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亲历最后的“方舱之夜”

 君临天下100 2020-03-11

原标题:亲历最后的“方舱之夜”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汪洋

设在洪山体育馆的武昌方舱医院,3月10日下午宣布休舱。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武汉首批开舱、最后休舱的方舱医院。

9日深夜至10日凌晨,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来到这家方舱医院,亲历最后的“方舱之夜”。

医护人员比病人多

9日22时,记者跟随武昌方舱医院医生熊锐,从洪山体育馆南门进入方舱内部。

熊锐是湖北省肿瘤医院肝胆外科医生,2月5日随医疗队来到武昌方舱医院,参与患者医疗救治。

我们小心翼翼穿戴好防护物品:一层隔离衣、一层连体防护服、一个护目镜、2层鞋套、3层手套……通过医护人员专用通道,依次经过清洁区、缓冲区以及污染区,先后走过6道门后,一排排单人床出现在眼前。

病床大都空着,走道上很热闹,人们其乐融融,互相祝福、互道珍重,医生、护士和病人忙着合影留念,希望用影像留住最后的“方舱之夜”。

“今晚,医护人员比病人还多。”熊锐说,大家都有一个心愿——想再看看方舱,再看看病友。

抓紧收拾个人物品

截至9日晚,武昌方舱医院仅剩49名患者,分布在两个区域,其中A区20人,C区29人,全部达到出院标准。

夜已深,前来道别的医护人员逐渐散去,方舱里恢复平静。

此时,有人已经睡去,将头裹在被子里;有人躺在床上玩手机,沉浸其中;也有人在过道里散步,若有所思……

181床是一位50岁左右的阿姨,专心致志地整理自己的行李箱和塑料袋,里面鼓鼓囊囊装着个人物品。

“趁熄灯前全部收拾好,明天直接拎包出舱。”她说。

当晚,她从181床换到139床,“这边都空了,那边人多些,集中在一起便于医护。”

阿姨现在单身,儿子远在上海,1月17日她发病后,奔走在多家医院之间,1月26日终于住进青山一家定点医院,2月11日出院,此后复检查出核酸阳性,2月23日又住进武昌方舱医院,“刚开始内心很抗拒,住了几天,发现这里很好。”她说,每天按时吃药、输液、吸氧,过得很规律,伙食也很好。

记者看到,床边的桌子上,放有一盒没打开的牛奶。

熄灯推迟15分钟

收治有20名病人的A区,共有9名护士值班,有的坐在护士站写写画画,有的走出去轻手轻脚巡视。

医护人员分为6班,每4小时一班,每2小时巡视一次,如果有特殊病人,则半小时巡视一次。

来自广西医疗队的护士孟祥莉介绍,之前方舱内并不熄灯,有病人反映睡不好,后来定时熄灯,“熄灯时间最迟在23时,这是休舱前最后一个夜晚了,为方便大家整理个人物品,熄灯时间有所推迟。”

熄灯的方式也很“炫”。

23时14分,灯突然熄了,不一会又打开,灯光时弱时强,突然亮得炫目,“感觉像是开演唱会。”不知是线路故障,还是操作者不熟练,如此持续约1分钟后,最终还是熄灯了。

方舱医院内陷入黑暗,有灯光从外面投射进来,在地面形成“光柱”。

几分钟后,146床呼叫,原来是口罩弄脏了要换。护士立马送过去。

有人兴奋得睡不着

方舱内鼾声起伏,也有人睡不着。

95床的婆婆几次起床上厕所,“明天就要出舱,有点兴奋。”

54岁的詹财高翻来覆去没睡着,干脆走出来透气,“我们一家三口都确诊,曾在方舱内团聚,期待着回家团聚。”

詹财高的妻子1月16日确诊,2月5日住进武昌方舱医院,2月18日出舱回家;詹财高本人2月10日确诊,3月10日出舱去康复驿站;他们的儿子2月16日确诊,刚开始也住进武昌方舱医院,几天前转院至省人民医院光谷院区,核酸检测已转阴。

在武昌方舱医院内,一家人团聚了三天,其中詹财高和妻子床位相邻。另外,詹财高还是方舱医院志愿者,2月15日起担任片区区长,负责给病友发放生活物品等。

为表示感谢,护士盖娟送给他一盒巧克力。

9日24时,来自河北医疗队的裴卫华等9名护士进入舱内接班;10日凌晨4时,另外9名护士换下她们……

这是她们在武昌方舱医院最后的夜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