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蚌博云展厅||滔滔江汉 南国之纪 ——蚌埠市博物馆藏同治三年长江水师提督银印

 睫毛上的风尘 2020-03-11



说起武汉,人们总会想起“九省通衢”,即武汉位居中心,四通八达。武汉区位条件优越,长江穿城而过,航道西联巴蜀,东接吴越,直通东海。武汉的西北方向通过汉江及其支流,可以和甘肃、陕西、河南联系起来。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水量充沛,为古时的运输大通道。在南侧,武汉又可以通过洞庭湖及湘江与湖南及岭南的广东、广西沟通。城市命运可谓因水而生。

汉口江汉关大楼

武汉地处长江与汉江交汇处,地域划分为武昌、汉口与汉阳三镇,即世人所熟知的“武汉三镇”。自古以来,武汉便是水陆交通枢纽,商贾辐辏。特别是到了明末清初,汉口以商业大镇卓立华中,与北京、苏州、佛山并称“天下四聚”,又与朱仙镇、景德镇、佛山镇同称天下“四大名镇”,成为“楚中第一繁盛处”。时至今日,作为沿长江经济带的中心城市,武汉以其区位优势、教育资源、创新包容,迎来城市发展的又一个辉煌时期。

1876年《湖北武汉全图》

长江的千里碧水让武汉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融汇东西的黄金水道使武汉屹立于荆楚大地,大江与大城在这片土地上相互交融。同样因水而生,因交通而兴的蚌埠,在博物馆中收藏着一件与长江息息相关的文物,它讲述着长江的一段历史。

武汉港


蚌埠市博物馆所藏这枚同治三年长江水师提督银印,为清代官印,始造于同治三年,即公元1864年。清自初创,直至咸丰年间,朝廷并无长江水师之建制,多以沿江各省绿营负责江面防务,互为藩篱。洪杨之乱,肆虐东南,曾国藩以其湘军挽清室于危亡,是为肱骨中兴之臣,其中湘军水师“尤能制贼死命”。故而论功行赏,清廷便以湘军水师为基础,设立长江水师。

同治三年长江水师提督银印

印材质为银质,长与宽同为10.8厘米,高为9.1厘米,总体呈正方形。钮作虎蹲状,虎身刻有花纹,虎头有一“王”字。印文字系汉、满两文并刻,汉文篆书“江南长江水师提督之印”。印背亦用汉、满两文并刻,汉文楷书“江南长江水师提督之印礼部造”。印左边汉文刻写“同字七号”,右边汉文刻写“同治三年九月×日”。该印重达3.75公斤,为研究清代军事史,乃至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文物。

一、虎钮

作为清廷御制的封官之印,其官印等级自然体现在印钮的样式之上。挂印将军使用虎钮作为装饰,始于明代。到了清代,出于东北渔猎民族对于虎的崇拜,虎钮运用则更为广泛。朝廷内外爵位达公、侯、伯三等的皇亲国戚,一品、二品高级武官,及奉旨处理边政事务的封疆大臣,均为虎钮之印。长江水师提督官居武官从一品,其印钮以虎为饰,当属合制。

作为区分清代官职与品阶的高低,官印的钮式与朝服上的补子、官帽上的花翎,起着同样的作用。除了虎钮之外,自宋代以来,最高等级的帝王御宝均采用龙钮;清代嫔妃所用金印,以及和硕亲王宝印、亲王世子宝印和朝鲜国王之印均为龟钮;多罗郡王印的钮式,多采用麒麟形钮,而清廷对外藩所赐之印,如越南、暹罗等国,则为骆驼钮;非动物形的钮式,有云钮和直钮两种,前者为清廷册封喇嘛上层统治者所用,后者则是当时广大基层行政机构用印制式。

同治三年长江水师提督银印之虎钮

二、质地

自古以来,无论宫廷内部还是官僚系统,均等级森严。对于等级的体现,除了上述不同种类的动物装饰,器物本身质地的不同,也体现着所有者地位的高低贵贱,如汉代王侯墓中常见的金缕玉衣与银缕玉衣之别,同为玉衣,穿线质地的不同,体现着死者生前的地位之别。

蚌埠市博物馆所藏这件同治三年长江水师提督虎钮银印,其通体银质,大小约十厘米见方的官印,其重量达七斤半,这也从另一个方面体现制印机构对该级别官印制作的重视。有清一代,银质官印主要用于清廷一品与二品要员之印,长江水师提督官至武官从一品,其以银为质地,符合清廷制度的规定。就武官而言,除提督之外,公、侯、伯、经略大臣、大将军、将军、都统及总兵等,亦以银为官印质地。

同治皇帝

等级的不同,必然导致官僚体系内部用印质地的差别。除了银质之外,最高等级的帝王御宝以玉为质地,间有金质与木质,当然此木质也并非普通木材,而是采用名贵的檀香木;较玉质印为次的是金印,多使用于太后、皇后、太子等的册封金印;至于多罗郡王印与暹罗、琉球等外藩国王赐印,为视区别,则采用镀金银印;清代众多的三至九品官员之印,则采取铜质官印,即区别于金银等贵金属,又易于保存;此外,如官府内的文职人员等未入流官的用印,则为普通木质,材料实用普遍,成本也较低。

三、印文

该枚同治三年长江水师提督银印印文为“江南长江水师提督之印”,以示官职,用满汉两种文字刻于印面,满文居左,汉文居右。清代为满族统治王朝,满人为统治阶级,而汉人则是国家人口的主体,此外满族与蒙古族相互联姻,以示满蒙一体。故而有清一代很多官方文字,多用满、蒙、汉三语或两语相间,如官印印文、圣旨及故宫中的宫殿悬挂的匾额均为如此。

同治三年长江水师提督银印之印文

“江南长江水师提督之印”这十个字与其满语译文,笔画首尾两头锋利,呈柳叶状,可知其为清时官印印文篆体常用的“柳叶篆”,其他篆体式样还有玉箸篆、钟鼎篆、悬钟篆等种类。

除此之外,印背用汉、满两文阴刻,汉文楷书“江南长江水师提督之印礼部造”,表明该印的御制机构为礼部。清代官僚的任命与考核是通过六部之中的吏部完成的,而礼部则设有铸印局,掌管皇室与官僚体系印章制作事宜,印章中所体现的尊卑有序规矩及设计亦为礼部所厘定。印左侧汉文阴刻“同字九号”,为该印制印编号,官印通常左侧款为其编号,以当朝皇帝年号首字顺序而编;右侧汉文银刻“同治三年九月×日”,明确了该印铸造年份为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九月,具有无可争议的具体纪年,为当代史家研究清末长江水提督的设立和发展提供了文物支持。 

同治三年长江水师提督银印(局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