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保肝药到底要不要用?又该如何用?

 河南荣军 2020-03-11
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很多肿瘤患者在服用化疗药物之后,会出现严重的肝功能异常。一旦发现异常,第一反应都是要保肝,可是保肝药同样是药物,同样从肝脏代谢,因此保肝药的选择慎之又慎。

有针对性的选药,方能保护肝脏并尽量保证原有疾病治疗的正常进行,否则不能有效缓解肝脏的困境反而加重其代谢负担。

那么众多保肝药该如何抉择 ?且看下列简表:
(👆 点击查看大图)

除此之外,目前暂无证据显示 2 种或以上抗炎保肝药物对药物性肝损伤有更好的疗效, 因此尚不推荐 2 种或以上抗炎保肝药物联用。

那么当遇到一位肝功能异常的患者时,我们该如何判断其是药物导致的肝功能异常,而不是其他原因导致的肝功能异常?其具体诊断流程可见下图:

药物性肝损伤(DILI)诊断流程图

( BCS:巴德-基亚里综合症;IPH: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NRH:结节性再生性增生;PH:紫癜性肝病;SOS/VOD:肝窦阻塞综合征/肝小静脉闭塞病。*R= (ALT 实测值/ULN)/(ALP 实测值/ULN) )


停用可疑的肝损伤药物是最为重要的治疗措施。怀疑 DILI 诊断后立即停药, 约 95% 患者可自行改善甚至痊愈; 少数发展为慢性, 极少数进展为 ALF/SALF。

有报道, 肝细胞损伤型恢复时间约 (3.3±3.1) 周, 胆汁淤积型约 (6.6±4.2) 周 。

同时,美国 FDA 于 2013 年制定了药物临床试验中出现 DILI 的停药原则,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应考虑停用肝损伤药物:

(1) 血清 ALT 或 AST>8 ULN;
(2) ALT 或 AST>5 ULN, 持续 2 周;
(3) ALT 或 AST>3 ULN, 且 TBil>2 ULN 或 INR>1.5;
(4) ALT 或 AST>3 ULN, 伴逐渐加重的疲劳、恶心、呕吐、右上腹疼痛或压痛、发热、皮疹和/或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5%)

上述原则适用对象为药物临床试验受试者, 且有待前瞻性系统评估,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仅供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