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作为中国“神兽”中的一员,是随着丝路开辟,而被引入到了中国本土。进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石狮子,其造型与真狮子有别,它被赋予了中国传统的审美特征和符号寓意。 古代石狮子的造型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因为狮子不是我国所产,所以工匠们在雕刻狮子的时候,根据中国“神兽”文化的特点,从一开始塑造石狮子的形象,就使其与真狮子有所区别,它融合了龙、虎、麒麟、饕餮等的特征,有阔及两鬓的方口,大而突出的鼻子,以及和真狮子最不一样的短尾等等。本次分享将聚焦中国古代石狮,了解石狮子背后的造型语言,为何一路中国化的过程会展示着多样的时代特征? 中国古代石狮上1.mp3 来自晋行记 00:00 32:10 中国古代石狮上2.mp3 来自晋行记 00:00 36:36
图文辅助听讲 




























































































课堂提问
2、请问孙老师,白石菩萨下面的护法狮,怎么脸向外?3、请问孙老师,石獅的長舌頭是有什麼具體的喻義嗎?4、请问孙老师,在吴哥看到了很多雄壮美丽的石狮,能讲一下?5、请问孙老师,乱世的南朝怎么造就出了那么多精美灵动的石狮?而且体量都很大、保存的还特别好?6、请问孙老师,如果看到女狮为左的,就能基本上判断为汉代的吗?8、请问孙老师,獅子这一形象隨著佛教的传播,至今还仍然延續存存,而天祿和避邪的形象到了唐代為什麼突然就沒有了? 9、孙老师,最早出现狮子的记载是汉代班固撰写的《汉书·西域传》,文中记述了狮子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之后,西域国家作为礼物传入中国的。那么佛教文化中狮子最早什么时候出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