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心所欲 新疆行,还未进北疆的明珠喀纳斯,先到了哈巴河,哈巴河是地处我国最西北端的一个县,来到哈巴河就是来寻找中国金鸡版图金鸡翘向西北最尖尖的尖——西北之北。 来到哈巴河真是不巧,一直是连天的小雨,时不时还会转成中雨下上一阵,来此不易,计划不能中断,只能是冒雨前行了。目的地就是位于中哈边界的白沙湖景区,这是一家由一八五团创建的五A景区。 走出哈巴河县城,走向西北,先是一片一望无际的湿地,接近中秋的湿地草甸,别的地方的青草早已枯萎,这里才见草滩泛黄,而水边随风摇曳的芦苇更是葱翠碧绿。走过哈巴河大桥,就是遮天蔽日的白桦林,沿哈巴河两岸全是郁郁葱葱的白桦树,公路就穿行在这由白桦树组成的森林胡同里,这里就是我国西北最大的天然白桦林带。来的不是时候,大部分的白桦树叶仍是翠绿,偶见一棵,几棵树叶明黄的桦树,银白色的树干,金黄色的树叶,掺杂在浓绿的丛林,甚是炫美。金黄的色调正在悄然改变着白桦林的色彩。 雨中走过有着西北第一团之称的一八五团团部,团部新建一座旅游接待中心,主打就是“边境风景线,神奇一八五”招牌口号,一条沿国境线一字排开几十公里长的风景线,串联起十多个自然风景点和极其符合边境边界特色的人文景观。自然风景点主要就是被白白沙丘包围的白沙湖,还有天籁佳音的鸣沙山,还有赤炎似火的红树林,整个一八五团所创造五A景区就是以白沙湖命名的;边境人文景观,有几十年坚守边防前线的民兵夫妻哨,有显示一八五团各连建设单位发展史的博物馆,当然还有我们正在寻找的耸立祖国最西北部边缘的西北之北纪念碑。 公路紧贴中哈国境线行,两道森严的铁丝网严控边界。寻找西北之北,一路沿线不停,直奔景区的最西北端,也就是景区最深入的最里端,西北边境第一连驻地。行走期间道路两边美景不断,金黄的树,葱翠的林,还有碧水映绿的边界河,还有细雨浸润的黄沙丘。突然间路边沙丘一抹娇艳的红,不,是一片,是一大片娇艳欲滴,风华流丹的红——红树林,一种类似白桦的杨树,学名“银灰杨”,是西北独有的世界珍稀树种。临近十月这正是银灰杨树叶正丹时,经过深秋季节低温以及秋霜的“洗礼”,翠绿的杨树叶开始变黄,变红,明黄映丘,红艳满山。细雨中登上沙丘,远近高低全是这红艳艳黄橙橙的杨,鲜红,粉红,猩红,桃红;明黄,姜黄,土黄,橙黄,色彩娇媚,层次分明。这些红黄之叶,在雨水浸润的沙漠中似璀璨的红霞萦绕,如明艳的祥云辉煌,风雨中摇曳着的片片红叶,真犹如火红火红的火焰在熊熊燃烧;细雨里张张飘动的黄叶,又恰似鼓掌欢庆的大手在合拍相击,庆祝着祖国生日的到来。 细雨中走向西北边境第一连,来到西北路的尽头,在介绍西北第一连的木牌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我家住在路尽头,界碑就在房后头,界河边上种庄稼,边境线旁牧羊牛。”这是一连人屯垦戍边的豪情,也是一连兵团人四十年来工作生活的真实写照。走到了看似连部的苏式的建筑面前,红色的房顶,土黄色的墙体,门前左右两根很粗的圆柱子。门的上方是一行红色的大字:西北边境第一连。雨水洗润使七个大字格外醒目。走进室内,不是连部,而是一连的展览室,祖国在我心中,这是这些屯垦守边人的胸怀。 西北之北纪念碑的设立也是他们思想理念的具体体现,左右两条木栈道通向西北的沙丘,高高的沙丘上耸立着一通水泥石碑,石碑中间和右下角是一幅铜板的中国版图,左上角是“西北之北”隶书雕刻。从纪念碑向西北望去,就是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国土,在树林、草地后的山坡上,可以看到哈国的一个小村庄。在纪念碑前,留影是必须的,我们举手向祖国致敬,向坚守在边防线上的军垦战士们致敬。由衷地表达着对伟大祖国的热爱,表达着对那些不畏艰险、前赴后继、驻守边疆的兵团战士的深深敬意和谢意。 行走栈道的沙山,在一连东面还有一座叫眼睛山的巨大沙丘。说是眼睛山只因为沙丘山的半山腰生长着两簇浓绿的爬地松,相隔几米,远远望去就形似一双巨大的眼睛。巨眼半睁半闭,坐落在沙山半坡,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遥遥相对,被当地人称为祖国的眼睛。 雨中看景,极其不方便,尤其是在积水里行走更是困难,几乎是人人脚湿鞋透,一时无心再看景点,只能是乘车回返。好在我们也算找到祖国西北之北,站到祖国西北之北的尖尖,不负此行。 2017年9月新疆行日志 2020年3月复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