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中,陪伴我们最久的人,除家人,应该就是朋友了。 西塞罗曾经说过:“朋友,可以把快乐加倍,把悲伤减半。” 深以为然。 真正的朋友,会让我们变得更好。 人这一生,可以不飞黄腾达,但一定要有相知相守的好友相伴。 1 什么叫假交情,什么叫真朋友 一段友情要想持久,就得保持它的纯粹。 交友不是为了向对方索取什么,而是在这短暂的人生有人相互陪伴。 假交情,更多的是为利;真朋友,更多则是为情。 古语说:“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义相交,地久天长。” 任何建立在功利目的之上的关系,都是假交情。 这样的友谊,经不起考验,自然不会长久。 有个年轻人不喜欢吃鸡蛋,可每天的工作餐都有鸡蛋。 恰好,他的一个朋友很喜欢吃鸡蛋,于是年轻人每次都把鸡蛋给朋友。 刚开始,朋友很感谢,久而久之朋友便习以为常。 于是,直到有一天,年轻人把鸡蛋给了另一个人吃。 朋友就很不开心,为此质问年轻人,为什么不把鸡蛋给别人。 朋友好像忘记了,这个鸡蛋本来就是年轻人的,年轻人想给谁都可以。 为此,他们大吵一架,最后不欢而散。 虚情假意的朋友,会因利来,也会因利去。 英国诗人赫巴德说:“一个不是我们有所求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真正的朋友,不会一味索取。 因为他们明白,这段感情是相互的。 交朋友,交得是那份情,若是贪图其他,这份情就变味了。 罗曼·罗兰说:“朋友看朋友是透明的,他们彼此交换生命。” 真的好朋友如水一般,相互滋润着对方。 我需要时,你在;你需要时,我在。 所以,对你无所求的朋友,才是你真正的朋友。 朋友不在数量,在于质量 茫茫人海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人,社交圈也会越来越大。 可是能够随叫随到的朋友,却寥寥无几。 葛洪说:“详交者不失人,而泛交者多后悔。” 谨慎交友,更能交得益友;广泛结交,容易错付热情。 是的,朋友不在数量,在于质量。 要知道,当你遇到难题,那些泛泛之交和患难之交的区别,就可见高低。 宋朝时期,范仲淹曾经风光一时,朝堂上很多人都想和他结交。 那时的他身边确实有很多朋友,经常游山玩水。 可当他遭人陷害,被贬饶州时,昔日相伴的朋友消失得无影无踪。 在他离开时,那些朋友因怕受到牵连,没有一人前来送别。 而朋友王质,在病中听说了这件事后。 立即让仆人扶自己起来,赶往城门和范仲淹饯别,两人惺惺相惜。 别人问王质:“你就不怕被人误认为是同党吗?” 王质却坦然笑道:“如果能够成为贤人的同党,那是我的荣幸。” 一个人所属圈子的好坏,不是由朋友的数量决定,而是由朋友的质量决定的。 朋友再多,不能够相伴相互扶持,都不算是真正的朋友。 就像莎士比亚说的:“朋友间必须是患难相济,那才能说得上真正友谊。” 真正的友谊,无需花言巧语,只需在关键时候能拉你一把。 那些整日围在你身边,让你短暂愉悦的朋友,不一定是真正的朋友。 而那些即使不在身边也会让你越来越好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3 朋友如金,贵在真心 每个人都有很多朋友,但带着真心的朋友却不多。 富兰克林说:“对所有人以诚相待,同多数人和睦相处,和少数人常来常往,只跟一个人亲密无间。” 朋友只有交心,才能走得更亲近。 俗话说,相识百人,不如知己一人。 有一个懂你的朋友,比什么都珍贵。 钱钟书的《围城》中,赵辛楣和方渐鸿两人都挺世故的。 但他们之间的友谊,是故事中难得的温情,令人感慨。 赵辛楣在事业上春风得意时,方渐鸿还只是一个挣扎在温饱线上的小职员。 赵辛楣知道方渐鸿难处,为了不给他带来经济压力。 赵辛楣在结婚时,大办宴席,宴请了很多亲戚朋友欢聚一堂。 可他没发请帖给方渐鸿。 认识两人的朋友忍不住说:“不是我挑拨离间,我看你这位好朋友并不放你在心上。” 方渐鸿听后笑而不语。 等到方渐鸿回家后才对妻子说:“他结婚不通知我,是怕我送礼;他体谅我穷,知道咱们结婚受过他的厚礼,一定要还礼的。” 所谓知己,就是这样吧!你理解我,我体谅你。 《增广贤文》中说:“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只有真正深入对方内心的友谊,才能更持久。 有句话说:所谓友谊,就是一颗心在两个身体里。 确实如此,真正的朋友,能够相互理解。 这样的情谊,不会有多余的猜忌,再不会有无端的误会。 与朋友相处,处的就是这样的真心真情。 人这一生中,会遇到很多人。 然而大多数人,都只是我们生命中的匆匆过客,过眼云烟。 能为我们留下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 赫尔曼.黑塞曾经说过:“名誉,美酒,爱情,都不及可以让我感到幸福的友情更珍惜。” 真正的朋友,可遇不可求。 这辈子,能有一个真正交心的朋友,也就不枉此生了。 文|一心问禅原创 图|网络,侵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