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几次购书经历

 捉光凑影 2020-03-11
       说自己是读书人,实在不敢当。现在除了教科书,真的很少能认真地阅读几本书了。但因书生缘,与书相伴确是经常的事。回顾自己买书历程,也有几次有趣经历,自认为颇具传奇色彩,记述如下,愿博大家一乐。   
        记忆中最早的一次买书应该是在学龄前,好像还不识几个字。那时候我生活在一个叫六分地的小村庄里,爷爷在离村庄约50华里的老府地区医院工作,每周回家一次。爷爷是个爱干净的人,每次洗脸都在脸上手上打满了香皂沫,声音很大的洗脸。爷爷还每天刷牙,使用后的牙膏皮子(当时是锡做的)都积攒着,拿到邻村供销社代销点的废品收购部去换钱。有一次爷爷去代销点带上了我,虽然只有3华里的路程,但对于年幼的我那简直就是一次万里长征,一路跟头把式地跟着爷爷来到了邻村的代销点。牙膏皮子换钱后,爷爷问我买啥?那时候真是奇怪,柜台里有吃的玩的都不在眼里,却看上了货架上五颜六色的图书。我翘着脚,抻着脖子指点了两本书,完成了我人生第一次的购书经历。这两本书是《哨所清泉》(散文集)和《海燕》(相声集)。在记忆里,这两本的书名似乎当时还不认得,但封面潇洒英俊的哨兵形象却一直深深印在了脑海里。很多年后在旧书摊多次遇到过这两本书,但已经没有了读这种书的兴趣,就没有再买。
     

    
  (上面两幅照片来源孔夫子旧书网)

       第二次难忘的经历是初升高的时候,去老府镇参加考试。在老府供销社的代销点,买了一本韩树英的《通俗哲学》。书很厚,哲学那时对我来说还是一个新名词,不懂!之所以买这本书是因为里面方成先生的漫画插图吸引了我。说到这儿,我要强调一下:当年新华书店的网络真是强大,遍布城乡各地,偏僻的小村庄都能渗透到。说那时候农村文化设施落后,孩子们没书可读,我是不信的,那时候无升学压力,父母又多是庄稼人,孩子不爱读书倒是确实如此。也有人说,文革文学只有“八个样板戏一个浩然”,我也不以为然,供销社的书架上琳琅满目,我觉得比当时的食品丰富得多!书归正传,通俗哲学买到后,确实有时翻一翻,书讲得道理看不懂,漫画能看的懵懵懂懂。不过到高中时学辩证唯物主义常识,这本书应该是有帮助的,有了这本书做铺垫,我对一些哲学概念就不显得陌生了。参加高考那一年,走进了政治课的考场,打开试卷一看,熟悉的画面出现啦:那不是方成先生在《通俗哲学》里的漫画插图吗?试卷中有两道选择题是以书中漫画插图为内容命题的,当时喜悦的心情真是无以言表。现在想一想,我从小记忆力特别差,从来没有完整地背下来一个概念,考试最怕名词解释,最愿做选择题,命中率却非常高,与愿意翻闲书,经常在纸堆里骨碌应该有关系。不过有一利必有一弊,高考结束填报志愿,我本来填报的是“经济管理专业”“教育管理专业”,但拿到通知书一看,却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一个我想都没想过,学更不愿学的专业。之所以被调整到这个专业,与当年政治考了八十多分,而数学才考五十多分有关。

(原来那本《通话哲学》参加工作后送给了喜欢学哲学的学生,这本是后来买的,破损较重,有碍观瞻)
        我的第三次难忘的购书经历,是因为对《赤峰红山后》这本书的耿耿于怀。这不是一本普通书,但研究红山文化的人都知道它。这是一本考古发掘报告,1935―1938年以日本东京大学校长、考古学家滨田耕作为首的东亚考古学会,对赤峰红山后的远古先民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并把出土文物带回日本整理研究,于1938年出版了这本书。可以说,这是赤峰红山文化研究的奠基之作。但是,中国土地上的文化遗存不仅不能自己保护,出土文物还被带走,总不能让人释怀,一直有要买这本书的想法。
       十几年前在琉璃厂的古籍书店我终于见到了这本书,在玻璃柜里锁着,是1938年的原版。让店员拿出来翻看了一下,书印制的非常精美,扉页是一幅手绘红山贴画,内页图版照片清晰度非常高,不得不说这是一本制作精良的书。当时书店标价四千多元,囊中羞涩,乖乖让店员放回玻璃柜里。过了两年,再次造访古籍书店,书还在,店员也没变,标价变了:六千多。这次手头有点银子,壮着胆子跟店员砍价:“两年前书就在这儿,能不能便宜点儿”,店员不屑地说:“这算啥,我上班儿八年,很多书在这儿比我店龄长呢”,砍价不成,再次放弃。回赤峰后,不日碰到了时任红山区档案局副局长,藏书家刘晓欣先生,说到此事,刘兄慨然“此书当买”。过了不久,刘兄即趁进京之便购回此书,使此书回到了红山文化的发祥地,也算适得其所。但自己没有买到,心中不免怅然如失。
        花开花落,几度春秋,这事也就撂下了。前年的某个午后,闲来无事,打开了雅虎日本拍卖的网页,无意中再次与此书相遇,《赤峰红山后》的拍卖信息赫然在目。赶紧摩拳擦掌,注册注资下拍一气哈成,拉开了志在必得的架势。但很快便觉大事不妙,咱这儿浏览雅虎页面卡顿严重,每下拍一次,几分钟页面才更新,这要是最后关头竞拍激烈,还没等页面更新拍卖就结束了,不泡汤才怪。抓耳挠腮之下,在距离结拍还有半小时的时候,赶紧联系在日本的小妹和妹夫代拍。据小妹讲,小妹夫在下班回家的电车上手机上网就轻松搞定了。感谢小妹和妹夫出手相助,以更低的价格拍到了这本书,使该书完璧归赵,了却了我一桩心愿。当时还有一个小插曲,就是卖这书的老兄,在网上仅提供了三张照片,封面、扉页、内页,而且封面还被一层油纸遮着,外观看不清,而这书1981年日本重印过,曾疑惑是否重印本。印象中原版书封面书角处有红色护角,而再重印书没有,吭哧瘪肚地端详了半天,透过油纸缝隙,还是看到了一丝红色曙光,才放心下拍。后来把这事说与该书汉译本的注释者李俊义老师,李老师说,可以看扉页书的副标题,原版有“满洲国”三字,而新版没有。真是醍醐灌顶,一语点破。专家就是专家,当你还费劲巴拉地看外观时,人家从专业的角度一眼就能看出区别。这就是差别,深感无知比书痴更愚蠢。


(上面1、2图是雅虎日本拍卖的原图,封面被油纸包着,3图是该书封面的庐山真面目,4、5、6图是该书的外盒和内页。书的品相非常好,有护纸、有外盒,似乎原主人就一直没有翻阅过。)

       亲友们有时戏称我是书呆子,我的三次购书经历基本能印证这一点。  现在依然热衷收集乡土文献,痴心不改。如果说书给我带来一些好运,要感谢儿时生活在一个农村的知识分子家庭,使自己撒野之余还有书读,感谢父母从小就一直给我订阅诸如新少年,少年科学画报等许多刊物,感谢小叔每次回家都给我买小人书和许多课外读物。感谢爱人的理解,能支持买书又独辟一室作为书房,感谢购书读书中不断有贵人相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