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 聚源场同雨膏泰生饮茶 聚源真我里, 一月一来归。 春暖人陶醉, 夜深鼓不催。 雷陈多皆契, 嵇阮许追赔。 此间堪送老, 何必羡轻肥。 02 — 聚源场在哪里 这是都江堰李启明先生到聚源场时,与两位老朋友在一家茶馆里品茶留下的记录。所谓聚源场,即今天的都江堰聚源镇。 百度百科是这样介绍其由来的: 唐代、宋代为古导江县治地,古导江县治在今导江村。“聚源”的得名,因该处位于走马河、徐堰河分水口,为源流聚汇之处;这里地势低洼,泉水聚集,源流不断,故名。” 三国蜀汉永年即在聚源镇境置都安县,唐朝改为盘龙县、灌宁县、导江县。境内有建于唐代的川西著名“四大丛林”之一的迎祥寺遗址,附近有占地1亩多的落妃池。传说,杨玉环孩幼时喜爱在池边玩耍,不慎落入此池中,后人便将此池取名为“落妃池”。 早些年,在聚源镇有个“走马河艺术家之村”,一时云集了很多艺术家。不知道这个艺术村,是否还存在。 03 — 在聚源场 在这首诗里,第一句“聚源真我里”,后面有小注:“先代文辉公插占地。”可见颇有历史渊源。又,“春暖人陶醉,夜深鼓不催”一句后,也有小注:“茶馆例至更后必促客散余每过时。”这也许是茶馆旧俗吧。 这是在聚源茶馆里所看到的风景。诗人在诗歌后感叹:“此间堪送老,何必羡轻肥。”可见,在聚源的生活的多么的祥和。 李启明先生曾写有多首和聚源有关的诗歌。其中有一首写聚源人家所居住的宅院: 短短疏篱护竹根, 茅檐修饬小窗明。 樱桃红了芭蕉绿, 风物田家最可人。 04 — 诗人的三星村 最近几年,去过聚源镇,也去过聚源镇的三星村。那是因为诗人文佳君的故乡就在这里。不少朋友去三星村,或品酒或看乡村风物,倒也是难得的体验。 在三星村,我曾相遇过不少诗人、作家。前几天,文佳君约着等疫情过去,约上几位朋友去三星村。偶然读到李启明先生的这诗歌,就让人对聚源镇、对三星村更加向往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