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知识分享:天文地理、官职科举、称谓礼俗文化常识汇总

 我要折腾 2020-03-11

借漫画假如红楼有朋友圈,让朋友们笑一笑,轻松学习哈!

语文知识分享:天文地理、官职科举、称谓礼俗文化常识汇总

一、天文地理

1、天干地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总称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总称地支。天干表次序,地支表时间。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两两相配,按顺序组成六十对,可表年、月、日次序,周而复始,循环使用。60年一循环。

2、十二时

一日分十二时,每时2小时,23时至次日1时为子时,以下类推为丑时(鸡鸣)寅时(平旦)卯时(日出)辰时(食时)巳时(隅中)午时(日中)未时(日映)申时(晡时)酉时(日入)戌时(黄昏)亥时(人定)。每时前一小时为“初”,后一个小时为“正”。

“鸡鸣入机织”应为凌晨1~3点。“黄昏后”“人定初”应为晚9点。

语文知识分享:天文地理、官职科举、称谓礼俗文化常识汇总

3、望、朔、晦

阴历每月十五称“望”,十六称“既望”,每月第一天称“朔”,月底最后一天称“晦”。

4、节日

【上元】阴历正月十五,即“元宵节”。

【社日】(祭土神):春天在立春后,秋天在立秋后。

【上巳】(水边洗濯祭祖,又称“修禊”):阴历三月三。(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寒食】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或二日。

【七夕】阴历七月七。此日女子在月光下对着织女星穿针穿过七枚大小不同的针眼,称“乞巧”。

【中元】七月十五。

【四时】古代对春夏秋冬四季的称谓。每季三个月,每月用“孟”“仲”“季”命名。

我国传统节日主要有八个:小年/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语文知识分享:天文地理、官职科举、称谓礼俗文化常识汇总

5、星宿

古人将天上恒星分为二十八组,每组一个星宿。然后又把地面的州郡邦国与之对应,这便是分野。二十八宿分为东方苍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东方玄武(龟蛇)四大星区。古人把每一方的七宿连起来想象成四种动物形象,成为“四象”。四大星区常装饰在战旗上,作为部队序列。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即翼、轸两星宿,对应地面的荆州。又如牛、女星宿对扬州(一说,斗、牛对越国,女宿对吴国)。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斗”即斗宿(即北斗星),“牛”即“牵牛星”。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参宿、井宿(参星为蜀之分野,井星为秦之分野)。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杜甫),“参商”此出彼没,比喻人分离不能相见。

(“参宿”冬天夜晚在南天出现,“商宿”夏天夜晚在南天出现。)

6、阴阳

阳光照射到的面为阳,照射不到的为阴。我国在北半球,太阳在南,河床低于地平面,河(水)南畔为阴,(水)北畔为阳。山高于地平面,山南为阳,山北为阴。古代许多地名以位于江河的位置命名,如洛阳、汉阳,江阴、淮阴等。

古代以东为左(因为皇帝面南背北),“淮左名都”,应指淮河以东。古人以中原为内,长江以南为表。“江表”应指长江以南,又称江左、江东。黄河在山西、陕西交界为南北走向,对秦地而言,黄河以东为河东(故柳宗元称柳河东),黄河以西为河西、河内。

语文知识分享:天文地理、官职科举、称谓礼俗文化常识汇总

7、关内外等

秦汉时期以函谷关(处山西、陕西交界)为界。函谷关以西为“关内”,以东为关外。函谷关所在地为崤山,故崤山以东称山东,战国时泛指中原地区。而明清时期以山海关为界,山海关以北称关外,东北地区称关东。山西各长城关口,称西口;河北各长城关口称北口。西口、北口以北地区称塞北、塞上(今内蒙古自治区)。塞北的西、北称大漠、漠北。

8、国、中国、畿(jī)

【 国 】原指诸侯封地,即诸侯国。国都亦称国(如“去国怀乡”)。后扩展为国家,又指地区。

【中国】指中间区域,即中原地区。

【畿辅】指京城周围地区。汉代称为“三辅”。

9、三山五岳,五湖四海、海上三山

【三山】A位于南京西南、长江东岸,三座山峰合称。B指江苏镇江金山、焦山、北固山。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

【五湖】A一般指洞庭、鄱阳、太湖、巢湖、洪泽五湖。B泛指太湖流域(“襟三江而带五湖”)

【四海】古代指渤海(后指贝加尔湖)东海、南海、青海(后指西亚以西),四海扩展义指天下。

【海上三山】东海中的三座仙山,指蓬莱、方丈、瀛洲。

语文知识分享:天文地理、官职科举、称谓礼俗文化常识汇总

二、官职科举

1、一般概念:“令”为各级主官(尚书令、中书令、县令),“丞”为各级佐官(御史中丞、郡丞、县丞),“郎”为帝王侍从官(侍郎、议郎、郎中),后为中央高级官员(尚书郎、员外郎),“掾”为属官(掾曹、掾吏、掾史)。

2、 中央官职

国家最高行政长官:春秋各诸侯国称“相”,楚称“令尹”,秦称丞相。汉设有三公(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中书令、尚书令等;唐初沿用旧制,后以左右仆射为名义宰相,以他官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为实际宰相。宋设“同平章事”、“参知政事”为首相、次相。后改称“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金元称尚书令、左右丞相、平章政事;明初沿用元制,以大学士组成内阁,号称首辅、元辅。清初开始设军机大臣掌握实权,宣统时设内阁总理大臣。

【尚书郎】隋朝开始,中央行政机构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首长为尚书,副职为侍郎。部下设司,司长称郎中,副职称员外郎。隋朝以前未分六部,尚书台中各部官员统称尚书郎(“木兰不用尚书郎”)

【御史大夫】为中央监察长官,御史中丞为其佐官。明代改御史台为都察院。

【谏官】自汉始设谏议大夫(司马光曾任此职)。唐代在其下设左右拾遗(杜甫、白居易曾任左拾遗)。

3、地方官职

秦设郡县。郡的长官为郡守、太守;县的长官为县令、知县,刺史原是汉朝是中央派出检查人员,所管辖区为州。汉末将部分资深刺史改称“州牧”,掌握一州的军政大权。唐以后改州为与郡同级的行政机构。唐代在州上设府,长官为“知府”,又称为“府尹”。宋代设路,下辖府、州、县。路的长官设武将衔。

“判官”原为中央派出的处理特殊事件的官员,宋以后各州府均设立判官,其权利小于副使。宋代设通判,实为州府长官副使。都尉为辅佐郡守掌管军事的官员,主簿原为主管文书的官吏,后成为郡县长官的助理,明清各府权利渐轻。清代对管辖省以下、州府以上的官员称道台,又称道员。

语文知识分享:天文地理、官职科举、称谓礼俗文化常识汇总

4、官职变动

① 任命、升职

【拜】授官(“拜为上卿”)。 举,推举(“举孝廉不行”)。

【辟】征召(“连辟公府不就”)。 【除】任命,受职(“予除右丞相”)。

【擢】选拔,提拔(“擢龚胜自此为上谷太守”)。

【陟】升迁、提拔(“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进】举荐,推荐(“贤人进而奸民退”)。

【拔出】提拔,提升(“拔出公忠之属而无限私”)。

【封】帝王以土地、爵位、名号赐人。

② 调动

【迁】调动官职(升职为右迁,贬职为左迁)。 【转】【调】【徙】亦表官职调动。

【补】补充缺职。改,改任官职。

③ 降职、罢免

【谪】贬官或降职、流放(“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黜】贬退,废除(“将黜太子申”)。 【罢】解除,免去(“大司空李通罢”)。

【免】免职,罢免(“遂免丞相勃”)。 【夺】免除(“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5、科举

【童子试】儒童或童生参加。每年一次,在州县举行。考中者取得科举资格,成为生员,又称庠生、秀才,茂才。

【乡试】 秀才参加,每三年一次,在省城举行。考中者为举人,又称孝廉。第一名为解元。

【会试】 举人参加,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举行。由礼部主持,考中者为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 贡士参加,会试后举行。在紫禁城保和殿举行,皇帝亲任主考。考中者为进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前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

语文知识分享:天文地理、官职科举、称谓礼俗文化常识汇总

三、称谓 礼俗

1、尊称

陛下(对君主),殿下(对次于天子的王侯或太子),阁下(原对三公及郡守,后扩为一般人),

执事(对政府供职人员),节下(对武职人员),麾下(对将帅,亦指部下,如八百里分麾下炙),足下(对君主,后扩展为一般人),膝下(儿女对父母)。君(a占有土地的统治者;b封号,如孟尝君、信陵君;c对对方)。卿(君对臣,长辈对晚辈,朋友间,夫妻间)。

2、谦称

朕(古代自称,后专用于皇帝),孤(王侯),寡人(君主、王侯),不谷(诸侯自称)。

臣(自称),鄙人(自称),仆(自称),妾(女子自称),不才、不佞、不肖、不敏(同为谦称)

贱息(称自己子女),犬子(自己的儿子)。

3、敬称

吾子(对对方),令堂(对方母亲),令尊(对方父亲),令兄(对方兄),令弟(对方弟),

令妹(对方妹),令郎(对方子),令爱(对方女),令坦(对方女婿)。家严、家君、家尊(自己父);家慈(自己母);高堂(自己父母)。椿庭(称父亲),萱堂(称母亲),椿萱(称父母)。

语文知识分享:天文地理、官职科举、称谓礼俗文化常识汇总

4、借代称

缙绅(高级官员),匹夫、布衣、黔首、黎民、庶人(均指百姓)。鸿儒(学识渊博的人),纨绔(富贵子弟),袍泽(战友),裙钗(妇女)。红袖(艳装女子),粉黛(美女),蛾眉(美女)。巾帼(妇女)须眉(男子)。伉俪(夫妻),秦晋(结为婚姻),金兰(结拜兄弟),昆仲(兄弟),东床(女婿),

杵臼(贫贱之交),刎颈(生死之交)。

垂髫(儿童),黄发(老人),总角(儿童时代),及笄(女子十五岁,成年之时),弱冠(男子二十岁),而立(三十岁),不惑(四十岁),知命(五十岁),花甲(六十岁),古稀(七十岁),耄耋(八九十岁),期颐(百岁)。闾左(穷人),豪右(富人,大户)。

语文知识分享:天文地理、官职科举、称谓礼俗文化常识汇总

5、称谓

一般人【姓】(家族称号),氏(宗族称号),

【名】(父母所起,长对幼,上对下称),字(成年后自起,平辈之间、下对上、幼对长称),

【号】(亦作别字,别号,对人表示尊敬时称),谥号(死后朝廷命名)

皇帝【庙号】如太祖、高祖、世祖、太宗、世宗、高宗。

【谥号】褒扬的有“文”、“武”、“昭”、“元”、“平”、“景”等。批评的有“灵”“炀”“厉”,同情的有“哀”“悼”“怀”“殇”等。如汉武帝、唐玄宗、宋仁宗等。

【年号】宋嘉祐、宋熙宁、明永乐、明景泰、清康熙、清乾隆等。

语文知识分享:天文地理、官职科举、称谓礼俗文化常识汇总

6、仪式

【祭宗庙】宗庙也叫太庙、祖庙。皇帝祭祖的地方。天子有七庙(“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封禅】祭天地的最高典礼。由帝王主持,一般在泰山(五岳之首)。

【斋戒】祭祀前数日沐浴、更衣、独居、素食、戒酒等。

【跪拜】行礼叩头。《周礼》分为九级。前三级为稽首、叩首、空首。最轻的是“作揖”。Zuòyi

【位次】古人以右为尊(“位在廉颇之右”)。坐车则虚左(中为御者,右为陪坐)。

【筵席】古人席地而坐,席为常见用具。席长八尺铺于筵上。筵长一丈六尺,上铺缁布。席与席相距一丈,“虚坐尽后”,在一般情况下要坐得比尊者靠后些,以示谦恭。“食坐尽前”,进食时要尽量做得靠前,以免不慎掉落食物弄脏坐席。

语文知识分享:天文地理、官职科举、称谓礼俗文化常识汇总

7、丧称、丧物

【崩】(帝王、王后死),【薨】(王侯、二品以上官员死),【卒】(初为大夫死,后泛称),【殂】(泛

指死),【殁】(死亡),【亡】(死的书面语),【殇】(未成年而死),【殒】(泛指死),【缢】(上吊或绞

死),【弒】(臣杀君或下杀上)。【考】(死去的父亲),【妣】(死去的母亲)【吊】(哀悼死者、慰问家

属),【殓】(为死人穿衣下棺),【殡】(殓而未葬)。【奉安】(皇帝皇后下葬),【梓宫】(皇帝的灵柩),

【棺椁guǒ】(放尸体的为棺,棺的外套为椁)。稿葬(用草苫住尸体埋葬),【庐冢】(服孝期间在坟

旁搭建的守护屋舍)。【衰】(cuī,用粗麻布制成的丧服上衣),【絰】(dié,丧服中未经纺织的麻

带子)。【功服】(古丧服名,依与死者关系分为“大功”、“小功”)。【墓碣】(墓碑及其上面的文字),

【墓志】(置于墓中刻有死者传记的石刻,由于在志文之后附有用韵语所作之铭,故又称为墓志铭。)。

语文知识分享:天文地理、官职科举、称谓礼俗文化常识汇总

8、音乐

【五音】(五声),即五个音节,宫、商、角(jué)、徵(zhǐ)、羽;

【七声】除上述五音外加变徵、变羽。古代六音合称为六律。第一律为“黄钟”,最后为“大吕”。

语文知识分享:天文地理、官职科举、称谓礼俗文化常识汇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