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有来生,我就还做一个教师,仍然要教古典诗词。“莲实有心应不死,人生易老梦偏痴。”人生转眼之间就衰老了,我九十岁了,但只要还能站在讲台上讲课,我仍然愿意继续做这样的工作。——叶嘉莹 ![]() 在古代“先生”这个词可不是随便叫的,那说的都是德高望重、成就斐然的男人,是表示尊敬的称呼!通俗点儿讲,那必须是肚子“有货”的人!正如鲁迅被称为周先生!而接下来我们要聊一聊,在现代能被称为“先生”的女人,也被称为“诗词女神”,她就是叶嘉莹。 ![]() 1924年出生的叶嘉莹,如今96岁,她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这一生都在研究古典文学,看过她履历的人,相信没有一个人不惊叹。 1、曾任台湾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2、国内多所大学教授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名誉研究院 3、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4、2015-2016年获得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就奖 5、2018年度最美教师称号 6、感动中国2018人物候选人 7、南开大学教育教学终生身成就奖 ![]() 叶嘉莹出身于书香门第,3岁背古诗、识汉字,6岁开始学论语。而叶嘉莹能在古典文学上取得如此多的荣耀,与儿时的古典诗词启蒙脱不开关系。别的小孩子撒尿和泥的年代,叶嘉莹在背诗,别的女孩子踢毽子的时候,她在看书,而能让叶嘉莹养成这样的好习惯,离不开叶嘉莹的姨母和伯母。 ![]() 姨母教《四书》,伯母教《唐诗三百首》。叶嘉莹回忆这段学习的时光,当时姨母和伯母的共同点就是,都不教什么,不管懂不懂,就是让她背!《唐诗三百首》就按着顺序1首首的背下来!孩子在当时背诵不懂,但是随着阅历的增加,突然某一天遇到了相似的场景,相似的心境,那一刻对于诗词的感悟会更加深刻! ![]() 现代教育中有一种说法,过早让孩子背诵是对孩子大脑的一种破坏!但叶嘉莹凭借着自己的亲身经历却由不同的看法,她认为传统的教育主张多记、多背,这其实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孩子背诵就是快,等到将来某天,理解能力上来了,那些潜意识里的记忆会被调动出来,这将是孩子一生的智慧。 ![]() 其实很长一段时间,敏敏对于女儿背诗词,这件事上也是不知道如何是好!教育界的说法也总是不一样,但是当看过叶嘉莹“先生”的书,真的可以感受到,叶嘉莹“先生”对于古典诗词是发自于内心的热爱,并且一生都在潜心研究,而她的经历也给我启发,孩子小时候背诗可能会觉得枯燥,但是却在潜意识中给建立了语感与兴趣,孩子更懂中华语言的魅力! ![]() 很多时候我们学习西方教育的方法,听西方的儿歌,但是却忽视了中华独有的文化,独有的语言魅力。小时候不让孩子去了解,长大以后学文言文自然觉得枯燥、乏味,在困难的情绪面前,自然无法发现中华诗词,字里行间中道出万里山河,千般思绪的美感。敏敏之前也写过关于背诗对孩子大脑的好处,如果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以往的文章找一找、看一看。 ![]() 总之,敏敏教育理念是秉持让女儿诗词歌赋背起来!不求未来有多大成就,至少在人生遇到坎坷的时候,能安慰自己“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希望女儿不跟着网所谓的流行,人云亦云!比如人人都说要暴富,至少女儿能来句“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俗也俗得与众不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