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的贾家最终结局是被皇帝下令抄家,所有财物一并充公,主仆上下死的死,卖的卖,整个家族毁于一旦。王熙凤作为这个大家族的大管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她的任性妄为,使得后来皇帝抓住了贾家诸多违法的证据,将整个家族推向覆灭的深渊。 在贾家,有二奶奶当家的传统,贾母作为创业的一代曾经管理过家务事,通过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可以发现,贾母对很多事情都如数家珍。贾母的儿媳妇,也就是贾政的正妻王夫人在王熙凤之前也曾管理家务事,在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周瑞家的曾向刘姥姥透露,现在王夫人已经退居二线,具体管理家务事的是王熙凤。 按理说,论资排辈轮不到王熙凤管家,王熙凤是贾赦的儿媳妇,也就是大老爷那边的人,她不是贾政的儿媳妇,本没有管理家务的权力。但是贾政这边有两个相对特殊的情况,一是贾宝玉的哥哥贾珠早死,只有李纨一个寡妇带着一个叫贾兰的娃,自己自顾不暇;二是贾宝玉还没有谈婚论嫁,没有正经的二奶奶来负责这件事。 除此以外,王熙凤还是王夫人的亲侄女,因此,管理贾家的重担就落在了王熙凤的身上。因王熙凤是贾琏的妻子,而贾琏又是贾珠的弟弟,所以贾府诸人以二奶奶相称。王熙凤虽大权独揽,但她时时要向自己的姑姑王夫人汇报工作。 在刘姥姥第一次来贾府的当晚,王熙凤找王夫人回报了三件事,这三件事看似轻描淡写,但是关系非常。具体是哪三件事呢?
第一件事,凤姐说甄家送来的东西我已经收下了,咱们送他的也已经打点好了。那么问题来了,甄家送来的是什么,贾家给他们的东西又是什么?有人说,这不是问题的重点,因为作者没有明说可以不用追究。 实际上,作者叙事没有任何闲笔,这种欲言又止的叙述在于特意点出甄家与贾家的密切关系。甄家与贾家私相授受的东西很可能涉及两大家族的秘密,而这些秘密是不能让外人知道的,尤其不能让官方知道,甄家与贾家实际上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事实上,当甄家被抄家败落后,贾家立刻步其后尘,这说明两者私相赠与的东西涉及朝廷违禁品,或者两家各有对方的犯罪证据,两者互相包庇直到东窗事发,而王熙凤对这些事实际上非常清楚。
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中,在“派谁送去”旁边有几个字的批语,写的是:阿凤一生尖处。在王夫人看来,这只是一件小事,不知是凤姐心虚还是自己要搞什么诡计,所以故意问王夫人派谁去合适。凤姐不敢自己拿主意,也就是说,这件事非同小可。 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中在“又来当什么正经事问我” 这句话中间还有几句批注,写的是:
也就是说,王熙凤欺瞒王夫人,自己擅自作主做过很多不为人知的事情,这回中的事只是其中的一两件而已。而在《蒙古王府本石头记》中,多了一句“各有各自心计,在问答之间渺茫欲露”的批语,将这件事解释的更加复杂。 这句批语言外之意很明显,王熙凤和王夫人在互相打哑谜,两者都心知肚明,彼此心中都有自己的算计,如果这件事确有蹊跷的话,那么王夫人是知道的。古代封爵,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而“临安伯”是谁目前尚不清楚,但与后来贾家的败落关系巨大。 由此看来,如果王熙凤是在王夫人默许下做出了许多不利于贾家的事,王夫人也要承担重要的责任。紧接着王熙凤又说了第三件事:
第三件事相对明显,宁国府贾珍的妻子尤氏和他的儿媳妇秦可卿要单独请王熙凤过去做客。王夫人也很聪明,说道:“他既不请我们,单请你,可知是他诚心叫你散淡散淡”,言外之意就是,她们请你肯定是有事,既然你们有小秘密我也不过问了,随你们去吧。 作为读者,我们要知道,作者写的是贾府的人情世故,虽然王夫人内心不一定愿意让王熙凤单独前往宁国府,但她嘴上不能直接说反对,而是委婉的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可以想见,王熙凤实际上并没有说实话,尤氏和秦可卿请她去所谓何事? 笔者这里有两个猜测,第一,王熙凤需要和尤氏和秦可卿商量送临安伯老太太生日礼物的事,送什么,派谁去送,自然这件事关系到贾府后来的败落,这只是一个起因。第二,王熙凤和尤秦二人商量的事情,也可能是其他不能对外说的事情,而这些均出自王熙凤之手。 总体来看,王夫人在有意无意间纵容了王熙凤的胡作非为,尽管王熙凤治家有方,但她私下做了许多涉嫌犯罪的事,这些把柄最终落在朝廷手里,致使贾家一败涂地,而王熙凤更是难辞其咎。 ![]() |
|
来自: 宋咏阳3l4kgmiz > 《红楼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