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关云长。名表千秋,如雷贯耳,不多介绍。 诸葛亮写信哄关羽,夸他逸伦超群,不用跟马超对着杠的事,天下皆知。 如果觉得自家人吹嘘的分量要打折,敌国的赞美更扎实。陈寿《三国志》里说曹魏那边,程昱等都说关张是万人敌。周瑜说关张熊虎之将。 曹魏那边一向喜欢力排众议、说话准确的刘晔,更直白了: “蜀小国也,名将唯羽。” 这一句话,把关羽与季汉诸将,都分开来了。 说到名将,曹魏那边,有所谓五子争先,张乐于张徐。 有趣的是,五子里有四位,跟关羽有很近的交集。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先看地图——要理解关羽和那几位的关系,得知道这个地形。 如果您嫌这个地图麻烦,也可以考虑,就记住从北到南,这几个地方: 宛城——曹操当年在那里睡了张绣的婶婶,丢了典韦、大儿子曹昂的地方。诸葛亮所谓中原之兵向宛洛,宛。 郾城——多年之后,岳飞在那里破了兀术的拐子马,之后收了郑州洛阳,预备直捣黄龙了。这也是关羽北伐最北的地方。 樊城——汉水之北重镇,众所周知。 襄阳——汉水南重镇,荆襄最核心。 江陵——荆南最核心地带。 当年刘表病死,曹操克襄阳,刘备带百姓南走。曹操轻骑追,不让刘备入江陵,遂发生当阳之战,成就赵云救主、张飞断桥的传奇。 后来曹操赤壁败北,曹仁守江陵,与周瑜大战经年,最后丢了南郡,走了。 期间,关羽执行了著名的绝北道:遮绝襄阳与江陵之间。当时曹魏这里未来的太尉满宠、五子之一的徐晃、李通们都与关羽作战过,没有赢的记录。 这里得讲《三国志》的一个原则: 夸胜讳败;且以曹魏为正统,兼蜀汉史料不齐,所以显得曹魏那边战绩特别好。胜利在本传找,败绩得到别的传里抠。 记住这个原则,许多事都好推算了: 周瑜击退曹仁取了南郡,关羽遮绝北道而曹魏打他的诸将均无胜利记录,意思是啥,不难明白。 关羽vs乐进。 江陵归刘备所有,襄阳由曹魏占据,近十年的对峙开始。 刘备入蜀后,坐镇江陵的,就是关羽。 五子良将之一的乐进,襄阳与关羽发生摩擦。 乐进本传说,他讨了刘备的临沮长、旌阳长。留屯襄阳期间,击走了关羽和苏菲。刘备当时还跟刘璋写信,说关羽与乐进在青泥相距。 关羽和乐进之战的胜负如何?不知道。 只说结果: 公元213年前后,乐进去了东线,合肥。 荆州这里,曹仁行征南将军,假节,屯樊。 ——之前乐进负责荆州方面,但到合肥后,与张辽、李典等七千人屯合肥。没升职。 ——曹仁屯在汉水北的樊,而非汉水南的襄阳。防守重心明显后撤了。 这意味着啥,也不难猜。 关羽vs曹仁+于禁。 公元218年十月,曹魏的宛城守将侯音反了。曹仁回来讨平,继续镇着樊城。 之后的记载,就很皮里阳秋了。 按《三国志》曹仁传: “关羽攻樊,时汉水暴溢,于禁等七军皆没,禁降羽。仁人马数千人守城,城不没者数板。羽乘船临城,围数重,外内断绝,粮食欲尽,救兵不至。仁激厉将士,示以必死,将士感之皆无二。徐晃救至,水亦稍减,晃从外击羽,仁得溃围出,羽退走。” 关羽传则说: “是岁,羽率众攻曹仁於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汎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 曹仁一个方面总督,贲育弗加之勇,之前大局不利扛周瑜都能扛一年,这时被关羽打到几千人守城。还亏满宠鼓励他。 这两个曹魏未来的大将军和太尉,这时就被关羽围在樊的泥水里。 曹魏的于禁,左将军假节钺军法威重,当年就在附近的宛城临乱不败打出关键反击的男子,被关羽打到七军皆没,光降兵就是三万——三万! 刘备打陆逊,倾蜀汉之兵,不过四万。关羽自己在荆州,跟甘宁益阳对峙时,总兵力不过号称三万。 关羽这一口吃得,很厉害了。 哪位会说:这都是天灾问题——其实不止如此,恐怕还得追溯到乐进。 乐进:妈的,我六七年前就跑合肥去了,这时候都死了,还能怪到我? 关羽之所以能围樊,是因为他同时还围着襄阳;他的水军舟船能直抵樊城城下,说明汉水水路被他控制了。 这也多少能解释,曹仁不屯汉南的襄阳,要退到汉北的樊城了。 而要下汉水,当自扬水入沔,需要控制青泥。 ——还记得之前关羽与乐进的青泥相持吗? ——这时关羽和乐进当年的胜负,就又明显了一层。 这时候曹魏辖下,乱军蜂起,曹操都想迁都,关羽威震华夏,真是人生巅峰时刻。 曹操啊,一辈子没跟困难低过头,官渡时那么大的劣势,都死守不退的老奸雄,从来是人倒架不倒,输人不输阵,赤壁败了都说是自己把船烧了跑路,让周瑜捞了名气——这么个人,居然想迁都。 是他老了病着,还是真的怕了关羽? 当时关羽控制襄樊围点打援,北边已到郾城。 后来岳飞襄樊北伐郾城大捷,打得兀术考虑跑路,也就是这样了。 关羽vs徐晃。 于是五子良将里又一位徐晃登场。 徐晃的打法,素来以畏慎为主:谨慎,先自保。 关羽是围点打援,徐晃也明白,耐心地等,等十二营援兵到了,才打。 徐晃声东击西,假装打围头屯,实际打四冢。关羽带五千人出战——请注意,徐晃那里的兵力优势太大了——关羽退走。 这时徐晃做了一生最险的事: “遂追陷与俱入围,破之。” 一个历来谨慎的人,忽然这么勇地果断出击,真是很出人意料了。 后来曹操表彰徐晃这么敢打,自己从所未见。 成语“长驱直入”,就这么来的。 于是就这样: 曹魏动用了五子之二、未来的大将军曹仁、未来的太尉满宠,张辽们也在被调来途中,加上孙权后方捅关羽一刀,才算解了这个曹操晚年的最大危机,让关羽退走了。 五子之三乐进、于禁、徐晃,再加上曹仁和满宠,至此都与关羽交战过了。 ——乐进在襄阳,关羽在江陵相持经年。最后乐进无功,东调,关羽掌握汉水。 ——曹仁来了,后撤到樊,不敢前压到襄阳。 ——关羽一路往北推,围襄阳,据汉水,围樊。 ——于禁带优势兵力来援,被关羽活捉,三万人收拾掉。曹仁(和满宠)被围在樊。 ——徐晃靠优势兵力,以生平未见的冒险打法,救出了曹仁。 ——再加上孙权、吕蒙、陆逊们背后捅刀子,关羽退走。 关羽巅峰到败亡,不过几个月。 但说五子之三,兵力巨大优势,还是防守方,却没在关羽身上占到啥便宜,好像也没错。 “名将唯羽”。 这句话的分量,至此更鲜明些吧? 话说五子里唯一没和关羽正面打过的,是张郃。 但他曾被“雄壮威猛,亚于关羽”的张飞,打得仅以身免。 所以,大概,说张郃压不过关羽,好像也没错。 关羽vs张辽。 五子最后一位,张辽。 《三国志》和《三国演义》里,关羽和张辽关系都不错。也不奇怪:山西人嘛——关羽和徐晃私下关系也不错,因为徐晃也是山西人。 关羽和张辽有多相似呢? ——都跟同僚关系一般般。关羽跟糜芳关系不好。张辽和李典关系不好。 ——都胆子大,私下跟敌将谈判。关羽与鲁肃“单刀俱会”,张辽独自去见昌豨劝降。 ——都有过传奇的突阵记录。关羽万军斩颜良,张辽威震合肥。 ——都有点自我。关羽不提了,张辽曾擅自解释了曹操的书函,启动了合肥八百突击。 以及,关羽斩颜良那次,其实是他和张辽搭档去的。俩人一起突击,关羽斩良成功。 当时关羽是偏将军,此战后封汉寿亭侯;张辽后来数有战功,迁裨将军,到几年后封了都亭侯。 说关羽先张辽一步,大概也没问题。 之后关羽没回归刘备,大概,曹操会长期把他俩组个搭档?那我们说史书的关张,可能就是关羽+张辽了。 这就得说到他们最后的相似点了:都跟孙权是冤家。 在另一个平行时空里,假使关羽没回归刘备,而是留在曹操身边,大概,五子良将,就会变成关张乐于张徐? 当然,在我想象中,也会发生这样的故事: 关羽、张辽将七千余人屯合肥。孙权率十万众来攻。 羽问斥候,“孙权为人若何?”答:“紫髯,长上短下。” 于是羽、辽夜募敢从之士八百人,椎牛飨将士,明日大战。 平旦,羽、辽披甲,先登陷阵。辽大呼自名,吴军夺气。 孙权恐军乱,自立麾盖旗帜,以安众心。 羽望见权麾盖,策马刺权于万军之中,斩其首还。权将莫敢当者。 羽以权首示诸军,顾谓辽曰: “他妈的,不知道为啥,看到这个渣权就觉得想报仇雪恨,干他一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