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微电影丨第9-11集:《史晨碑》《乙瑛碑》《黄州寒食诗帖》

 探幽索隐 2020-03-11
河南美术社倾力打造的系列微视频《翰墨中华》系列,从书法的角度看文化,从文化的角度思考文明,选取中国最具代表性书法作品中必读、必临的18件,用当代人的眼光,以一作品一故事的形式,解读名作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
第九集:史晨碑

《史晨碑》,分为前碑、后碑。前碑全称《鲁相史晨奏祀孔子庙碑》,刻于东汉灵帝刘宏建宁二年(169)三月。后碑全称《鲁相史晨飨孔子庙碑》,刻于建宁元年(168)四月。现存山东曲阜孔庙,与《乙瑛碑》《礼器碑》并称“孔庙三大名碑”。

第十集  《乙瑛碑》

鲁哀公十七年,即公元前478年,孔子逝世后的第二年,哀公为表达对孔子的尊崇之意,将孔子所居之堂,命名为“寿堂”,称孔子为“尼父”,后代把孔子平生所用的衣、冠、琴、车、书存放在寿堂中,岁时奉祀。这就是孔庙和祭孔的起源。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嬴政“观礼于鲁”,封孔子九世孙孔鲋为“鲁文通君”。
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刘邦“以太牢祀孔子”,同时封孔子九世孙孔腾为“奉祀君”,专门负责祭祀孔子。汉元始元年(公元1年),西汉平帝刘衎尊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封孔子十六世孙孔均为“褒成候”,奉孔子祀。东汉桓帝元嘉三年,也就是永兴元年(153),鲁相乙瑛请为孔子庙置百石卒史一人,此为守庙官之始。同时立碑记载此事,也就是位列孔庙三碑之一的《乙瑛碑》,全称《汉鲁相乙瑛置百石卒史碑》或《孔庙置守庙百石孔龢碑》。

第十一集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今四川眉山)人,祖籍栾城。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为“苏、黄、米、蔡”宋四家之首;绘画学文同,开创了湖州画派,堪称有史以来最杰出的全才艺术家。
寒食节,中国传统节日,因春秋时期晋文公为纪念曾割股奉君的忠臣介子推而设置,古代在清明节前二日。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所以叫做“寒食节”。 也叫冷节。
公元1080年,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苏轼被贬至黄州担任团练副使。在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苏轼作了两首寒食诗。后来,苏轼抄录了这两首诗,即《黄州寒食诗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