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奥斯提亚海滩一号》这幅隐喻性的油画是维尔纳·蒂布克(1929~2004年)富有争议的风格和主题的精美典范,也是他赖以成名的作品,蒂布克和海斯赫、玛瑟尔一道成立了莱比锡画派:民主德国的画家倾向社会写实主义,目的是弘扬mks主义社会解放和集体主义的理念,这幅画和上述理论保持一致。 《罗马奥斯提亚海滩一号》本画拉长的形状是为了表现那些斜躺的颀长人形,人物并没有被戴上枷锁,看上去是在休闲中,各种随意摆放的造型也强调了他们的自由,画中提香的影响清晰可见,集中在中心的构图,现代的细节和缓和的色彩与古典故事相互碰撞。 蒂布克也受到前超现实主义画家基里科意义深远的影响,这幕场景有一些心理剧的概念,这由超现实主义的构图加强,海洋被黑色的形状框住,画作前景中人物的行动和感情看上去暧昧不明,观众无法看清他们的脸,他们的造型既谈不上休闲,也谈不上难过,而是悬置在两种状态之间。 20世纪80年代蒂布克和他的助手绘制了《农夫的战争场景》,画作有1722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油画,那幅画是对受苦受难的大众的致敬,《罗马奥斯提亚海滩一号》也有同样的意义,社会写实主义的目标使得画作必须在大尺寸上完成,但蒂布克在其中也融入了他个性化的图像。 博伊德(1920~1999年)是澳大利亚最受喜爱的艺术家之一,他也和蒂布克一样创作了一系列画作展现澳大利风景中疲乏无力的人们,对受苦受难的大众的致敬;博伊德讨厌自己被描述成艺术家,更偏爱“画工”或者“手艺人”这样的称呼。博伊德在维多利亚蒙伦比恩的一个艺术家家庭成长,父母之间的婚姻麻烦不断,父亲的画室被大火摧毁后,家庭经济支柱就崩溃了。 蒂布克作品《罗马奥斯提亚海滩一号》 博伊德和他的祖父一道生活和旅行,祖父发掘了博伊德的才华,博伊德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兽性暴行和种族主义,创作了一系列表现主义作品来展现被截肢和肢解的士兵,回到故乡后,博伊德沮丧地发现土著人被恶劣地对待,于是用《新娘》系列的几幅画作来关注他们的遭遇。 博伊德作品《画室中的油画:“后腿支起的人物”和“黑兔子的室内”》 20世纪50年代后期,博伊德搬去了英国伦敦,在那里创作了广受好评的《尼布甲尼撒》系列,生命的最后25年,博伊德和他妻子是在意大利、英国和澳大利亚度过的,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博伊德创作了《画室中的油画:“后腿支起的人物”和“黑兔子的室内”》这幅画, 画中展现了一位艺术家用后腿支撑自己,一手紧握画笔,另一手则抓紧一堆金子,艺术家之后解释说“你不应该停留在实体上,而是要停留在概念上,概念包含了未来,但实体不包括”。博伊德把个人超过3000幅的油画、素描和其他作品捐给了澳大利亚国家美术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