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一女子,因弑母之罪被凌迟,一年之后,小偷招供:女子死得冤

 蓝马图书馆 2020-03-11

导读:清朝乾隆年间,江苏泰州有个富裕的老太太李氏,李氏的丈夫张员外积累了丰厚家产,后来因病去世,家产都被妻子李氏和二人的独生女儿张姑娘继承。张姑娘十五岁那一年,招了一个上门女婿,这个女婿名叫王封。

王封和张姑娘(以后简称为张氏)年纪差不多,而且郎才女貌,婚后非常恩爱,对待母亲李氏也非常孝顺,小日子过得很是红火,周围的邻居们都很羡慕这幸福的小两口。

可惜,这种幸福还没有持续多久,就被一个人破坏了。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李氏的亲弟弟李二,也就是张氏的亲舅舅。李二是个泼皮无赖,为人游手好闲,整天饮酒赌钱,每次去赌钱都会输得精光。

李二在输钱之后,就会来姐姐李氏家借钱。一开始李氏心疼弟弟,借了好几次钱给李二,可是后来她见李二沉迷赌博,不思悔改,再加上自己女儿女婿当了家,不愿意再招惹这个无底洞一样的弟弟,于是就拒绝了李二的借钱要求。

李二被姐姐李氏拒接,死皮赖脸不走,又去向外甥女和外甥女婿借钱。张氏是个暴脾气的女子,她非常讨厌这个无赖舅舅,于是对李二一通臭骂,将李二骂得满脸通红,羞愧不已。李二被外甥女骂走之后,不但不反思自己的过错,居然开始对姐姐和外甥女记恨起来,不过他并没有表现出来。

几天之后,张氏早晨起来,发现母亲的房间房门开着,她感觉有些不对,就走过去查看,这一看,差点没晕过去。原来李氏已经被人杀死在房间,血流满地,不过家中财物没有任何损失。张氏大声哭泣,喊来丈夫王封去找来邻居处理母亲的遗体。

当邻居们来到张氏家的时候,张氏的舅舅李二正好也来了。他听说姐姐被人杀死,很是吃惊;后来他一想,自己何不趁此机会,诬告说姐姐是被外甥女张氏夫妇杀死的,这样外甥女夫妇就会被判死刑,姐姐家的家产就成了自己的了。

李二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干的,他当即指着外甥女张氏夫妇说:“我姐姐是被你们夫妻俩杀死的,我要去报官。”说完,李二带着众邻居去泰州府衙告状去了。泰州知府接到案件之后,派人将张氏和王封夫妇二人逮捕到案,然后开始当堂审讯,质问二人为何要谋害母亲。

两人情知是因为得罪了舅舅而被舅舅诬告,于是大呼冤枉,拒不承认自己杀害了母亲。知府见二人不招,勃然大怒,命人用大刑伺候,张氏和丈夫王封被打得皮开肉绽,奄奄一息,最后实在是熬不过,就签字画押,承认是因家庭琐事害死了母亲。

不久后,张氏被以弑母之罪凌迟处死;王封也被砍头。张家的家产全部落入了无赖李二的手里。张氏的邻居们,都知道张氏是被李二冤枉的,但是他们害怕得罪李二,因此都隐忍不言,没人敢替张氏夫妻伸冤。

一年后,六合县(今江苏南京市六合区)的捕快,捕获了一个小偷,小偷被审讯时交待,自己在泰州杀了一个老太太,还以为会被逮捕归案。谁成想泰州知府胡乱判案,把老太太的女儿和女婿当做了真凶,真是荒唐。六合县县令对小偷说:“你既然杀了那个老太太,为何不拿走她家的财物呢?”

小偷回答说:“当时我入室盗窃,结果被老太太发现,我想要离开,老太太死死抓住我的衣服不放手,我情急之下,连砍几刀,将老太太杀死,然后就匆忙逃走了,哪里还顾得上拿财物呢。”六合县令听了沉吟不语,原来他和泰州知府是好朋友,他随后修书一封,令人快马送给泰州知府,说杀害李氏的真凶在我这里,不过你放心,我会替你隐瞒。

泰州知府看到信之后,吓出了一身冷汗,然后暗自庆幸,因为六合县令是他兄弟,会帮他遮掩判错案件的过失。于是他回信给六合县令:“兄台大恩,愚弟没齿不忘,还望叮嘱小偷,不要让他承认李氏乃他所杀,切记,切记。”六合县令接到泰州知府的信之后,来到大牢对小偷说:“你记住,李氏不是你杀的,而是她女儿女婿杀的,你听本县的话,自然有你的好处。”

小偷见县令如此委婉地劝自己,自然也就不再提起此事。不过泰州知府虽然没有被人揭发判错案的事情,但是他一想起被自己冤杀的张氏夫妇,就心生愧疚,有时候他甚至会梦见张氏夫妇,几个月后,他得了“心疾”而死。可怜张氏和王封夫妇,就这样白白地冤死了。

参考资料:《香饮楼宾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