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菲特告诉你:主力出货为什么砸盘到跌停才出货?珍藏

 昵称1497904 2020-03-11

人的一生都在学习解决问题(解决怎么亏损,解决怎么赢利),却唯独忽视了是什么造成了亏损,是什么造成了赢利,用在交易市场中就是是什么造成了市场的弱势,是什么造成了市场的强势,面对价格的无序波动,再复杂的走势也会隐藏着资金流动留下的痕迹,这条痕迹往往就是可以观察市场的主线,价格终归是要靠资金来推动的

主力出货为什么砸盘到跌停才出货? 要了解这个问题答案,首先我们来看看主力在出货前的一套流程。 我们知道主力做盘一般要经历:吸筹—洗盘—拉升—出货四个阶段,其实在这四个阶段都会进行买入与卖出,不然就没办法完全控制股价的运行。

1、吸筹阶段:肯定是买入大于卖出股票的数量,股票筹码不断沉淀在主力手中。 2、洗盘阶段:主力在该股票中筹码沉淀的差不多,达到了所谓的控盘程度(通常占流通盘30%以上),会进行底部拉升,脱离底部持仓成本区。 3、拉升阶段:主力大幅度拉升,通常涨幅大于50%,不断上演大阳线,甚至连续涨停,该股强劲表现不断被各大软件与股评捕捉到后,大事渲染吸引散户跟进。 4、出货阶段:出货很明显是买入远小于卖出,出货分很多种,一般有高位横盘出货,高位拉升诱多再打压出货。 高位横盘出货:一般是高位宽幅震荡,不时会出现大阳线让散户以为还要启动上涨追入。当主力大部分筹码都派发的差不多后,大部分收益兑现,剩下的筹码就是零成本的筹码,哪个价位卖在账面是都是收益,即将股价连续大跌还是赚钱的。 诱多后打压出货:也就是问题中提到的砸盘跌停出货,股价大幅度拉升后,经历一段时间盘整,主力发现出货较难,散户接盘意愿不强,那通常会再度大幅度拉升,随后快速打压,就是所谓的跌停,甚至连续跌停,股价到了所谓的次高位出货。

打个比方,主力股票成本价大概是3块,拉倒10块后发现出货较难,那就拉倒20块再打压到10,此时散户认为股价回调百分之50了,回调差不多,一旦有大涨就追入抄底,然后就成为接盘侠。 所以说出货这种事情,主力考虑的是哪种出货方便,能再最高位出货当然最好。如果不行,那就先砸一波,然后就成了砸盘出货了。 在正常思路下,主力肯定想越高位出货越好,这样可以赚的更多。那事实是如此吗,比如这位投资者提到了为什么有的主力会选择在跌停板出货呢,其实这种现象是存在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类现象,下面我来解释下这现象。 在股价连续上涨后,到达主力的目标价格准备完成出货,但是股价已经达到高位,对于主力想诱导我们散户投资者买入后接盘,但是我们散户又不是傻子,看股价那么高还选择去接盘,一部分主力会选择通过高位震荡营造给市场一种感觉,目前只是上涨途中震荡洗盘,让散户投资者接盘后,主力完成出货,目前这类手法在市场比较常见,具体参考下图:

上图我们发现该股在大涨之后,在高位震荡长达2个月,在货出完后,股价开始出现大幅度下挫。所以主力惯用手法,可是实际情况往往跟理想化相违背,股价上涨过大后,想通过高位出货,主力发觉市场的接盘力度特别小,根本没有资金会选择在高位买入,这个主力会使用另外一种手法。 既然该位置没有人接盘,主力干脆再把股票拉上一个台阶,这个时候股价上涨,很多散户后悔当初没有,感觉当时对该股的判断完全正确。这个时候该股更多人开始关注,走势比预想的还要强势。 拉升后主力选择快速砸盘到前面想出货的位置,这个时候很多散户投资者想到,既然前面我不敢追高买入,但是目前股价快速回落,自己并不觉得该股是追高买,等待该股企稳后期还有上涨空间,其实主力往往会采用大跌甚至跌停板的出货手法,具体参考下图例子:

上图我们发现预想出货区和实际出货区价位大致相同,并且在出货前出现了连续两天跌停现象。这就解释了主力为什么会有的时候选择用跌停板出货,自己账户上已经大赚,即使跌停板出货的价格依旧是很高。 一般情况下,主力出货是拉高出货,很少出现跌停出货,是因为一旦出现跌停,盘中散户容易出现恐慌性出逃,而场外散户也会出于谨慎考虑不会出手接盘,这样的话出货难度会大幅增加。

在实际操作中,跌停出货主要是两种情况造成的。 1、突发性重大利空 理论上来说,庄家在股市中属于强势人群,无论是获取消息的及时性还是对于消息的分析较之散户都占据着极大地优势地位,但实际操作中也会出现一些突发性的情况导致其只能跌停出货。 比如说,中国铝业。 2018年2月26日,停牌了大半年的中国铝业终于复牌了,但是因为其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事宜中涉及到的股票发行价远低于现价,也就意味着公司折价发行,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远低于市场预期,从而导致26日开盘直接跌停,无论是散户还是庄家都被套里面,这个时候庄家只能选择被动的跌停出货,别无他法。 同样情况的还有山西汾酒。

2、庄家的诱多行为 这种情况一般是出现在股价相对低位的时候,更准确的来说是相对比较便宜的时候。分时图经常表现为跌停板打开之后再封跌停,再打开的走势。 同样以中国铝业为例。 中国铝业在26日复牌之后,连续吃了3个跌停板,股价直接降到了5.9元。而众所周知,中国铝业是国内大型的铝生产厂商,其产能优势不可小觑。 同时,2017年的供给侧改革再次驱动了铜铝等有色金属的走势,而相关企业的业绩也出现了大幅增长,也就是说无论是基本面还是技术上,中国铝业都是可以轻度持仓的一只个股。 在这种情况下,庄家在3月1日利用跌停再打开的手法大量出货,当天的成交量明显大幅放大,庄家成功出逃,之后该股股价继续大跌。山西汾酒也是此类操作手法。

部分的投资者为什么总是在股市里亏钱?因为大家总是做着一个错误的周期,做着错误的操作。 我们可以发现,散户的几大特点就是: 第一,不愿意在震荡洗盘的周期里死守; 第二,不敢在刚开始上涨的时候买入; 第三,就是喜欢看到大家都赚钱了,甚至买入后可以大概率盈利的时候追涨; 第四,大幅上涨后的下跌或者“假回调”,总是以为机会,并且疯狂热爱抄底; 股市是有规律的! 没有业绩支撑的,涨起来,也会跌下去,早晚的事而已; 同样的,有业绩支撑的,跌下去,也一定会涨起来,时间的问题而已; 记住以下五条建议: 第一就是别在熊市第一波接盘; 第二就是别在牛市第一波出货; 第三就是别在震荡市追涨杀跌。 第四就是不要买进了经不起时间考验的劣质资产; 第五就是不要过早卖出了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优质资产。

就好比下面的这只个股。股价从11元涨到了41元,最后跌回前期低位附近,就是一轮简单的机构坐庄过程。 我们可以明显看出,这只个股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就是底部区域里的震荡洗盘; 第二,就是主升浪行情的上涨; 第三,就是坐庄完成后的下跌; 所以,当你明白了这个逻辑,以及主力机构的一套坐庄周期,其实就应该知道如何去布局,如何去获利。

如何识别真假突破? 一、看回调位置判断真假突破 突破后买入,这是道氏理论的买入方法。这个方法没有问题,但是主力却很喜欢玩假突破,在突破的高点出货,使一些初学的技术分析者买在高点,牢牢地套住。但是真的突破往往获利颇丰,让你赚得盆满钵满。所以还是有很多投资的愿意“突破买入”,那么到底如何判断真假突破呢? 有些突破有以下几种判断方法:有空间突破3%法则、有时间突破3天有效法则、有指标背离判断法则、有成交量大小判断法则。但是在突破的当下都不能判断突破是否有效。然后得出一个结论,“在突破的当下,无法知道是不是真突破”! 真假突破真的无法判断吗?随着技术不断地学习我有了新的判断方法!绝对是你没有见过的技巧。我们先看几个例子 看图察规律 为什么在7月28日、9月11日、11月8日的突破买入就可以赚到钱呢?

为什么10月10日的突破赚不到钱呢?是一个假突破呢?

注意观察这两个图:注意6月16日与7月17日;8月18日与7月4日;9月26日与8月8日;回调的低点与前一个高点没有重叠,即回调的低点不月前高重叠。其后的突破买入都可以赚钱。

注意:9月26日的低点与9月7日的高点重叠,10月10日的突破是假突破。即回调的低点与前一个高点重叠。其后的突破多是假突破。

规律总结 1、股价走出一个上升趋势。 2、确认上升趋势后的回调,不跌破前一个更高点。其后的高点突破是真突破,可以买入。 3、确认上升趋势后的回调跌破前一个高点。其后的高点突破常常是假突破,介入需要等看回调位置后在介入。

原理 当上升趋势确认后,前高与颈线就构建了多方的核心筹码区“大本营”,其后空方的反击即回调,如果不能跌破“前一个高点”,说明多方很强势,空方不能进入多方的“核心”其后上升趋势会一直延续。 如果空方的反击跌破“前一个高点”,则说明空方的力度较大,空方进入多方的“核心”区间,上升趋势开始减弱,其后的突破高点时多方“力竭”,所以突破多是假突破。

二、成交量判断真假突破 在突破的时候放量突破好,还是缩量突破好!大部分人都认为放量好,但是也有例外。例如:

放量突破后确实中期的顶部,这是为什么呢?本期就为大家解释下突破与放量的关系。

股市七步选股战法 第一:看基本面 研究股本,流通量,观察流通盘大小,注意换手率。主力追踪,股东研究,公司基本面,相关新闻。这些都不能忽视。 第二:看成交明细 雁过留声,主力增仓,机构跑路,不管怎么隐藏,总会留下蛛丝马迹。选股前,一定要看头天的成交明细 比如:主力为何对敲 比如:大买单多不多(如果是小盘股,交易中发现隔不久出现白手以上买单,说明主力在悄然增仓) 比如:主力洗盘时,白线黄线下面是否有密集成交区,成交明细中,早盘最为重要,盘中次之,再次尾盘。 第三:看技术面: 经过技术分析,在正常的趋势上面,按趋势操作,选择买卖点。

笔者微信:ckc866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