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戍守边疆,妻子独居家中,该向何人倾诉自己的思念…… 《闺怨》 ——沈茹筠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夜深了,月亮高高挂起,丈夫戍守边疆,妻子独坐窗前,思念远方的丈夫。'雁尽书难寄'一个'尽'说明了大雁稀少,都飞回了自己的故乡,自己的思念难以送到丈夫身边,'书难寄',家书无人传送,我想念你,你不知道。浓郁的离愁别绪涌上心头,丈夫戍守祖国的南疆,'雁尽'又说明这是春天,南飞的大雁稀少,诗的开头引用了典故'雁足传书',将思妇的感情表达得十分贴切。正是因为思念涌上心头,所以辗转反侧,'愁多梦不成',愁绪太多太多,让人难以入眠,'愁多'和'梦不成'相互影响,因为太想念,而无法入眠,更因为无法入眠,又让愁绪更多,在古诗《明月何皎皎》中有言'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穿上衣服走来走去,无法入睡。思妇感情复杂,思念至深。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因为辗转难眠,思妇很自然地产生了愿意像月光一样的念头,思妇希望,自己是那无处不在的月光,普照大地,洒在你的军营,你的身上。这里的'伏波营'是引用典故,在《唐人绝句精华》中有道'天宝中讨南诏,故用伏波事……''伏波'是将军马援,他讨伐有功,被封为新息侯。'伏波营'指的是诗中征伐的人待的地方,整首诗表达了思妇对远走征戍的亲人的想念,一往而深。 整首诗曲折有致,层次分明,思念层层递进,前两句写离愁别恨,写思念,'梦不成'又加深了这种思念。'雁尽书难寄',使人遗憾,使人忧愁,令人可悲。后两句表达的感情更为深厚,诗人在想办法化解这种愁绪,想变为月光,表现诗人内心的温柔细腻,寄托了诗人美好的感情,'孤月'一个'孤'字体现诗人内心的孤独,寄相思与明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美好的月亮可以跨越时空,把我的思念带到你身边,思妇愿意随着孤月,去照顾远在边疆的亲人,体现了诗人真挚的感情,让人回味无穷。 全诗先是表达了思妇对远在南疆戍守的丈夫的深切怀念,把思念寄托给南飞的鸿雁,奈何雁儿都回了自己的故乡,转而把思念寄托在梦里,却又辗转难眠,最后希望自己变成月光,洒在自己思念的人身上,整首诗作者没有单纯的写主人公的哀怨和愁思,而是通过描写主人公的内心独白,来表达感情,体现主人公感情的纯洁,高尚,真挚,思妇忍受的离别相思之苦,让我们看到了世间的真挚美好。 我的等待在黄昏,在夜晚,在庭院,在梦里,在月光里,日日思君,何时见君,大雁不能到你身边,月光替我送去真挚的爱,盼望你早日回家……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愿君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