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 没有哪条路能像广东路一样, 神通广大,尽显十八般武艺! 全长仅1447米,一路藏尽宝藏! 它东起外滩,西至西藏中路人民广场, 早在上海开埠前,便是4条通往外滩的土路之一, 是阿拉上海人俗称的“五马路”, 曾经的繁华度和人气可与南京路相媲美。 这里也是活色生香市井一条街, 生煎、锅贴、小笼、本帮面…… 10元饱瘫!全都是平价老底子上海美味! 还有一字排开的牛羊肉铺,浩浩荡荡! 满街油分子香撩动阿拉上海胃! 只是,这条百年马路, 早已不见昨日辉煌,旧货摊点相继凋零。 周围小区陆陆续续传来动迁的消息, 古董街、美发店、平价小吃店都相继凋零。 听顺德面馆阿姨说,附近都在动迁, 小店1月20日将正式关停!进入倒计时阶段! 这一天终究来了,要永远说再见了…… 昔日光芒四射,如今消逝在即! “五马路”上的光阴故事 旧时五马路以热闹著称,全长1447米。前前后后旧货摊点聚集,一派熙熙攘攘的热闹景象。 1908年,上海第一辆有轨电车彩车行驶的终点站就是广东路,这个画面也经常出现在电影镜头中。夜晚,历史的车轮承载着岁月的故事,璀璨的灯光把周围衬托得流光溢彩。 如今,昔日盛景光环逐渐淡去,渐露疲态。尤其是靠近西藏路的这一端,已显落魄之态,大楼整修,拆字遍布,搬迁在即。 广东路是上海家喻户晓的美容美发产品一条街,商品琳琅满目,一次性能买齐所有,省时省力,很多人都是成箱批发拉走。 记得小辰光,姆妈们都喜欢来这里买卷发筒、吹风机、染发膏、洗发水等美发用品,自己在家烫头发。
魔菌此次路过,发现沿街已贴出动迁条幅,曾经热闹的美发街冷清了很多,一家家店显得孤寂萧索。 随着店铺逐渐消失,或许不久之后,这条老牌美发街,真的要退出历史舞台了。 上海超齐全教辅书一条街 广东路最早出名,也因有很多教辅书都是这里才能买到。酒香不怕巷子深,学生一族的最爱! 上海小朋友几乎都有过来这里淘书的记忆,就连作业的答案都能买到,小时候常常能因此得意很久!如今整条街只剩下1家店,孤军奋战!
曾是上海最热闹的古玩市场 已消失 ![]() 广东路过去还是著名的古董街,遍布大大小小的古董店,闻名海内外。最鼎盛时期,曾有古玩店铺18家,古玩地摊100余家。文物只有在这里能以高价出售。 ![]() 如今古玩街遗风云消雾散,荡涤无存。唯有广东路218-226号,仅存的上海文物商店,或许还能窥见那段陈年往事。 别看它势孤力单,这可是国家甲类文物经营特许单位,堪称“远东第一古玩商店”,一整排铺面,总营业面积达1200㎡! ![]() ![]() 昔日沪上茶园 广东路也曾见证上海滩戏曲舞台的变迁。上海最早的旧式戏院被称作“茶园”,其中,五马路(今广东路靖远街)满庭芳戏院开张时,轰动沪上,延请徽班演出,上座极盛。“丹桂、金桂、天仙、大观”被誉为“四大园”。 ▲靖远路今貌 如今,曾经公认的“沪上梨园甲天下”之名号,也已淹没在历史风烟里了。 前身为“格致书院”,始建于1874年,由清朝重臣李鸿章倡议,迄今为止145年! ![]() ![]() 国家领导人相继题词,并称赞其“培养了一流人才”,门口假山上的“格致中学”四字,则为毛主席亲笔书写笔迹! 学校闹中取静,是上海市中心的“教育绿肺”。朱红外墙更显稳重,绿叶衬着红墙,像文化滋养着年青一代,暗吐芬芳。 每当路过校园,看见围杆上的徽章,让人忍不住向往,想跨越这历史长河,回望它的百年内涵。 “藏”在小区之内,创办于1958年,亦是荣获各项殊荣,至今为止也是跨越60余年的老牌幼儿园了。 9大闹猛胜地!活色生香! 每一家都可以吃到泪目 广东路美食扛把子,当属百年老店德兴馆!作为海派菜的发祥地,享誉申城,各种赞誉都不足以表达阿拉对它的感情。 创于清光绪4年(1878年),小楼古色古香,飞檐翘角,烫金牌匾,在路口尤为显眼。
招牌焖蹄、焖肉、爆鱼、爆鳝面、小笼包……同样嗲到心坎里! 如今,德兴馆开设了很多分店,吸引着食客慕名而来,不论堂食还是熟食窗口,永远都是人山人海! 与德兴馆相距不过200米,一家极普通的平价小面馆,没有靓丽招牌,不做任何广告,靠人们口口相传,一开就是30年。每逢饭点,队伍就排到马路上,延长十米开外! 名为“顺德”,却是老底子本帮咪道!大排面、爆鱼面、辣肉面、焖肉面、辣酱面……一碗热乎乎的面下肚,全身都暖了。
顺德面馆一墙之隔的牛肉煎包,金灿灿肉鼓鼓,两面焦黄,个大饱满,汁水多如泉涌!排队的人恨不得一整锅直接端走!
热乎乎的煎包刚到手时很烫,一定要小心翼翼边吹边吃,个大饱满,肉芯子很大块,汁水十足!这口质朴的市井滋味,是富丽堂皇大酒店永远都无法企及的。 地址:广东路577号 人均:13元
羊肉每天从甘肃兰州新鲜空运,没有丝毫膻味,反而带着淡淡的奶香味。一口下去柔韧细滑,神仙般的享受!
曾经在云南中路开了40多年,如今搬到了浙江中路上,与广东路不远,环境逼逼仄仄,但并不影响它成为阿拉心目中最好吃的生煎之一。 生煎个头不算大,但汤汁丰富,会爆汁噢!肉芯子很大,咬一口扎扎实实的肉感。底煎得脆脆的,一两下肚,全身温暖。 ![]() ![]()
老店开在定西路,现在广东路世贸大厦也开了一家!虽是小面馆,环境却很好,全透明玻璃,能清楚地看到厨房。
原本就高人气的店,自从电视剧《我的前半生》,作为罗子群开的馄饨店取景地后,更是火爆得不行,墙壁上还有剧照。 ![]() 这家店蜷缩在德兴馆的隔壁,看似卑微弱小,实则底气十足!没有两把刷子也不敢这样公然较劲。
初听“大食堂”,内心略有不屑,抱着试试的心态走进,被橱窗内琳琅满目的美味绊住了脚。 菜单密密麻麻,写满了各种上海特色小吃,豆浆、油条、生煎、小笼、浇头面……上海宁牵肠挂肚的老米道全都有! ![]() ![]() 小笼包现蒸,上桌还热气腾腾,模样也精致,顿时感觉误解了它! 皮薄而柔韧,夹起这晃悠悠一包汤,身心无比满足,唯有默默光盘致歉! ![]() ![]() 数不清的牛羊肉悬挂铁钩上,鲜红的血色令走过的路人纷纷留足观看,浩浩荡荡绵延50米开外!
优秀建筑鳞次栉比 整条广东路上,从起点到终点, 坐落着不少百年历史建筑, “永不拓宽”简简单单四个字, 却荡气回肠,像是历史的回声。 有利大楼原是有利银行旧址,1916年至1918年建造,折衷主义风格,花岗石贴面,整个立面以竖线条勾勒,体态挺拔,是上海最早的钢框架结构建筑之一。 这幢外滩大楼内,先后有不少银行、保险公司进驻,但不知何故,人们偏偏记住了“有利银行”,一直叫到今天。 如今一楼基本是大牌占据,更替速度快,入驻过阿玛尼、MCM,现在是金伯利钻石!楼上是餐饮和酒吧,大气磅礴,引得游客争相打开拍照。 原为大来大楼,1920年由美商大来轮船公司投资委托美籍建筑师满飞设计,1921年竣工。 这栋楼像是隐藏在外滩3号身后的“老克勒”,不显山不露水,却让路过的人没法轻易忽视它,历经百年风霜依旧干净整洁,默默提醒人们,在昔日上海滩,十里洋场的光辉时刻里,这里也创造、见证了许多闪耀时刻。 大楼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早期现代派风格,外观简洁。外墙为细面花岗岩饰面,底层为拱券门、窗,二层开始为长方形窗,6层挑出一排长阳台,檐口短浅。 永年大楼位于广东路与四川中路西南转角处,原英商永年人寿保险公司所在地。是中国第一座全部用花岗岩石块砌筑外墙面的建筑。
只是,这栋大楼现在已是“人去楼空”的状态,大门紧锁谢绝参观!只能在外面拍张照片,仅此纪念。 永年大楼对面就是建于1920年的美孚洋行大楼。美孚洋行是美商在华三大石油公司上海分公司,专营石油进出口业务,后为黄浦区中心医院所用。
原“三菱洋行”,建于1914年,是日商三菱财团在华的企业,后为中信大楼所用。这是一幢具有欧洲古典主义风格的四层大楼,以与四川路相交的转角处为中轴线,两翼直角展开,出入口在中轴线上,设有半圆券门洞,券顶有锁石装饰。
在大楼屋顶的露天平台,据说可以眺望百米之内的海关大楼,黄浦江对岸的陆家嘴建筑群尽收眼底。只是大门紧锁,抱憾而归。 全季酒店 广东路306号 1931年建造,楼高5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大楼墙面饰有青灰色面砖,压顶为折线缺口形式装饰,分别在二、四层端部与三层中部设立阳台。 室内空间与装饰非常有特色,铸铁花纹大门,铜质楼梯扶手,石膏花纹顶角线,非常具有装饰艺术派风格。
这栋楼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国内国际旅行社。1951年,新华书店华东总分店机构扩张,1953年年初,书店承租了中央旅社,二、四层为职工宿舍,三层由新华书店发行所开设“新华苑客房部”。
承载着几代上海人的记忆! 距离上一次到访已过去几个月,如今重走这片区域,萧索之感又浓郁了许多,拆迁日程似乎又近了许多。 大大小小的“拆”字,出现在街坊邻里房门、沿街铺面上,像是一步步的紧逼…… 生活了一辈子,狭窄的弄堂越发显得颓圮不堪。对于即将面临的搬离,幸福还是心酸,只有百姓心里最清楚。 ![]() ![]() 询问了附近的居民,得到的都是“即将会拆迁”的回答。或许不久的将来,老房子、老弄堂,都会被写进这座城市的历史中。 而曾经朝夕相处的邻里相亲们,也将各奔东西,带走那些平凡日夜。或许再回来,已是若干年后,故地重游时,感慨万千:“这是阿拉长大的地方。” 相对来讲,新建小区这一边,破旧之气好了许多,里弄之间的晾衣杆上,挑起一抹抹生活的色彩。 ![]() ![]() ![]() 一砖一瓦、斑驳的墙壁、老旧的电线、各家门口种的花草,都延续着老城厢的温情。 门口就是修锁店、水果店、美食街,配套太齐全!附近居民早已和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市井生活,仅一门之隔! 中山小区 距离外滩最近的小区之一 相比于前面几处,这里更显僻静,房子院墙很高,像深深的天井将四周围筑,竟有老北京四合院之境! ![]() ![]() 仔细观摩房檐,竟有精美的花岗岩纹理,似乎是沾染了外滩万国建筑遗风,尽管年岁久远,却稳如磐石。 弄堂里还挂着喜庆的灯笼,爷叔在悠闲下棋,午后小时光,缓慢又惬意,这才是平凡日子的写照! 阿婆在暗幽幽的弄堂里踱步,孑然的背影,让人情不自禁想起自家奶奶,是时候回来看看了…… 海派的优雅,市井的鲜活, 组成了广东路的风情万种。 这里有没有你的往日记忆? 广东路, 不论你如何变迁, 上海人永远记得你! ![]() 路名:广东路 时间:全天可逛 编辑 / 爬格子小姐 |
|
来自: 朱伟杰图书馆 > 《世界/中国/上海/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