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追记牺牲在抗疫一线的辽宁民警孟宪龙

 缘聚缘来图书馆 2020-03-10

3月1日,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公安局大五家子派出所民警孟宪龙在抗击疫情期间,因突发心脏疾病牺牲在工作岗位上。孟宪龙,1963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1998年9月参加公安工作,生前系阜蒙县公安局大五家子派出所二级警长。


3月1日8时30分,同事们发现孟宪龙躺在备勤室里那张狭窄的床上,永远地睡着了。大家无法接受这个现实,诚恳、谦和、勤快、一天到晚不闲着的孟宪龙悄悄走了,只当他太累了,打了个长长的盹儿。


57年人生,其中10年在阜蒙县大五家子镇的这片土地上行走,他已经融入大五家子镇257平方公里10个行政村1.9万父老乡亲之中。就像盐溶于水,无形无质,却留下悠长的味道,给人以绵绵无尽的力量。正如诗文“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所表达的“并非松柏没有遭遇寒意,而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3月5日,记者走进大五家子镇,近距离探究孟宪龙的从警轨迹,从人们心头保留的孟宪龙的美好,寻绎一位普通警察的忠诚。


△孟宪龙(二排左一)生前与派出所同事合照

//

丈夫义气本自然 忠贞已向生前定

//

孟宪龙的履历非常简单,生在乡村,长在乡村,从“草帽警察”转为国家公务人员编制警察,牺牲在农村公安派出所工作岗位上。

孟宪龙的老伴儿杨桂云告诉记者:孟宪龙的老家在阜蒙县太平乡,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19岁那年,还在村里喂猪的孟宪龙认识了与他同样年纪的杨桂云,俩人自由恋爱、结婚。“自己当时就看上老孟人朴实、能干,嫁给他,我觉得踏实。”没有婚礼,没有任何仪式,孟宪龙骑着自行车就把杨桂云驮回家,两人就算结了婚,开始了30余载的风雨同舟、恩爱生活。

杨桂云说,1988年,阜蒙县公安局太平派出所招聘民警,老孟第一时间报名并通过考试。“老孟爱这一行,迷恋这身警服,成为警察就是他一生的梦想,所以他也为这个行业奉献了一生。作为妻子,我支持他,直到今天我仍然支持他,只要他愿意干,我就陪着他。”

起初,孟宪龙属于合同制警察,没正式编制,工资由地方财政发放,当时有个形象说法叫“草帽警察”。他喜欢穿警服的感觉,干工作很认真,1994年8月入党,1998年8月转为正式人民警察。2007年,他被调到福兴地派出所工作,2010年1月到大五家子派出所担任社区民警。

大五家子派出所在镇政府大院西厢楼二层、三层办公,二层走廊墙上的公示板已经严重褪色,仍可以看到这家农村派出所的人员构成,4名民警和4名辅警的照片、姓名、职责一目了然。

所长张焱在这里工作12年了,和孟宪龙共事10年零1个月。


“我们所一直是3名警力,前年新分来一个年轻警察,缓解不少人手紧缺矛盾,现在老孟走了,所里又处在警力非常紧张的状态。”张焱的语气充满伤感,眼圈发红。“老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对工作负责任到底,宁愿辛苦自己也不想给别人增加负担,遇到苦差事抢着领任务。他也有很多次立功受奖的机会,但全都让给了年轻人。所里人少活多,一个人顶几个人用,值班、连班是家常便饭,我和老孟在一起的时间比和老婆孩子在一起的时间都多。他岁数最大,有老大哥样儿,每天早早上班,把每间屋里的暖水瓶都打满热水,哪个民警、辅警家里有个大事小情,他都主动顶班,下班临走前到每个屋看看,关好灯、锁好门。值夜班也是他睡得最晚,总说年纪大了觉轻,让年轻人多歇歇。日常过往就这么走过来的,都习惯了,谁能想到老孟突然走了,这几天我一闭眼睛满脑子全是老孟……”

△孟宪龙(左一)

//

指九天以为正兮 忠为衣兮信为裳

//

孟宪龙这一辈子,踏踏实实地干着田间地头上那些基层警务工作,处置过2200多起警情,几乎都是琐碎小事;参与破获过500多起各类案件,都是最不起眼儿的小案;调解过700多起群众矛盾纠纷,也从没跳出过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圈儿”。22年的从警经历平平常常,似乎跟轰轰烈烈这个词从来没有沾过边儿。


辅警赵玉发是孟宪龙的老搭档,俩人合作10年,感情深厚。“老孟从来不睡懒觉,家住得远也从不迟到,每天7点多就来,我们谁也没有他来得早,他从不表现自己,就是喜欢当警察,喜欢这身警服。”赵玉发说,农村工作无非就是家长里短、民事纠纷,调解工作是一大块,“他会看人,有方法,再难整的人和事都能唠得透,最后让双方握手言和。老孟说,乡下的矛盾纠纷哪有啥大事儿,是是非非一摆,人情道理一说,大家气消了,事儿也就通顺了。”

库力土村党支部书记王立新告诉记者,“我在村上工作21年了,和老孟相处10年,他给我的印象就是好人、实在人。去派出所找他,从来没有难看的脸色,吃拿卡要更是没有过。”2019年4月15日,村里发生了土地纠纷,孟宪龙拿着一瓶矿泉水来了,从上午调解到下午,中间王立新劝他先吃口饭再说,孟宪龙没同意。“我看他就吃了一把药,别的什么都没吃,才知道他为什么总拿着一瓶水。”


村里有位80多岁的老人,有一次与儿媳妇发生纠纷,听闻王立新要去镇上,老人非要坐车跟随,要找孟宪龙帮她评评理。孟宪龙热情,一番劝解,老人顿时眉开眼笑,开开心心回家,不再闹矛盾。“村里500余户人家,老孟没吃过一家的饭,也没喝过谁家一口水,他是个值得敬佩的人。”

新邱村党支部书记杨玉林说,孟宪龙一直带病坚持工作,“我问过他有病咋不休息,他说休啥啊,没啥大事儿就是干,岁数也不太大,还能再拼几年。”村里有什么矛盾纠纷,杨玉林都不报警,掏出手机直接给孟宪龙打电话,“不管是不是他值班,他肯定管,‘好!好!好!’‘行!行!行!’‘马上到。’这是他常说的三句话。”

皂力村党支部书记卢国斌说,2018年村里拉沙子,有精神病患者捣乱,报警后孟宪龙来了,劝导了好几天,愣是把一个精神病患者给劝服了。“咱们真服他,这个人就是正直,也有素质,和人相处不论高低,一视同仁。”

△孟宪龙 (右)

//

一腔热血勤珍重  荣辱从来非我心

//

孟宪龙从地垄沟里走进公安机关,舍不得生他养他的土地,和老伴儿一直住在阜蒙县太平乡架木苏村庄头营子屯一座30多年的老宅子里。


在太平派出所工作那些年,老孟最初骑自行车上下班,后来买了一辆摩托车。可骑摩托车快是快,冬天遭罪啊。杨桂云痛哭流涕地告诉记者:“老孟骑摩托车可没少遭罪,冬天那寒风刺骨,他跟我说,真冷啊,风像刀一样在割我的脸和手。老孟只能骑一段路就下来跺跺脚、搓搓手,但他从来没有说过一句退缩的话。”

在福兴地派出所那3年,离家50多公里,孟宪龙咬咬牙买了一辆二手捷达轿车,上下班或者下片工作就方便多了。

在大五家子派出所工作更忙,他本可以拿年龄、身体当成说辞,换一份不那么累的工作,可自打10年前来到大五家子派出所接管了5个行政村48个自然屯9220口人的责任区后,他的工作标准就从来没有降低过。

杨桂云是普通的农村家庭妇女,支持丈夫工作已经成为了她的全部。2017年12月,孟宪龙经医院确诊为膀胱癌,12月30日做了手术。手术后,孟宪龙身体虚弱,十分痛苦,晚上睡觉时连翻身都不能,杨桂云就帮着他翻身,给他盖被子。然而命运继续给这个家庭施压,杨桂云又查出了疾病,2018年4月12日做手术切除子宫。平时坚强的孟宪龙在妻子病床前终于忍不住了,“你不能死在我前面,你死了我也不活了。”他拉着妻子的手,哭了起来。

2018年6月2日,孟宪龙和妻子在大五家子镇上租了一套两居室的楼房,屋里没有多余的家具,客厅里一张木沙发,卧室里两张床,其中一张甚至不能称之为“床”,只是4个塑料桶上面搭着一张木板。

派出所近在咫尺,杨桂云指望孟宪龙每天早些回家,老两口终于能过上好日子。可是孟宪龙更忙了,他拖着虚弱的身体奔波在田间地头,日复一日地调解纠纷、入户走访、调查案件。大家劝他少干点,多休息,注意身体。可他说:“我的管片就是我的责任,所里警力本来就少,我不能再给别的同志增加负担。”到了2018年12月,孟宪龙再次住院被诊断出心脏积水……手术后,孟宪龙饮食上忌口很多,杨桂云就每天给他做饭、送饭。

2019年,公安机关工作任务非常繁重,接二连三的病痛没有打倒孟宪龙,他一直坚守在一线,除了完成日常工作,所里哪里有需要他就往哪里去。大五家子派出所经常上演令人揪心的一幕:孟宪龙每天带一塑料袋的药品上班,分门别类放在抽屉里,到哪个时间段就服用哪种药,平日里吃药比吃饭还勤……

△孟宪龙(右一)

//

天路远兮无期 不觉涕下兮沾裳

//

“过春节得从外地回来多少人?传染风险太大,村子里那么多营业场所可不能再开业了,我得去看看。”阜新市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后,孟宪龙扔下一大碗热气腾腾的饺子,用最快的速度赶回了派出所,而那匆匆远去的背影,却成了妻子杨桂云最深刻的回忆。

“1月25日大年初一,我们派出所正式打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老孟对所长说,我的身体我知道,扛得住,家就在跟前,大家白天工作累,我可以多分担夜间值班任务。”大五家子派出所副所长齐常山告诉记者。

随着疫情发展,大五家子派出所日常疫情排查、数据核查、场所检查和卡点盘查等工作任务不断加重,包括孟宪龙在内全所4名警力个个夜以继日,超负荷工作。凭借超人的毅力,他拎着装满各种药品的塑料兜子,在所里连续工作36天,还主动参与战“疫”期间5个周末的夜间值班任务。

“皂力村回来过年的人最多,咱们得挨家挨户走一遍!大加生村麻将馆最多,咱们得紧盯着督促停业……”搭档赵玉发回忆说,自打抗击疫情工作一开始,类似的话孟宪龙不知道说了多少遍,那些日子他好像什么病都没有了,浑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劲,进村屯、入户走访、排查核实返乡人员、督促关停麻将馆,有时候干活比年轻人腿脚都快。

大五家子派出所的辖区很大,孟宪龙负责的片区最远距离派出所有20公里,再加上全镇40多个卡点,哪里有不配合的情况,他就得和同事们赶过去处理,而自己片区里还有3家宾馆、1家洗浴中心、2家歌厅、25家饭店和52家麻将馆。光是这些基础的防控疫情工作,孟宪龙每天就要奔波150公里,更何况还有很多临时性的紧急任务。

“我跟老孟谈过好几次,他的身体情况特殊,不允许这样超负荷工作,他就是不同意,说这个时候我要是当逃兵,其他同志们可能会累倒不说,我的老脸也没地方搁!”回忆起孟宪龙的那些点点滴滴,所长张焱的眼睛湿润了。

大年初十,上级突然在深夜11点下达核查人员的任务,核查地址在孟宪龙的片区。刚要躺下休息的孟宪龙看到相关材料,穿上衣服就要出门,张焱赶紧把他拦下,说:“你今天太累了,让别的同志去吧。”可孟宪龙只留下一句“我的工作我负责”之后便匆匆离去,等他核查回来,天已经大亮了。

孟宪龙的家距离派出所只有1000米,从抗击疫情工作开始到牺牲在岗位上,他只回过3次家,每次停留十几分钟,换换身上的衣服,然后又匆匆离去。心里惦记着辖区群众,脚下不停地奔波赶路,他太累了,可能真的需要“歇一歇”了……

3月1日一早,赵玉发刚到单位,发现辅警杨春雷正在鼓捣备勤室的外门,说:“都8点半了,老孟咋还不起来,电话也不接,我想进去看看。”赵玉发顿时心感不妙,孟宪龙不赖床,而且身体还不好,会不会发生意外?

备勤室位于二楼最南侧,是个两进式房间,外屋有一张桌子、一台电视、一张床,孟宪龙睡觉的里屋,并列摆着3张床,派出所平日都是两名民警值班,分开休息,以备不时之需。赵玉发和杨春雷打开了外门后,发现里边的门上了锁,找不到钥匙,赵玉发顾不了太多,一脚踹开了门。眼前是毫无反应的孟宪龙,赵玉发心凉了一截,“门踹开了,他没有任何反应,当时我就知道,怕是不好了。”
赵玉发告诉记者,孟宪龙侧卧在床上,头枕着右手,很安详。“他的脸和嘴唇都是紫色的,身上还有紫斑,我用手推了他一下,人直直地翻了过来。”赵玉发等人立马打电话联系120急救和孟宪龙的家属。“当时医生说,人已经去世几个小时了,我不知道老孟几点走的,我不知道他走的时候……”赵玉发说不下去了。

△孟宪龙(左一)

//

要将直干留天地 岂为清阴覆子孙

//

孟宪龙就像凡人堆里的一束微光,寻常看不到,可当他真的离开了,才发现这束光越来越亮……

高树台村村委会主任王海军说,孟宪龙是个热心肠,在老百姓眼里就像亲朋好友一样,没有警察那种威严,多的是亲切、平等。村里有个精神病患者,一发作就去点别人家的柴火垛,每次报警,孟宪龙都第一时间赶到,帮忙灭火,守在火堆边,等着火星全灭再离开。“很多时候一守就是一宿,我们看着心疼,让他先走,他说没事儿,警察上班就是这样。”王海军告诉记者,疫情防控期间在卡口经常看见孟宪龙,有村民不理解疫情防控的工作,他会一一劝解。“我们听说他患病三四年了,好像是癌症,但从没听他说过,只看他拎着药来来往往。”
皂力村党支部书记卢国斌说,疫情防控期间,孟宪龙经常来村里检查、宣传、督促工作,农村人爱打麻将,麻将馆也多,他格外担心。“很多人不戴口罩到卡点卖呆儿,不让去不行,没办法只能叫老孟来。也只有他来,村民才服从命令,戴口罩,回家隔离。”
大加生村村民孙玉喜说,和孟宪龙接触最多就是在这次疫情防控期间,“以前听说他工作有方法,有亲和力,这一次又增添了认真执着的印象。我老问他,你有病咋不多休息呢?老孟就说有病就不工作了?这不国家有难处嘛。”

据孙玉喜回忆,有一年,村里王某某和安某某因为债务纠纷起了冲突,眼见两人吵得越来越凶,村民叫来了孟宪龙。孟宪龙来了就劝解两人,不想安某某突然抽出一把杀猪刀刺中王某某,孟宪龙一把抓住了安某某的手,将他死死地按住,抢下了刀。结果王某某被扎在心脏上,不幸去世。“老孟平时看着憨憨的,那一刻真勇猛啊,像大侠一样,如果不抢下安某某的刀,不知道还会发生什么事儿。”

皂力村村委会主任兼治保主任曾兆春说,2月10日晚上10点多,他刚从疫情防控卡点回家,听说村里一对夫妻酒后打了起来,妻子抓破丈夫的脸,还动起了刀。曾兆春急忙喊来了孟宪龙,孟宪龙到了那家,把女方手里的刀抢了过来,送到车里,又返回屋里进行劝解,“老孟很讲究方法,让我们都回避,怕那两口子难堪。他真是处处为人考虑。最后一次看见老孟就是在策划撤卡点的时候,他跟我说的最后一句话就是‘把东西都拉回村部,别丢了’。”

孟宪龙牺牲那天,阜新迎来又一场雪,仿佛在为他送行。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无比平凡,像极了那一片又一片洁白的雪花,等它融化、沉淀,你会突然发现这片热土又多了一分平安的温馨。

尾声

在孟宪龙生前租住的房子里,记者见到了他的老伴儿和女儿、儿子。

疫情防控工作开始以来,孟宪龙一共回过这里3次,每次换完衣服就走,杨桂云很担心丈夫的身体,又怕多说什么让他心中有压力。“他先走了,但我真的为他骄傲,在我心里他最伟大。”

想起父亲,26岁的孟庆鹏泪光点点。他在部队服役5年,2018年改制成为边防派出所民警。“平常和父亲很少交流,每周给父亲打个平安电话。本来准备春节期间带女友回家,商量结婚大事,被疫情耽误了,父亲却离开了我们……父亲曾经说当警察太累了,如今我也穿上了警服,我以警察父亲为荣!”

黄色菊花环绕着孟宪龙的遗像,他是否听到老伴儿、孩子们的心声?由于处于疫情防控非常时期,大五家子百姓不能为他大葬。30多年前洞房花烛没有仪式,30多年后悄然离去没有仪式……没有仪式感的人生在静默中绽放,平凡到了极致,也就铸就了不平凡。

没有轰轰烈烈,没有豪言壮语,孟宪龙那一桩桩平凡小事为我们勾勒出了两个金光熠熠的大字——忠诚。

来源:辽宁法制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