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阴阳 从《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表述的“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可以看出,阴阳是属于方法论,是区分万事万物的一种手段。它是二元法,但不是唯一的;好处就是简单直接作出判断,及时快速作出处理。 “动”,则分阴阳。一指运动;二指功用。也就是说,当你对万事万物要做出分类和判断,以便趋利避害,而进行分组。不然,象教科书式老是强调“白天为阳,晚上为阴”,一点意义都没有。对夜猫来说,就是“白天为阴,晚上为阳”,一点错也没有。 阴阳的产生,是基于五行分布不均而出现的,归根于五行能量强弱的对比。那么,在人体(整体或五脏),对应的五行强弱盛衰的基准是什么?它的极限在哪里?特别是出现虚实概念后,更是无所适从。基准决定调整方向,极限表示还有进步空间,极限是用来打破的。同时也引申出中医治病也不是万能的。 总之,阴阳就是一分为二,它本身是一。任何疾病,从阴治也好,从阳治也好,目的是达到五行平衡。阴阳平衡的说法是错误的,造成的结果是寿促,忽视锻炼运动而无法挑战生命极限。 末法时代,治病用药不拘泥于分阴阳,有是症用是药,症状好转或消失后再慢慢调理和恢复,这就是西医。其实是治一半,留一半,这使得更多人跪服,也就是世人只知扁鹊而不知二位兄长的现实写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