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0日,Apple Watch 横空出世。 但,我并没有买……😁 原因很简单,首批用户反馈续航不理想。 三年后,2017年9月13日 Apple Watch 3 发布,首次加入了蜂窝功能,能独立通话通信,满足了“轻外出”不用带手机的需求。 观察几个月续航口碑后,2017年的最后一天我购入了人生中第一块 Apple Watch 。 没想到这个“小不点”仿佛有魔力一般,督促我多运动常站立,恰到好处地提醒通知来了,我不再需要频繁拿起手机。 相较于其它穿戴设备而言,它有着更丰富的软件生态,帮助我把健康和日程管理做得更好,丰富了我的日常生活。 所以 Watch 5 发售的第二天,我便毫不犹豫入手一块。 从2017年12月31日到今天的近800天里,AW已成为我的腕上助理。 今天,我会介绍6个健康类的 AW App,说说他们是如何改善我的健康管理的。 一、健康记录——你的健康,可以量化 运动的时候,往往会存在“运动泛化”的问题:作为运动者,很难对运动的质量做出评估。 AW 的健康记录 App 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1.配合精度极高的传感器, AW 可以呈现当天的卡路里消耗状况。 开始佩戴 AW 时,它会自动设定卡路里日消耗值,例如550。 佩戴一段时间后,目标值会逐渐升高,促使你运动得更多。 如果你想自己设置,也可以进入 AW 上的健康记录 App,长按圆环手动设定目标值。 2.运动时长目标值默认为30分钟,记录的是 AW 判断你处于运动状态下的时间,一般有两种情况。 (1)打开了体能训练,从体能训练开始到结束,算作运动时长。(排除运动中暂停的时间) 3.站立次数12次,每1个小时站立1分钟算1次,1个小时内多次站立也只算1次。 如果1个小时内1次也没有站立时,AW会推送消息,提醒你站立。 在一次次的冲击目标中,无形中培养了佩戴者量化运动的思维,运动也朝着更加科学易控的方向发展,运动数据一目了然。 当你适应这种量化运动后,很难再回到泛化运动中。 二、体能训练——你的运动,它都懂 看完刚才的健康记录,你肯定会有一个疑问:运动种类千千万,AW 真的可以全记录吗?抖音刷赞平台 答案是:可以,而且它做得很优秀。 在体能训练 App 中,有多少种运动项目呢? 不好意思,太多了,我数不完,滑动了十几秒后放弃了。 运动项目基本涵盖了常见项目,甚至包括游泳。 没错,游泳的时候我也会戴着 AW ,佩戴 AW 游泳几十次后,暂时没有发现存在进水问题。 在运动开始前,打开相应的运动项目记录,或者对着 AW 说 Hey, Siri ! 开始xxx运动!AW 就开始了精确的运动计算。 在屏幕上,运动时长、心率、配速、静态卡路里、动态卡路里、距离等数据,用一种极其美观易读的方式展示出。运动时随时都可以瞥一眼,了解最新的进度。 同样是户外跑步,如果什么数码设备都不带,我们根本不知道到底跑了多久、跑了多远、配速怎么样、卡路里消耗情况、心率怎么样。 有了手机,你可以知道多一点,比如时间、距离、轨迹、卡路里估算值等等,但一不方便查看,二某些数据不够精确。 有了 AW ,情况就不同了。 AW 就像一个拥有透视眼的运动教练,实时告诉你运动数据,而且查看数据的过程更安全更优雅。 三、呼吸——既是健康守护神,也是情绪管理师 当你心跳过快的时候,AW 上会弹出呼吸 App 的提醒,告诉你是时候放松1分钟了。 呼吸 App 体现了顶级的 UI 设计功力——大道至简。 它由六个淡绿色的半透明圆组成,看似简单堆叠在一起,动画效果也很简单,六个圆形规律性放大缩小。 但和 AW 的震动传感器以及人的呼吸节奏结合以后,就变得非常精妙,颇有几分“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佛性。 每天我会偶尔抽空,跟着它做做深呼吸,对心脑血管有好处。 当我情绪激动的时候,会打开它,随着它六个圆形的律动而逐渐平复心情,这一点尤其有用——人生在世,谁不会遇到那么一些让人生气的XX。 四、光芒健身——老弟,做了几组啦? 本周练哪些部位,分别哪天练,每天练几个动作,每个动作练几组? 对于健身一族来说,这些和普通人“一日三问吃什么”一样重要。 AW 自带的健康 App ,记录的都是基础运动数据,遇到健身这样的复杂运动,更适合用第三方来管理。 首先,这款 App 要有 Watch 端。 选来选去,发现 Keep、火辣健身、Fittime 等APP,都不能完全满足上述功能。 后来发现了光芒健身这个小众 App ,体验后都快哭出来,完美! 我们可以在手机上设定好每周的健身计划,精确到动作、组数、重量等细节。 在健身时,打开 AW 就能记录完成情况。 终于不用在“这个动作我到底做了四组还是五组”上纠结了。 五、喝水时间——今天你喝水了吗? 每天八杯水,健康中国人。 我并不是在念广告语,而是想告诉大家,喝水的确是一个低成本高回报的健康习惯。 现在很多人工作忙起来就没了时间观念,回到家才想起来一口水都没喝。身体长期缺水,皮肤干燥、便秘、口臭等等问题都可能出现。 喝水时间这个 App 很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在预先设定好的时间点,AW 会提醒我们喝水,还可以设置每次喝水的 ml 数量,来做到较为准确的记录。 为什么没用WaterMinder呢? 1.省钱,喝水时间App免费,去广告只需要12元,WaterMinder 直接购买要30元。 2.WaterMinder 虽然适配了中文,但部分翻译比较生硬。 3.给喝水时间发邮件反馈问题很快可以得到回复,WaterMinder 要等比较久,可能是因为我发送的邮件是中文的原因。 六、AutoSleep——睡觉是人生第一快乐事 年纪越长,越觉得睡觉是人生第一快乐事。(我声明,没有开车!) 睡觉可以恢复精力,精力是第二天的生产力。(鲁迅声明,没有说过!) AutoSleep 和 AW 自带的健康记录 App 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若干个圆环来展示昨晚的睡觉数据,就连部分界面和健康记录 App 都极其相似,大大降低了上手门槛。 使用的方法很简单,把 AW 戴着睡觉就可以了。 如果不确定 AW 有没有开始记录,可以直接在 Watch 端,找到“熄灯”按钮,进入后点击熄灯,就可以开始记录睡眠。 午睡怎么记录呢?同样是点击“熄灯”-“不”开始记录,午睡时间会和昨日的夜间睡眠时间累计。 这是我觉得它做得比同类 App 更好的地方,有一个手动睡觉的选项,满足了碎片化睡觉的需求,比如午睡、打个盹。 最喜欢 App 里的睡眠银行概念, 默认每人每天需要睡够8小时,如果昨天总的睡眠时间只有7.5小时,那么银行就欠0.5小时,需要后期补足。这告诉我们——觉是真的要补的! 如果你觉得8小时目标不太符合自身情况,还可以在手机 App 上自由设定。 睡觉时,推荐用尼龙表带+大数字表盘,佩戴舒适,夜间屏幕不晃眼。 至于睡眠期间的电量消耗,一般在15%左右,睡前给 AW 充满电,早晨醒来洗漱又可充满电。 但这个 App 的手机端有个最大的问题:中文翻译感人。 看得出来,手机 App 中文翻译是直译,比如“最近的就寝时间”改为“最近睡眠”就可以,“HeartWatch”改为“睡眠心率”即可。 写在最后 不知不觉,AW已陪伴我快800天。 刚拿到这个“小东西”的时候,我也曾怀疑过,它真的像广告中展示的那样,对佩戴者的帮助很大吗? 直到现在,网络上仍然有不少对 AW 保持怀疑的论调,的确有一定道理。 不过,工匠做出了优秀的工具,工具到底会产生多大的价值,根源还是在使用者本身。 近800天里,AW不仅改善了我的健康,还帮助我把日程管理做得更好,《打造腕上日程助理,这 5 款 AW App 可以一试》已经安排上了,期待你的阅读。 |
|
来自: 昵称66394832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