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柳鶯有語

 文苑折枝 2020-03-11

  

夜裏,窗櫺發出“啪啦啪啦”的響。

尋聲,我才注意到窗外,那株高高的柳樹,柳絲下垂,那雨,那風,是的,是風挾裹著雨,吹著柳絲,像跳舞,那啪啦”“啪啦”的聲響算是伴奏吧。

宅居在家,該是兩個多月了吧。

一個人在書房,得書滿架,或正襟默讀偃仰嘯歌,從沒有享受過的一種靜水流深的滋味,感受到有一種詩意的棲息。

三五夜目力倦了,推開窗櫺,那明月照應半牆,漏下斑駁,風移影動,那是很少靜觀到的景致。

躲進陋室,很少在意外面的風雨,日復一日,竟冬春已易節。

是的,陽春三月了。

也許是昨夜的一場細雨,將低垂的柳綴滿了點點嫩綠

可太陽出來了,雨珠掉下了,柳絲又精神起來,漏出明媚的春光來。

我下意識地走出陋室,棲息在漏泄春光是柳絲中,“哢嚓”一下,留下一個倩影。

果能詩意地棲息,柳是最有情的了。

一根柳條,冬日裏,插在地上,只要有陽光泥土,春日,便會成活,活得健美如舞女。

那是感恩陽光泥土之舞,那是向“插柳不讓春知道的人”禮拜之舞!

是的,不獨是人,世界萬物都忘記養育它們的恩情,而柳是寄情物之最。
  “柳”,有個好名字,“柳”者,“留”也,“柳”、“留”二音相諧,因而古人在與友人分別之時,“折柳”相留,表達朋友分別時依依不捨之意。那是《詩經》就歌詠開來了“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我不知道柳下有多少詩歌?情人?那“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別詩》的長吟隋末無名氏留下的折柳的詩,之後,許多著名詩人都有借柳寄情的詩句。李白有“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王之渙有“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昌齡有“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白居易有“曾栽楊柳江南春,一別江南兩度春。遙憶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宋代浪漫詞人柳永離鄉背井,浪跡江湖,體嘗到了生活中的種種苦況,又因此常常不得不與所戀的人離別,他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更是為人傳誦的寓情於景的惜別名句。這些詩句無不寄託著詩人個人情感經歷和生命體驗。
  我還想,上文提到柳樹生命力強,隨遇而安,“隨地可活”,在處人生無常的時候,意中之象,又能激發多少人的美好憧憬?

    不知道為什麼,我的頭上奏起幾聲鶯歌。是的,頭上,柳枝間,有幾只歡快的黃鶯,我一下子很難傳出它們的歌唱,印象中是那樣婉轉而悠長。

奇怪,似乎不在意我,這時才猛然想起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的詞來:“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這個“亂”字用得多好!

也許是〞柳鶯有語羨春風,曲河雨柔四季紅〞吧,詩中的“柳鶯有語”,出女子之性,書卷之氣,至情之真,再現了那人去,影留”的況味。

而我與窗櫺下的柳共影,想應勝似徜徉“煙柳畫橋,風簾翠幕”的西子湖畔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