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盐桦,梦里寻它千百度

 kibcat 2020-03-11

干枯的浅褐色叶片,叶脉很清晰,略有几分零乱。深褐色的枝条,随意勾勒出几条有弧度的线条,稀稀疏疏、静静地趟在泛黄的标本台纸上。没有太多艺术化的表现,只是普通标本最质朴的模样。但你就是觉得它美,不知道是什么魔力,让人的目光始终被它锁定。久久凝视中,这份盐桦标本看起来竟像一幅油画了,从封尘的记忆中,缓缓向你走来。

我初次看见盐桦,是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标本馆的标本库里,和其他那些制作时非常讲究表现力和造型的标本不同,它特别质朴,反而生出几分植物标本的端庄与娴静。同事告诉我,这份标本很了不起,是珍稀濒危的木本盐生植物——盐桦的标本。盐桦是新疆的特产树种,属于平原荒漠湿地上分布的极小种群植物,其野生种群几近灭绝状态。1956年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秦仁昌教授在阿勒泰地区巴里巴盖采集并命名。而我所看见的这份盐桦标本,就是由秦仁昌教授采集并赠送的。


再次见到盐桦,是2015年9月底在阿勒泰地区林科所的珍稀植物资源圃里,有几株迁地保护移栽来的野生植株。正值初秋的黄昏,五六米高的几株盐桦,带着略略泛黄的树叶在风中摇曳。夕阳洒落的余晖,映照在椭圆形的叶子上,散发着淡淡的金光。我疑惑,这么高大,原始文献中不是记载盐桦为直立灌木,植株高2~3米吗?时任阿勒泰地区林科所所长的王健解释说,桦树多数为乔木或小乔木,或许盐桦在平原分布为落叶小乔木,野生种在迁地保护地得到了很好的照顾,生长势头相对好一些。

说到桦树,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应该是白桦林。在富饶的黑色沃土上,那拥有着油画般色彩,充满着各种传说的北方乔木。它们亭亭玉立,欲冲云霄;它们身披白衣,头冠金发;它们以泪为药,以木为器。从哪个角度看,都充满着迷人的气息和浪漫的基因,也不缺乏广泛的实用价值,深深被人们所喜爱。


但盐桦完全不一样,根据最初的志书记载,它生于阿勒泰地区海拔500米的盐沼泽地。依盐沼地带而生,是它的主要特性。它最基础的形态就是直立灌木或小乔木这种比较低矮的状态。在原分布区内,气候干旱,冬季十分寒冷,生存区域的极端最低温低至-50℃。年平均降水量不过180毫米,但年平均蒸发量却高达1900毫米。这样的生存环境充满了挑战,它面临的是“进一步便生,退一步便死”的困局,注定没有那么多浪漫和迷人的基因。


也正因为如此,1984年盐桦被列为国家二级珍稀濒危植物,载入中国濒危植物红皮书。此后,阿勒泰地区再没有发现新的野生盐桦种群。而盐桦的发现地巴里巴盖,也被辟为农场,野生盐桦在这里销声匿迹。


野生盐桦从人们视野中消失,让国内许多生态学家和植物学家很不甘心。他们在一次又一次的野外调查中,试图找到野生盐桦新的种群分布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北京大学陈昌笃教授多次来新疆,在野外科考调查中,他们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艾比湖附近,见到了与盐桦非常类似的种群。同行的新疆师范大学海鹰教授采集了相关标本,但通过跟秦仁昌教授所采标本的比对发现,叶片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没有果苞及种子的比对,无法确定具体的分类情况。治学严谨的海鹰教授随后将标本定名为艾比湖桦,并于2019年将该标本赠送给了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标本馆。


1996年,阿勒泰地区林科所高级工程师王健和新疆农业大学教授杨昌友等专家在阿勒泰市阿拉哈克湖边(盐湖)再次发现类似盐桦的天然种群分布,由于常年遭受牲畜啃食,高度仅在1米左右,数量达400多株。后来由于盐湖周边土地灌溉开发,盐湖水位上涨淹没了这片林地。至2010年10月,再去调查,发现已全部死亡。幸亏阿勒泰地区林科所发现之时就采取了迁地保护措施,使得这片桦树的种源得到了保存。根据迁移栽种的情况来看,所结种子与模式标本不符,且将引种的类似盐桦植株的种子苗和组培苗种在盐碱地上,第二年长出新叶之后部分引种植株就枯死了。阿勒泰地区林科所还将所繁殖的类似盐桦苗木移入原生地阿拉哈克湖边,植株极易死亡,和其他树种没有太大区别。是否与秦仁昌教授认定的盐桦为同一种,还有太多需要证实的地方。

尽管如此,植物学家寻找野生盐桦的脚步从未停歇,一次又一次在盐桦分布地的野外调查中,他们都期望能再次与野生盐桦不期而遇,目睹一眼它的“芳踪”。但失望总是如影随形,几乎没有人再在原生地见过野生盐桦了。


很多研究者认为盐桦是较为独特的桦木科植物,它独特的地理分布和耐盐特征,区别于桦木科的其他植物,具有重要的植物系统学与区系地理学研究意义。同时,盐桦具有极强的耐盐能力,对促进干旱、半干旱地区盐碱地造林、盐碱地绿化等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这也是他们一直孜孜不倦找寻野生盐桦的源动力。

盐桦为何如此轻易地就从人类的视线中消失了呢?科研人员在多年的实验中发现,1年生盐桦幼苗的耐盐阈值约为1.74%,但其种子萌发期的耐盐阈值仅为0.2%。种子的萌发能力和耐盐能力往往影响着植物种群的分布范围。而盐桦原生地的生态环境又遭到了严重的人为破坏,加之相对较低的种子耐盐阈值,这很有可能是最终导致其濒临灭绝的重要原因。

原生地人为破坏,已经成了许多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就连生活在人迹罕至的盐湖沼泽旁的盐桦,也不能幸免。那些在阿勒泰市阿拉哈克湖边发现的400株类似野生盐桦,也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就因为垦荒和放牧而消失了。到底还要有多少物种,在人类不知不觉的领地扩张中死于非命?我们在百转千回间寻找着的野生盐桦,会不会蓦然回首它却在灯火阑珊处?或许,这只是我们美好的愿景……

参考文献:

1、李沛琼,中国桦木科新分类群,植物分类学报,1979.17(1):87-91.

2、雷春英、王雷、吉小敏、姜黎等,国家二级珍稀濒危植物盐桦研究进展,江苏农业,2019.47(24):16-19.

3、李宏、邓江宇、张红等,NaCl胁迫对盐桦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西北植物学报,2009.29(11):2281-2287.

4、王健、杨昌友,盐桦之考证,第八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

图说部分:图片来自尹林克研究员主编的《新疆珍稀濒危特有高等植物》一书。

标本图片:来自CVH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