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繁露》暖燠孰多第52诗解圣主情正

 琴诗书画情 2020-03-11

《春秋繁露暖燠孰多52诗解圣主情正

题文诗:

天道有情,情生阴阳,至情出阳,为暖以生,

至情出阴,为清以成.是故非薰,不能有育,

栗满,不能有熟,岁之.心不省,

薰溧孰多,必与天戾,虽劳不成.是自正月,

至于十月,天之功毕.计其,与阳,

各居几何,之与,其日孰多.距物初生,

至其毕成,露霜孰倍.中春至秋,气温柔和.

季秋九月,阴多于阳,天於是时,出溧下霜,

降物固成.九月天功,是月,十月悉毕.

案迹数实,溧日少.功毕成后,阴乃大出.

天之成功,少阴太阴,不与其中,少阴在内,

太阴在外.霜加于物,雪加于空,空者亶地,

不逮.功成之后,物未,太阴当出.

阴以太阳,资化其位,阳不知.圣主在上,

天覆地载,风令雨施.布德均匀,令直.

不识不知,顺帝之则.禹水汤旱,非常经也,

遭世气变,阴阳失平.视民,,

视尧,如父.尚书舜典:二十八载,

殂落,如丧考妣,四海阏密,八音三年.

三年阳压,阴气大兴,禹有水名.桀天下贼,

汤天下德.天下除贼,而得盛德,大善者再,

是重阳也,汤有旱名.皆适遭变,非禹汤过.

毋以遭变,疑平生常,所守不失,正道益明. 

暖燠(1)孰多 第五十二 

天之道,出阳为暖以生之,出阴为清以成之。是故非薰也不能有育,非溧也不能有熟,岁之精也。知心而不省薰(2)与溧(3)孰多者,用之必与天戾(4)。与天戾,虽劳不成。是自正月(5)至于十月,而天之功毕。计其间,阴与阳各居几何,薰与溧其日孰多。距(6)物之初生,至其毕成,露与霜其下孰倍。故从中春至于秋,气温柔和调。及季秋九月,阴乃始多于阳,天於是时出溧下霜。出溧下霜,而天降物固已皆成矣故九月者,天之功大究于是月(7)也,十月而悉毕。故案其迹 (8),数其实,清溧之日少少耳。功已毕成之后,阴乃大出。 天之成功也,少阴与(9)而太阴不与,少阴在内而太阴在外。故霜加于物,而雪加于空,空者亶(10)地而已,不逮(11)物也。功已毕成之后,物未复生之前,太阴之所当出也。虽曰阴,亦以太阳资化其位,而不知所受之。故圣主在上位,天覆地载,风令雨施。雨施者,布德均也;风令者,言令直。也《诗》云(12): “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言弗能知识,而效天之所为云尔。禹水汤旱,非常经也,适遭世气之变,而阴阳失平。尧视民如子,民视尧如父母。《尚书》曰(13): “二十有八载,放勳(14)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15)。四海之内,阏密八音(16)三年。”三年阳气厌(17)於阴,阴气大兴,此禹所以有水名也。桀,天下之残贼也;汤,天下之盛德也。天下除残贼而得盛德大善者再,是重阳也,故汤有旱之名。皆适遭之变,非禹汤之过。毋以适遭之变疑平生之常,则所守不失,则正道益明。 

【注释】 21(1) 暖燠(ǎo) :温暖。燠:暖。从本文所写内容看似应 作“暖孰多”,即温暖和凉爽哪一样多。(2)薰:薰染,互相影响,指阴阳互相交往影响。(3)溧:同“栗”。栗:果实饱满。阴阳义第四十九 故清溧之于岁也,若酸咸之于味也,(4)戾(lì):违背。(5)是自正月:疑作“若自正月„„”, “是”字当为“若”字。 (6) 距:疑 是“自”之误。(7)大究于是月:大部分结束在这一月份。究:终结。(8)案其迹:考察天功完成的过程。案:案,查考察。迹:踪

迹,过程。(9)与(yǔ) :参与,参加。 (10) 亶:同“但”,只是。 (11) 逮:涉及。 (12) 《诗》 云:语见《大雅?皇矣》。(13)《尚书》曰:语见《舜典》。 (14) 放勳(fǎng xūn) :本指功勋卓著,古代经常用来 称尧。殂落:指死去。(15)考妣(kǎo bǐ) :父亲母亲。 (16) 阏(â)密:停止。八音:本指金钟、石磬、丝琴瑟、竹笛、匏笙、土埙、革鼓、木柷敔。这里泛指乐器、音乐。 (17) 厌:同“压” 

【译文】上天的规律,阳气上升带来温暖并使万物生长,阴气出现 带来清爽并使万物成熟。所以不是薰染也不能生育,不是果实饱满不能成熟,这是年岁的精华。知晓上天内心想法却不清楚薰染和饱满哪一样更多的,用起来一定和上天相违背。和上天相违背,虽然劳苦也不能成功。如果这样,从正月到十月,上天的功业就不能完成。考虑这中间,阴气和阳气各自占多少,薰染与饱满它们的时日哪一个更多,自从万物刚刚生出,到它们成熟,露和霜哪一种加倍多,所以从中春到达秋季,天气温暖调和。到了秋天九月,阴气才开始比阳气多,上天在此时使果实饱满出现和下霜。果实饱满并下霜,上天降下万物就已经全部成熟了。所以九月,上天的功绩大部分结束在这一个月,十月份便全部结束。所以这个过程,计量这一事实,阴阳相会的时日已经很少了。功业完成之,后阴气才全部出现。上天成就功业,少阴参与而太阴不参与其中,少阴在内部而太阴在外部。所以霜落在万物之上,而雪落在空地之上,空只是大地罢了,与万物无关。功业已经全部完成之后,万物尚未重新生出之前,是太阴应该出现的。虽然叫做阴气,也要借着太阳之气不断影响变化自己的位却不知道受到谁的影响。所以圣明的君主在君上之位,如同上天覆盖,大地承载,大风驱使,大雨施予。雨水施予,分布恩德均匀;大风驱使,是说让他正直。《诗经》说: “不识古,不知今,随顺天帝的法则行事。”是讲不能了解古今,只知效仿上天的作为去做。大禹的时代发洪水,商汤时代大旱不是正常的规律,正好遇到社会风气变化,阴阳二气失去均衡。尧对待百姓如同自己的孩子,百对姓待尧如同父母。《尚书》说: “经过二十八年,尧才死去。百姓如同死去亲生母父一般。普天之下,停止音乐、愉悦三年。”三年中阳气被阴气压抑,阴气盛行,这就是禹有治理淇水之名的原因。桀是天下人轻视的贼寇;汤是天下人认为有盛德的。天下铲除贼寇并得到有盛德的大好人有两名,这都是以阳气为重,所以汤有抗大旱的名声。禹、汤都正巧遇到这种变化,不是禹、汤的过错。不要用巧遇的变化来怀疑平时的正常规律,所守护的原则就不会失去,正确的原则会越来越明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