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军事防线

 9tx22v工人 2020-03-10

三国时期的蜀汉政权是建立在四川盆地,因为其险峻的地势注定蜀地是易守难攻的。后来的李白的《蜀道难》中也感叹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孙子兵法·地形篇》: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唐朝宰相杜佑对着句话做出这样的解释:'知地之便,知天之时。地之便依险阻、向高阳也天之时寒暑、法刑德也。既能知彼知己,又按地形法天道胜乃可全,又何难也。'他提出了古代战争的三个关键要素:天时、地利和人和。

类似的理论在之前的《隆中对》中也有涉及,诸葛亮当时就提出北方曹操已经占据天时、江东孙权占据长江天险,因此诸葛亮建议刘备占据荆蜀以求人和。当然,我们都知道蜀地不仅仅有着人和,更有着地利。

在后来的三个政权之中,国力如此疲敝的蜀国能够存活几十年之久,除了依靠与东吴的联盟外就是因为蜀地的险峻。

《三国志·邓芝传》:吴、蜀二国四州之地,大王命世之英,诸葛亮亦一时之杰也。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唇齿,进可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也。

当然也不是说完全依靠地利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在险要的地势的基础上还需要加上正确的军事防线。那么蜀汉的军事防线到底是如何的呢?

在这里,笔者仅仅依靠一些文献记载来大致推测一下。

北部防线

汉中地区

从后期钟会、邓艾灭蜀之战中,大致可以认为蜀汉在汉中地区有过至少一道防线,也许还有更多,但是因为魏国灭蜀之战发动的突然性造成蜀国汉中防线的全面崩溃。而我认为的那道防线是以南郑为中心,以汉、乐二城、白马塞、阳平关等为防御据点。

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军事防线

南郑在中间统筹兼顾,汉城在南郑西,乐城在南郑东,二城皆临沔水而建。《水经注》卷二十七中详细描述了沔水的地理位置。

姜维时期,曾令监军王含以五千人守卫乐城,护军蒋斌以五千人守卫汉城。 在钟会伐蜀的时候,用大军包围两城,但直到蜀汉灭亡这两座城池也未被攻下,可见汉、乐二城是相当坚固的。

而白马塞和阳平关同样位于沔水附近,因为沔水流经的白马山山势高峻,可扼险作关。白马、阳平二关正是倚白马山缘沔水两侧修建而成。

《水经注》:庾仲雍谓山为白马塞,堂为张鲁治。东对白马城,一名阳平关。

阳平关的险峻早在曹操征讨张鲁之时就得到了验证,张鲁军当时就是依靠此关的险峻能够将强大的曹军阻挡在汉中之外。

《三国志·武帝纪》:张鲁使弟韂与将杨昂等据阳平关,横山筑城十余里,攻之不能拔,乃引军还。

到了刘备夺取汉中后,进一步加强了阳平关的守卫。到了蜀汉末期,守在阳平关的是傅俭和蒋舒(说实话不是十分清楚阳安关与阳平关之间的关系,在这里我姑且认为他们是守在阳平关),最后因为蒋舒的投敌才导致阳平关的失陷。

汉中地区的防御是蜀汉作为防御北方的第一道防线。

剑阁

剑阁位于汉德县北部。此地崇山峻岭,山势绵延二百余里,其间因水流的切割,形成陡直的峡谷,人难以通行,因此凿山架梁,上铺以木板,修建成栈道。

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军事防线

《水经注》:连山绝险,飞阁通街,故谓之剑阁。

由此可见剑阁的险要,因此,剑阁注定是一个战略要地。蜀汉曾长期派遣军队在此驻军。而汉中失守后,姜维就是将大军驻守在剑阁之中,挡住了钟会的大军,如果不是邓艾偷渡阴平,钟会必定回师。

涪县、绵竹

之后还有涪县作为第三道防线。而第四道防线就是绵竹关,绵竹倚绵水、鹿头关而建,自北而来必经此地。刘璋防御刘备的入侵时,先是命令张任、冷苞、邓贤、刘璝就是任命李严作为守将防守绵竹关。蜀汉末期,朝廷听闻邓艾偷渡阴平的消息后,当即命令诸葛瞻父子带兵前去涪县防守,涪县失守后再退守绵竹,直至战死。可见,锦竹历来都是保卫成都的军事重镇,具有重要军事防御价值。

雒城

雒城是成都的最后一道防护。雒城修建在雒水南岸,因为有雒水作为一道天然屏障,所以易守难攻。刘备攻蜀的时候,光攻打这个雒城花费近一年的时间。雒城的坚固可见一斑。

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军事防线

东部防线

虽然与东吴是同盟关系,但是因为之前因为荆州与东吴有过大战,而且都是蜀汉遭受巨大损失,因此对于东吴的防备是必不可少的。而蜀汉对东吴的防线主要有两道,第一道是以永安为中心的外层防线,第二道是以江州为中心的内层防线。

永安

永安之前叫做鱼腹县,法正曾经提到:

'又鱼复与关头实为益州福祸之门,今二门悉开,坚城皆下,诸军并破,兵将俱尽,而敌家数道并进,已入心腹,坐守都、雒,存亡之势,昭然可见。'

法正在这里就指出了永安的重要性,在劝降刘璋的时候指出成都的门户已开,没有任何防守的意义。

夷陵之战后,遭遇大败的刘备退至白帝城,为了防备东吴可能的入侵,设立永安都督一职,并任命托孤大臣李严作为第一任的永安都督,可见刘备对永安的重视。就连诸葛亮都承认,永安有李严在,足以应对东吴可能来犯之敌。

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军事防线

江州

江州位于两条水路长江与嘉陵江的汇合口,地理位置相当重要。如果想要通过水路进入川蜀之地,江州就必定首当其冲。为加强江州的防御力量,蜀汉在江州外围还设置了若干水陆津关,并派遣大将带兵驻守。

《华阳国志》:车骑将军邓芝为都督,治阳关。

这里的阳关就是在江州外围建造的水陆津关之一。

结语

因为不同的政治关系,蜀汉的防线力量有明显差异。因为与曹魏的敌对关系,蜀汉的大量军事力量就要投入到北部,以求伺机进攻;东吴是一个联盟关系,因此,东部主要就是防守为主。除此之外,为了防止南部蛮族的叛乱,还专门控制了三条南中通往成都的道路,以便可以快速派兵镇压。

凭借着四川盆地优越的地理条件和正确的防守策略,蜀汉在经济、军事实力皆不如魏、吴两国的情况下,依然维持三国鼎立格局达数十年之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