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房似锦到“房四井”,该如何脱离原生家庭之痛?| 周梵问答

 昵称44943940 2020-03-11

最近的热播剧《安家》,孙俪在里面饰演了一位职场女强人房似锦。她外表光鲜干练,办起事来也是雷厉风行,卖房子的时候,自信到仿佛目空一切,说:“没有我卖不出去的房子。”

可是,转过身来,面对来找她要钱的母亲,却成了绝对弱势的一方,从房似锦一下子沦为了“房四井”,在原生家庭里遭受的待遇令人唏嘘。

当然了,房似锦的母亲也算是稀有物种,现实生活中这样极端的个例还是比较少见的。

周梵老师最近一期的直播公益课中,也有朋友就原生家庭,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 遇到不懂爱的父母,我们是不是注定就要体验无助,体验虚弱感?

下面是周梵老师的解答,由小编吐血整理,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当然不是,你肯定有选择权。所有原生家庭给我们的桎梏,我们最后都可以突破。

我相信人的自由意志。虽然人的自由意志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强大,但是也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弱小。我们有很多机会去学习,去通过自我训练和觉察,创造一些可以为自己提供新选择的空间!

当我们的父母不懂得爱,没有给到我们足够的安全感,以及力量感的时候,就很容易滋生我们的不配得感,让我们没有办法把绽放的状态活出来。

我的原生家庭是一个比较传统的女强男弱的家庭。我妈妈的职业是会计,性格比较强势,脾气相对也比较暴躁。我爸爸职业是医生,性格属于比较温和的类型。当然他们感情还是不错的,虽然偶尔也会吵架,但是并不太多。

因为我妈妈性格比较强势,所以我小时候,常常体验到被控制的感觉。这种控制,即使我已经长大成年,也依然会偶尔感受到。

我记得在去年,那个时候我已经有了一些社会的成果,和我妈妈的关系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我妈妈偶尔还是会表达一种失望的心情,说:

  • 你从来都不听我的

很多父母对于爱的认知就是你爱我就必须服从我,你认同我的话语,顺从我,就等于你爱我。

既然有这样的认知,他们自然而然就会为了证明孩子是爱他们的,而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控制,让孩子听话。

强势的时候,他们可以不认你,跟你割裂。弱势的时候,就伪装出头痛、心脏病要发作的样子。又或者给你做很多事情,无微不至的照顾你,之后就拿出牺牲者的姿态,觉得自己好惨,为你做了这么多,你居然一点也不领情。

父母之所以会闹出这么一系列动作,都是源于对爱的认知上的偏差。

因为他们不明白人可以拥有独立而自由的爱,既可以去爱对方,和对方保持亲密,同时也可以拥有独立的自我意识,保留和对方有差异的部分。

也许你的行为和你的动作可能只是想做自己,想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可是呈现在他们的视角下,就成了你不爱他们。

所以他们才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试图去控制你,而这个控制你的方式一定是对你有效的,只有行之有效,套路才玩得下去。

作为我们的父母这一代人,他们早年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是比较动荡、匮乏的,比我们所生活的环境要艰辛很多,爱的匮乏感,以及不安全感都比我们更加强烈。

实施控制,让别人服从,不仅仅可以让他们体验到爱,还可以让他们体验到安全感。

绝大多数的人在对方开始给我们施压,并且表现出痛苦的时候,就会感受到愧疚。

让身边的人愧疚是我们常用的一种控制他人的方式。

父母常常会让孩子感受到愧疚,当孩子愧疚了,那么他就会因为愧疚而改变原来的意图,开始变的顺从。

并且在控制孩子的时候,很多父母是会在内心深处,身心一致的认为这是为了孩子好的。没有父母会在内心这样想:我今天该做个什么事来害我的孩子呢?

既然他觉得我是在为你好,那么自然他就会花样百出,极尽所能的让你服从他。愧疚好用,那就让你愧疚吧,只有你愧疚了,你才会按照他的方式去做决定,去生活。

我们不仅在我们父母那里体验到被他们控制之后内疚的感觉,而且通常情况下,当我们成长还不够的时候,我们还特别会用这一招来控制我们身边的人。

比如说在亲密关系中冷战,这就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让伴侣感到愧疚的方式!或者抱怨自己过得不好,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引发对方愧疚的方式。

抱怨的底层逻辑是:

  • 我没有活出我的天赋,没有拥有我喜欢的成就,都是因为你!

  • 你看你多么对不起我,所以你赶紧改变,变成我想要的样子!

有的人控制方式简单直接,张口就咆哮、大吼大叫。

还有的人加倍对身边的人好,比方说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用,把好的都给对方。这样做的后果一定会产生牺牲感,而牺牲感就是一个很容易引发对方愧疚的筹码。

很多父母就是这样,对孩子很大方,上万的课程,只要孩子说喜欢,那就报。自己呢,一两百块钱的衣服都舍不得买。

控制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只是有的控制方式真的是很隐蔽,我们没有发现。

要学会去做一个独立的人,跟另外一个人能有平等的独立的关系,是非常的不容易的。

就像“你爱我就要听我的”底层逻辑一样,我们也常常会错误的以为“我感受到愧疚是因为我在意你”。

我们试图把愧疚和亲密关系融合在一起,我们以为因为我足够爱对方、在意对方,所以我才会让他失望,或者是让他难过、痛苦。因为我足够的在意他,所以我才会愧疚,这是很多人在成长道路上的一个盲点。

愧疚和亲密是不相容的,这两种情感在一段关系中你只能选一个。我们没有办法又对一个人愧疚,又体验到和他的亲密。

愧疚是会让两个人的心变远的一种能量。当你开始愧疚的时候,你们俩的关系就不是一个很平等的、很独立的、很自在的关系了,你们的关系就会变成一种很微妙的债主和债务人的关系。

处在控制地位的一方是债主,感受到愧疚的一方是债务人,在这种不平等关系的加持下,感情的裂缝只会越来越大,长此以往,双方都会疲倦。

不要去愧疚,愧疚会让你和你所在意的那个人关系变得更远,而不是更亲密。

想要在关系中能够变得更加的滋养,不管这个关系是和父母的关系,还是和伴侣的关系、又或者是和孩子的关系,首先要做的就是不要让别人愧疚,也不要让自己愧疚,这个是很重要的。

很多人的生命底色是有一种亏欠感的,总是处在要么就觉得别人欠我的,要么就觉得我欠别人的这样一种状态当中,无法在关系中达到一种很平衡的状态。

我们常常会不自知的对一段关系赋予过多的道德感,当我们在情感连接中预设很多的标准的时候,无论这个标准是对是错,会在别人做不到,或者自己做不到的时候产生很多的评判。

孝顺就是一种关系中的道德感,它不同于爱,是一种很沉重的情感连接。

在孝顺的概念下,明显有一方占据着道德的高地,另一方处在站直挨打的地位,这样不平等的关系下,双方会相互较量,患得患失,甚至会两败俱伤。

而爱则不同,爱是双向、自由、平等的情感流动,它没有压抑任何一方,最终会让处在关系中的双方相互滋养,彼此成就。

在我们家,有时候如果孩子吃什么东西,刚好那个东西我们也想吃,是会跟她抢的。我们不会觉得说我是你妈,或者我是你爸,就必须要让着你,我们没有爱的道德的压力。

所以,我们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不会产生牺牲感,孩子自然就不会有愧疚感,当然我们也不会有愧疚感。这样就为情感的流动创造了一个真实、自由、平等的环境。

给爱套上道德枷锁是很危险的,这种行为相当于在关系中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把一段看似平和的关系引爆。

道德是一个在爱不够的情况下,爱的替代品。

如果一个人没有爱的话,那么有道德总比没有道德要好。比方说一个本身没有任何是非观的恶人,普世的道德观念至少可以规范他的行为。

如果说我们内在可以生发出爱和独立性,当我们进入社会的时候,我们仍然需要一些道德感,把我们人性中很原始的本能的部分做一个规范。

但是如果我们继续去成长、去觉知、去升级我们的维度,那么当我们足够有力量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做到在关系中去除道德感,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身心自在,不压抑自己,同时也不压抑身边的人。

当然,做到这一步是不容易的,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

一个人,只有当他不爱自己的时候,才会想要去控制别人。

如果我们足够爱自己,给自己足够多的肯定、认可、和关心,根本就不会评判自己,不会攻击自己,也不会怀疑自己,自然也不需要通过控制别人,来让自己感觉良好。

只有当你不断的去成长,去获取新的视角,新的认知,你才会打破盲点,才能够看到更多的东西,进而摆脱束缚,从你原来的模式中走出来。

周梵老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