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守寡有牌坊,欧洲上火刑?从国王到教会都逼寡妇改嫁的另类欧洲史

 冷兵器研究所 2020-06-09


中世纪的欧洲和同时代的中国在寡妇改嫁问题上,态度正好相反,南宋以后的中国,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成了政治正确;在同时期的欧洲,寡妇要是不改嫁反而是罪大恶极,从国王到教会都会惩罚她。很多时候中世纪的欧洲寡妇守节不但没有贞节牌坊,反而只能上火刑柱。


中世纪的天主教会认为单身才是最虔诚的表现,但是绝大部分教徒都不能像保罗祖师爷那样当一辈子单身狗,于是教会改变了说法,那就是既然淫荡这种罪过是大部分人都不可避免的,那么还是找一个异性信徒结婚按照教会的指导解决生理问题。问题是中世纪的男丁往往英年早逝,在13世纪的英国,男性被征兵后,阵亡、伤重不治而死(主要是这个)的概率是五分之一;“爱好和平”的佛罗伦萨和威尼斯(威尼斯让公民参与海战,陆战全指望雇佣军)男性公民大量到海外经商,寡妇的比例也非常高,最高时一条街上1/7的业主都是寡妇。


因为寡妇有夫妻生活经验,中世纪的人们普遍认为他们会勾引别的男人,像《西西里美丽传说》中玛丽莲那样的“寡妇”自然就是全城镇女人眼中的公敌。他自己的寡妇在老公死后要守孝40天,在这40天之后他就要寻觅自己的丈夫,因为中世纪的人们相信寡妇如果勾引了过多的男人,就会引发上帝的惩罚,从而降下瘟疫。中世纪的欧洲寡妇要是真想替老公守节,就只能跑到修道院里,在黑死病频发以后,修道院就不再收留寡妇(给钱再多也不行)。教会不得不改口,认为寡妇嫁一次人和嫁1000次人没有区别,为了大家好寡妇还是改嫁为妙。


寡妇改嫁问题同样是中世纪国王和贵族关心的重大问题,因为很多骑士和领主死后,他的未亡人就不能继承老公的军事义务,这在领主看来是赔本买卖。国王和大领主们一方面收取下级领主的部分家产,保护下级领主的子嗣;一方面也强迫寡妇改嫁,他们可不关心寡妇们的感情问题,只要这些寡妇能找一个能打的丈夫就行(当然也别嫁给对头贵族)。明智的君主都不会让寡妇改嫁问题闹得鸡飞狗跳,因为这要传出去实在是太难听,只有不在乎吃相的“无地王”约翰闹出了大新闻。大贵族内部的寡妇改嫁问题也很重要,像艾莲·雷耶斯(《冰与火之歌》里“子宫战争”女主,就是她让兰尼斯特家族威风扫地,间接造成了泰温崛起)那样能折腾的寡妇在中世纪并不少见。


中世纪平民寡妇改嫁的另一个现实原因就是生计问题,因为除了在餐馆是夫妻店以外,中世纪的妇女并不能完全从事农业(当农民要给领主服徭役和兵役)活动,在手工业和商业经营上也受到很多限制。中世纪的商业、手工业从业者必须是行会成员,而行会是不收女人的,中世纪的商人店主要么让儿子子承父业,要么招学徒当女婿继承家业。寡妇们遇到老公早死时,就不得不改嫁给学徒,借此保住家业,不少学徒因此实现了人生逆袭。


直到近现代在风气保守的一些欧洲地区,寡妇不改嫁还是重大社会问题,不信,你看看《西西里美丽传说》就知道了。

本文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冷兵器研究所系头条号签约作者主编原廓、作者李从嘉,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近可攻中原退可守三秦,潼关到底有多险?

汉代官员骑马会丢饭碗,南北朝才普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