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套帐的烦恼 1、账的烦恼 账太多,哪本是真的? 查账难,明细在哪里? 账里规矩杂,都是限制? 账里故事多,好说不好写! 账里风险大,想起就失眠! 2、我的困惑 辞职、换单位?自我提升?一账解决、如何并账?成本多少 3、账为什么那么多 生存所迫: 节税:降低纳税负担有意识的搞乱帐;银行融资:在授信、用信的审批环节为达标准做账。 小康所求: 账面合法:是发展需要;账面合规:为应付监管。 富裕烦恼: 利润调节:平衡年度业绩表现,控制税收负担;灰色支出:在许可经营行业、竞争激烈行业,有很多灰色支出,为此设立小金库核算,某些企业为降低销售人员个税也会单独设立账簿 管控需要:管理意识提高,为进入资本市场需要提供财务支持;股东分红:夫妻店之外的公司要支付红利,股东为躲避纳税负担另外设立账簿核算。 4、我家为啥账也多 原因多,但各企业具体情况不同,区分和把握各自的核心因素 拟上市、拟挂牌企业:合规、合法、运营管控 中小企业:节税、降本、加强管控、稳定利润--求生活阶段。 小微企业:节税、降本、学管理、无知无畏--求生存阶段,无知者无畏。 我家为啥账也多? 5、账多了以后的苦果 会计本身需要: 会计信息失真--4基本假设和13个基本原则,收入有发票入外帐没发票如内帐违反配比原则,如同生活中找东西,需求度和时间点不配比,财务不能及时给出合理结果,导致财务工作没有效果没有形象,进而影响个人收入。 内控监督困难--往来核算一笔支出多笔报销,如某政府部门账面有43台打印机,,实际只有3台,产生的原因是有应酬往来不能入账,就在办公用品上想办法产生的结果。 不利于决策支持--数据分散,需要时很难及时取得需要数据,某制造公司帐外销售帐外采购,财务只有老板娘流水账核算,如何进行财务分析、成本核算? 外部风险 违法、违规风险高--某公司被财务人员举报帐外经营,证据就是财务人员的个人账上流水支出,可能被取消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甚至5年内都不能考虑上市了 股东睡不着 财务是高危人群 6、一套账 可不可以?到底怎么做?账咋来的?账咋看的? 7、账咋来的 记账模式: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判断)-会计账薄-会计报表 会计账:业务“事实”-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明细(总、辅助)账-会计报表 税务账:业务“事实”-发票明细+其他调整-纳税申报表 从原理看,报表是账簿的结果,账簿是报表的过程,凭证是账簿的基础,记账凭证是原始凭证的判断记录,原始凭证是记账凭证的事实依据,如果改变原始凭证是可以改变报表的,理论上从凭证上做文章改变报表是可能的。 8、账咋看的 资本方:股东、券商--不能看帐本,只能看报表。 管理层:老总、部门经理--只能看报表和节选出来的重要指标,只看结果的。 金融方:银行、小贷、典当--账簿报表必看的,对大额项目特别关注,可以抽查凭证。 看报表、账簿和凭证的单位: 税务局:国税、地税 事务所 财务: 9、两账合一的焦点--并账原理 外帐凭证:分原始凭证、记账凭证 账薄调整汇总表: 按照原始(记账)凭证与业务事实的差异进行汇总 外帐(合法合规“真实”)+调整(真实完整匹配相关)=内账 1、两套帐合一的方法 两账合一之直接法--单刀直入 薪金类:计算表+分配表--高薪企业常见操作手法,将薪金工资加入到研发费用中。 材料类:领用表+更正审批表,财务部门根据需要倒挤计算材料领用需要,由懂业务的生产部门制造相应的报表。 水电煤气类:抄报表+换表+分配表 车辆消耗类:调度记录汇总表。公司给高层领导的汽油补贴,可将他们的车直接转到公司,在汽油费用报销、员工个税缴纳、计提折旧等几方面都有好处,离职时再买回来。 吃喝玩乐类:会议通知+参会名单+签到表+会议记录:旅游找异地旅行社安排接待,费用发票不马上开出,在年底一次开,做会议费用的相关手续,全部作为会议费用支出。 直接法的缺陷:发生当时改变票据性质,不能真实反映情况,导致账面信息失真。 两账合一之间接法--曲线迂回, 为满足合法合规需要又要真实反映业务行为,可在业务发生当时编制调整汇总表,如: 销售费用: 发生的各种费用找合法发票补充、作薪金支出等,可以有意识的集中一个时间做,并编制调整汇总表,省时、清楚。 管理费用 公共关系支出:消费品行业、文化行业,送礼现象很常见,可以在领出款前制定审批单+领用单制度,防止舞弊,存货环节设立虚拟仓库,不要随时记录,消化环节,编制调节汇总表时,可采用虚拟仓库的调拨、移库等导致的损耗,定期品质检查耗用、质量过期损耗、储存破损、后期质量发现等导致“损耗” 生产成本 成品率、(材料)耗用率,真实的和虚拟的:根据行业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如饮料、烟酒、食品、服装等数量型企业,可在成品率上做文章,制造、电梯等机械企业,即重量型企业,可在物料消耗上做文章。。。。 两帐合一的技巧与方法主要在表格上做辅助处理,多数软件是不可能在账上做双重属性的列示的。 两账合一之汇总法 收入类为例: 开票与不开票 母、子(分)公司 内外账收入 会计制度设计 报表形成 某同一控制主体有多个企业,有异地经营,下属制造公司业务上有开票不开票情况,并开立了多个公司,假定财务对业务有良好控制与指导,能实行良好的电算化核算且是网络化,财务制度高度同一,核算良好,股东最想知道各个实体的经营变化、经营状况,即需要一套真实的管理报告,也可以说是分析报告、管理驾驶舱。假定这是作为两帐合一的报告需求。可以通过如下办法来解决: 设四级科目:一级科目为营业收入,与会计准则一致;二级科目按收入类型分类6类,三级科目按是否为关联交易分,四级科目分为优惠收入与非优惠收入。在月末在结账结束时,就可以在账簿中直接取数。 以上几种方法可以结合使用。 2、两账合一之操作思路 报告指标的顶层设计:-对外的要合法合规,对内的要理清需求,权衡具体的报告指标。外部报表规范统一,内部报表可以个性化,两帐合一实际就是可以表里不一。顶层设计不好,后面工作很难做好。 会计制度设计:核算制度设计,核算科目的概念、核算内容、使用规范等等统一,如此报表的透视功能才能发挥作用。 管理制度设计:不是否定业务管理制度,如某公司规定所有业务人员不可以报销任何费用,薪资均为提成,如果调整为用员工的费用报销来冲抵工资,则可以降低员工的个税支出。 高度统一核算规范:统一合并日、会计政策等。 分部门培训:对兄弟部门进行培训,根据业务发生特点,培训表单的填写方法、内容等。 3、两账合一之要点把握 凭证关 合法性、合规性、“真实”性:三者可能不能统一,甚至排斥,如餐饮费,无法真实体现。财务上关注形式上合法重于实质性合法。 审批关 别被申请事由、审批意见出卖:企业推行预算、内控,但若不注意细节,可能导致信息泄露。如某项目业务员申请馈赠礼品,向领导申请,领导审批:可以,注意保密!并在审批单据上签字。出纳将审批单附在付款单后面,如何保密?可以设计为:将审批单在一页纸中分上下部分,上面部分和原来一样是真实情况体现,下面部分可写为:因某超市搞促销活动,考虑费用节省,买入备用。上下部分的凭证号一直,分开保管处理,这样就不会在凭证上露出马脚。 核算关 入账列支的时点:设备安装环节将馈赠礼品费用在公司年会中一起做账。 4、两账合一之基本策略 核算工具准备 电算化选择、初始化,余(发生)额转入:参考同行业情况,可多让服务商提供介绍,以供选择。 并账日的选择 月末,季末,半年末,年末。基本条件:新的核算规范已经形成、管理制度已经修订,培训已经完成,若能提前关账可以更好的做好并帐工作。 并账的衔接 未决业务、在途业务、特殊业务:并帐日业务是不会停止的,需要提前做基础准备工作,可多和服务商协商提供相关技术支持。 并账的推进: 全面OR分步?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决定,全面推进适合企业核算水平高,财务人员水平高的,要考虑财务团队中有富余时间吗?各职能部门是否围绕在总经理身边,财务是否能和总经理高效沟通?财务主要骨干对业务综合力量水平如何?对业务的理解有多深?不够好的就要选择分步推进,稳妥而行。 5、两账合一之成本概算 增加成本的认知 因企而异,量力而行 法定成本=违法收益 择机而动 遵法成本--主要是纳税成本 账外经营收入入账增加的成本=账外合同总额*14.53%+账外会计收入*25% 账外经营成本入账增加的成本 =索票成本-增值税进项额-法定所得税扣除额*25% 账外经营合规入账增加的成本=账外经营额*帐内收入实际税负率 合规成本 1、核算制度修订 2、管理制度修订 3、宣传培训 --中高层领导做,基本不增加成本 核算的过程成本 1、账薄汇总调整表的编制 2、外帐基础上的重分类调整 6、两账合一之风险防控 业务合理性:并收入不并成本,或并成本不并收入,极大地不匹配导致不合理的问题,或虽然匹配但突然的膨胀也会导致疑问,因此要注意平衡和把握。 历史延续性:前后年度的变化是有逻辑可循,某些企业为保高新企业资格,前几月只有材料领用,后几月全是人员工资,不能自圆其说。 保密性:不能对外的资料一定要做好权限设置、及时归档保管。 全局性:关注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公开可能给自身带来麻烦。 可追溯性:关注重点环节,保持信息的可追溯性。 7、两账合一之主旨回顾 原则:表里不一,曲径通幽 口号:1套凭证,2种审批,3类账表 账与衣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