仅是因为挫折本身,而是因为人对自己带来的伤害,当事情发生的时候,情绪一定会“走”在自己的前面,在自己心里过度夸大了这一事情的存在,和这一事情对于自己产生的伤害。 有这样一首禅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人的本性,就是习惯性的拿情绪将客观的事实扩大或者恶化,即便别人对自己产生了伤害,但是伤害本身远不及你的情绪,对于自己产生的困扰伤害更大。 所以一个人如果能够在事态发生的时候,将情绪从自己的人生中剥离,而理智和客观的去看待这件事情,用理智去控制事态的发展,才能够在避免自我伤害的同时,让事情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向演化。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化被动为主动,在避免受到伤害的同时,能更好的引导事情。 如果事情出现了,任由自己的情绪胡思乱想,结果只会造成两种状态:其一,情绪只会扩大你所受的伤害,让你感觉到更加痛苦。其二,在情绪冲动之下,你只会做出更不理智的决定和行为,而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 古代有一个人叫高洋,他很聪明,但是表面深藏不露,很多人都不了解他,只有父亲高欢看出来他和其他儿子不同,就说:“这个儿子的智慧思虑更在我之上。” 有一天高欢想测试儿子对于事物的应变能力,就交给儿子一把乱丝,让他们整理一下,其他儿子一筹莫展,只有高洋拿起刀瞬间斩断乱丝,说:“乱了就一定要斩断他。” 在生活中,有多少人会在事情出现的时候,愿意拿起一把刀斩断这把“乱丝”呢,所有人只会纠结这一团“乱丝”之中,这不仅是一种快刀斩乱麻的智慧,更是凡事不动情绪,而用客观理智去对待的一种境界。 《庄子》之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庄子》之中这一篇故事是一个很抽象的比喻,梓庆削木做鐻,有鬼斧神工的技巧,这个故事阐述的便是人生的养生之道。 忘物忘我,顺乎天然万物之性,最重要的是不怀有非分美恶之心,木然不动,忘却自身形体。 所谓理智客观就是抛开自己的情绪,站在更广义的角度去审视这一个问题,在很多时候,情绪一定是让自己变得更加糟糕的根源,即便是面对人生琐碎痛苦的时候,一个人只会因想的太多而变得更糟,而抛开情绪,才是凌驾于这一问题之上的智慧。
|
|
来自: 苏海豚5ripwzxp > 《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