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人通过千年的积累,流传下来了一套灿烂的中华文化思想。儒道学说、四书五经、风水八卦、中医养生,包罗万象,非常玄妙。 其中,风水这个领域,不仅古代人推崇,现代人也非常感兴趣。 风水这个东西,在中国古代,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影响古人生活的各个方面。想要了解古人的生活,风水一定是绕不过去的。 那什么是风水?风水又有哪些讲究呢?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事。 风水的起源 风水这个词,最早出自山西郭璞的《葬经》,书中说: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意思是, 通过山和水的聚拢,让人民居住的环境产生一种气场,这个无形无色的气场,就是风水。 风水发源的时间很久远,远古时期,祖先要选择居住的地方,得看看这些地方是否安全,别被野兽攻击;采光要好,冬天能挡住寒风。一般这种地方会选择向阳,地势高又隐蔽,不容易被洪水猛兽袭击的地方。 时间长了,古人学会观察山的走向,河的流向,地势地形的样貌,这些就是最早期的风水。 可见,风水完全是实用性的,就是为了挑一个好的住所。后来,这些生活经验跟阴阳五行、周易等思想结合在一块儿,再加上各地的民俗和民间思想,不断演化,变成我们今天看到的风水文化。 宏观来讲,风水做的就是做两件事,一是建阳宅,二是建阴宅。阳宅就是活人住的地方,阴宅就是墓地。 古人建房子,很注重风水的影响。北宋宋徽宗,一直没有儿子,有个风水师就告诉他,现在京城西北方向,地势太低,如果把那个地方修高一些,就能生很多个儿子。 于是,宋徽宗下达命令,在西北方向修建起一座小山。修建好了之后,果然陆续生了好几个儿子。这个传说说明,古人觉得利用风水之势,能给自己带来好运气。 《红楼梦》里贾府的大观园,里面的大观楼背靠一座山,前面有一条人工挖出来的河。这种格局在风水当中,叫做: 负阴抱阳、背山面水。这一条是风水理论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条。 负阴抱阳,就是选择建筑地点的时候,地基后面要有一座主峰,一座高高大大的山峰。主峰左右两边,还得有低一点的山,叫次峰。地基的前面要有月牙形状的池塘或者弯弯的河水,这个方位最好是坐北朝南。 这样的安排,在古代有一定的道理,房屋坐北朝南,有利于采光。房子后面有座山,可以抵挡住冬天的寒风,还可以挡住煞气,保佑平安。主峰加上次峰,再加上前面的水,三面山挡住,一面水围着,还比较安全。 这里面,还有一个秘诀,叫做龙、砂、水、穴、向,也叫做“地理五诀”。
从园林看风水格局 苏州有座著名的园林,叫做留园。留园的设计和建造,就体现了风水的影响。 首先是留园的选址,典型的依山傍水、负阴抱阳。苏州城背靠的主峰是穹窿山和狮子山,南边是七子山,北边是大石山。东边是金鸡湖和独墅湖,远处是长江。 《阳宅十书》说:房子的左边有流动的水,叫做青龙;右边长长的路,叫做白虎;前面的池塘叫做朱雀;后面背靠的丘陵,叫做玄武。 这样的地方,风水最好。左青龙,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被四神兽包围的地方,是风水绝佳的位置。 留园的内部布局,东面是冠云峰,相当于主峰,瑞云峰和有云峰分别位于左右,南边是洗云池,三山一池构成背山面水,又构建了一个小的四神兽风水格局。 风水中有语,曲折的道路有利于挡住煞气。古人认为,气是宇宙本源,万事万物都离不开气,人居住的环境当然也有气。好的气会让家庭和睦,子孙兴旺;不好的气会带来霉运。 为了挡住煞气,留园的东区走廊和西边的爬山廊,贯穿整座园林,弯弯绕绕,美观的背后,蕴含着一层风水的观念。 园林的中部,种满了各种花木,这些花木也是根据风水来栽种的。金木水火土五行的方位,木代表东方和春天,种的是春意满满的紫藤;火代表南方和夏天,种的是荷花;金代表的是西方和秋天,种的是桂花;水代表的是北方和冬天,种的是腊梅。 水还有很重要的意义,风水认为“得水为上”,水流除了能够让建筑依山傍水。留园的中间有个狭长水池,在水池旁边交汇的地方,有座小桥,让园林的景色更有立体感。这体现了风水中的“藏头露尾”原则。 池水中间,用一座“小蓬莱岛”把水面分开,形成两种形态,分别是拱揖和绕城,这道水让整座园林充满了生机。 “园林”的入口在东南方,苏州大部分私家园林大门,都开在东南处。风水理论中,东南方是“生气方”,大门是“聚气”的。门开在这个方向,能聚气生财。入口的建筑,蜿蜒曲折,还能挡住“煞气”。 现在新式的小区,入门都有个入户花园,类似于屏风,古代称为影壁。这个影壁的作用就是挡住煞气,避免别人一进门就看到房子里面的情况。 从留园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选址、内部布局、花木种植、大门朝向等多个方面,受到了风水观念的影响和指导。 不仅是修房子,城市的修筑也是如此,风水同样重要。 懂得了“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原则,以后每到一地,再去逛景点,你就能比别人看到更多不一样的东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