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豆豆战“疫”日记》之爸爸露一手——给自己理发

 亦农或唐哲图书 2020-03-11

2月24日  星期一 龙头节

                     爸爸露一手——给自己理发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今天教育部再发通知:学生不返校,高校不开学,3月份将继续进行网课教育!

偶买噶,继续快乐上网课。

并不是所有人都欢迎上网课。牛奔奔的妈妈就表示反对:“什么时候开学呀?哪里是小孩上网课,分明是强制父母带娃上网课。”刘芳菲认为上网课不能集中注意力,一会儿想上厕所,一会儿想吃水果,一会儿走神儿。刘芳菲的观点,得到倪小美、胡跃跃、郑笑虎等同学点赞支持。

二月二,龙抬头。今天是民间的龙头节。

二月二,理头发。爸爸说:“终于可以理发了,头发长得能扎小辫了。”

“没有老师监督,谁不让你理发呀!”我奇怪爸爸为什么一定要在二月二理发。

“咱们中原老家有风俗,正月不能理发,理发会死舅舅。”爸爸解释。

“我晕,理发和舅舅有吗关系?为什么不是舅妈,不是姑姑、大姨?”不可思议,过去的人们太奇怪,简直不可理喻了。

“这是封建迷信。唐豆豆是新时代的小学生。咱可不学爸爸抱着老弦弹!”妈妈慎怪。

“虽然是旧风俗。但大家还是喜欢坚持到二月二这天理发,理去一头烦恼,带来一身好运。”接着,爸爸讲起了小故事——

从前,在中原伏牛山下,有个老理发匠,手艺特别好,收费也很合理,方园几十里内所有村庄的男人,都交由他来管理头发。因为人多,他终日在外奔波忙碌。到了农历新年的时候,老理发匠也想好好和家人一起过年,好好休息几天。这时候,有个外地来的年轻理发匠,趁机到这一带理发。过完年,老理发匠挑着担子穿村过户,准备继续理发赚钱,却发现大家都已经理过发了。理发匠一打听,才知道是外地来的小理发匠干的。老理发匠很不甘心,暗想如果明年过年时自己休息,外地的小理发匠再来抢生意怎么办?他灵机一动,有主意了。

理发匠在众人面前唉声叹气。是不是被抢了生意,所以生气?有人问。老理发匠摇头说:“我是在为你们担心呐。你们不知道吗?正月里理发会妨死舅的!谁理发就死谁舅舅,理发匠是最大的受害者。”

“真的,假的?”村人们半信半疑。可是,没过几天,邻村有个在正月理发的人的舅舅就死了。老理发匠借题发挥,到处讲这件事。人们口口相传,很快大家都相信了——正不能理发,正月理发会死舅的!

第二年过年,老理发匠回家过年了。外地的小理发匠又来想趁机抢点生意。可是,他走村串护,却没有一个人让他理发。他非常疑惑,再三探问,才有人告诉他:正月不能理发,不然会死舅的。谁理发就死谁舅舅,理发匠是最大的受害者。

小理发匠听罢,吓出一身冷法上。怪不得去年春节后不久,他的舅舅就死了。原来自己就是那个妨死舅舅的元凶!小理发匠信以为真了。他再出门理发,常拿自己的遭遇为例,和理发的人讲说。而他自己,正月里打死再也不出门给别人理发了。

正月不能理发,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越传越广。

从此,所有理发匠正月里都不给别人理发了。所有的中国人,正月里也不肯去理发。于是,正月里不理发,就形成了风俗。

爸爸是个故事大王,随口就能讲故事。我不知道,这个理发匠的故事,是他从哪里看来的,还是自己现编的。

早在一年前,爸爸就从网上买了专门的理发工具,学着给自己理发。

爸爸说,自己给自己理发,不但能省去到理发店排队等候的时间。还能省钱,理发店每次至少要花20元,自己给自己理,可以节省20元,积小成多。一个电推子才二百多元,自己动手几次,就把钱赚回来了。艺多不压身,要学习多种技艺,琴棋书画是技艺,理发也是一门技艺。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

爸爸刚开始给自己理发,总也理不好,坑坑洼洼,高高低低不规整。经过几次尝试,就学会了。现在,爸爸是理发高手。电推子像加长的手臂,运用自如。在脑袋上前前后后、左左右右、上上下下推一会,整个发型就焕然一新,完全可以和外面理发店师傅的手艺相媲美。

“瞧瞧咱这发型,还挺酷。”爸爸对着镜子,洋洋得意。

爸爸要给我理发,被妈妈果断拦住。妈妈说,再过些天,等疫情过去了,带我去理发店。因为,理发店的师傅比爸爸技术更全面,爸爸只会理寸头、大光头,才不会给女孩剪头发呢。

如果我像侯大圣、胡跃跃、牛奔奔那样,是个男孩,我妈就不会阻止爸爸给我理发了。或许,我也可以像爸爸那样,自己给自己理个发。

       摘自唐哲著“唐豆豆成长日记系列”之《唐豆豆战“疫”日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