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韭菜 所谓的“韭菜”,指的是那些在本质上并不是零和游戏的交易市场里以为自己在玩零和游戏的交易者。 2.韭菜是怎么养成的 “韭菜”之所以是“韭菜”,绝大多数情况下只不过源自一个相同的原因——他们一进场就开始“买买买”!这样的频繁交易的结果,就是交易手续费累积,累积到吞噬你的所有利润和本金,而且Fear of Missing Out——FOMO这种情绪使得韭菜降低不了交易频率... “时机错了”是最本质、最合理、最有指导意义的正确解释,甚至应该是唯一的合理解释。比之更可怕的错误是,一进场就把自己的钱花光了。 3.市场是什么样的 你一买,它就开始跌;你一卖,它就还是涨......越是短期的预测,越接近于抛硬币;然而越是长期的预测,越容易接近真实的逻辑推断。 同时还眼巴巴地看着盘口交易量。——事实上,我们所不知道的是,在任何“最高点”“最低点”的价格上,成交量都很少! 当然,我们不大可能把握,在最高点和最低点,都是因为一小部分交易者的“冲动”造成的。 4.李笑来的一堆道理(慎重琢磨) a.在错误时机做了交易决策,其后最正确的对策也很简单:等待下一个正确的时机!等待一个正确时机之外,降低交易频次,降低降低再降低。 b.还有钱的话,就慢慢补仓;钱不够的话,就在场外拼命赚钱,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则:控制仓位——永远保留一定比例或者起码一定数量的现金。 c.背后应该是提高自己实力的思考:在交易市场里,实力指的是有长期稳定的低成本现金流。 d.能不冒险决不冒险;即便必须冒险的时候,也要让傻瓜们冒险,自己在一旁通过观察获得经验。 e.投资智慧至少要3年积累,但马上能用的一条是:进场之后,不要动,看上一年之后再动手买。要是晚了的另一种智慧:只买交易量最大的那么一两个或者两三个标的。 f.适用前提:新手 的两句很重要的话: 连你都开始进场的时候,牛市就要结束了; 你就应该干看着,啥都不买......到了熊市,等到大家都骂娘的时候,再开始买买买! 5.我用得上的几点建议 【风险&回报概率计算】 成功的交易者不玩筛子游戏——纯粹由概率决定的事情,他们会直接回避。就算偶尔接受风险,能接受的也只能是“胜率超过50%”,或者最好是“胜率远远超过50%”的决策。 笑来更精准的定义:回报风险比=可能的回报÷可能的风险 当然计算风险成本要考虑很多因素,你的实力最重要,其次才是回报风险比。 对于笑来来说,减小分母的可行手段: 调整止损线,降低自己的风险承担 降低每次的交易金额在总资金中的占比 提高自己在场外的赚钱能力(或者募资能力) 加大分子: 选择更为优质的交易标的 选择最佳的交易时机(比如,若干次暴跌之后再买) 放长持有时间(比如,穿越一次以上的牛熊) 【算自己】 韭菜没有“止损”这个概念。但我们得有,除了回报风险比外,我也得设置止损线。算上止损线后,算回报风险比——实际收益:实际损失 如果=1:1,那跟抛硬币没有区别,所以理论上这是个止损线。 ——要算预期收益,也可以估算交易标的的“日常波动幅度”,如果X的日常波动幅度是25%,那我的止损线应该比25%更高,比如40%。 【看市场】 有个方法简单靠谱容易上手不太可能出错:仔细观察体会绝大多数交易者的情绪。牛市里,FOMO情绪达到顶峰,各种投资者开始ALL-IN的时候,上升趋势渐渐到头了;熊市里,大多数“韭菜”经过失望谩骂而后竟然平静了的时候,下跌趋势渐渐到底了。 |
|
来自: 海鹰21iy19j5rw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