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明朝那些事儿》最值得记住的十个人物(上) 从来没有一部史书,能够像《明朝那些事》一样,生动有趣的娓娓道来。毛佩奇在给它作序时说道,原来历史很精彩,旷野上,当年明月踽踽而行。 《明朝那些事》以编年体的形式记录里了从1344年到1644年,明朝三百年间的历史。作品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运用小说的笔法,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 《明朝那些事》记录的历史,说来是一部历史,读起来更像是人生。这里有帝王将相的奋斗史,有权臣的斗争史,有忠义之士的抗争史,也有奸佞小人的误国史,但不论是谁,历史都已经过去,留给我们后人的是无尽的思考。 细细的读下来,对于我们这些普通读者来说,总会在书中找到很多喜欢的人物,对于我们的人生和认知产生积极的作用,对于我来说,明朝那些事里最值得记忆的人物有十个,这一篇先请他们隆重登场。 1 朱元璋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史称明太祖。他生于乱世,起于草莽,一生戎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布衣皇帝。《明史》中有这样一句话评价朱元璋:“盖明祖一人,圣贤,豪杰,盗贼之性,实兼而有之者。” 朱元璋生在农家,恰逢乱世,对于幼年的他来说,活下去是生活全部的意义。然而一系列的变故,战争频发,家人死去,让朱元璋做过放牛娃,出家当和尚,离家乞讨三年,但也正是这些苦难的经历,最终成就了他。 正如当年明月所说:“如果说在出来讨饭前,他还是一个不知所措的少年,在经历过三年的漂泊生活回到皇觉寺时,他已经是一个自信战胜一切的人”,这是一个伟大的转变很多人可能究其一生也无法完成,转变的关键在于心,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朱元璋后来加入红巾军,逐步掌握军队实权,在应天府建立根据地后,采取高筑墙、广积良、缓称王”的决策,休养生息,避过风头,最终经过高邮、鄱阳湖等几次关键的战役,建立明朝。 当上皇帝之后,朱元璋铁腕治国,制定严苛的法律制度,同时诛杀了一批跟他打下江山的功臣,似乎是为了稳固自己的江山社稷,然而在他身后一系列的情况都是朱元璋所始料未及的,如果他泉下有知,一定会气的从坟里跳出来。不过这都由不得他了。1398年5月,明太祖朱元璋病死于南京,在位31年,终年71岁。 2张居正 张居正(1525年-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 郦波教授曾在百家讲堂上讲述“风雨张居正”的故事,通过25讲,讲述了张居正的一生,盛赞他是明代历史上唯一的一位政治家。可见郦波老师对张居正的推崇,有些历史学家甚至说,正是张居正的改革,才给明朝后期续命几十年,这也绝非夸张。 如果要总结张居正的一生,当年明月的评价,最有感情,于我们也最有启发。 他是一个天才,生于纷繁复杂之乱世,身负绝学,以一介草民闯荡二十余年,终成大器。他敢于改革,敢于创新,不惧风险,不怕威胁,是一个伟大的改革家,他也有缺点,他独断专行,待人不善,生活奢侈,表里不一,是个道德并不高尚的人。一句话,他不是好人,也不是坏人,而是一个复杂的人。但在明代浩如烟海的人物中,最打动我的,却正是这个复杂的人。十年前,当我即将踏入大学校园时,在一个极为特殊的场合,有一个人对我说过这样一番话:你还很年轻,将来你会遇到很多人,经历很多事,得到很多,也会失去很多,但无论如何,有两样东西,你绝不能丢弃,一个叫良心,另一个叫理想。我记得,当时我碍于形势,连连点头,虽然我并不知道这句话的真实含义。 一晃十年过去了,如他所言,我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所幸,这两样东西我还带着,虽然不多,总算还有。当然,我并不因此感到自豪,因为这并非是我的意志有多坚强,或是人格有多高尚。唯一的原因在于,我遇到的人还不够坏,经历的事情还不够多,吃的苦头还不够大。 我也曾经见到,许多道貌岸然的所谓道学家,整日把仁义道德放在嘴边,所作所为却尽为男盗女娼之流。我并不愤怒,恰恰相反,我理解他们,在生存的压力和生命的尊严之间,他们选择了前者,仅此而已,虽不合理,却很合法。我不知道,是否所有的人在历经沧桑苦难之后,都会变成和他们一样的人。 直到我真正读懂了张居正,读懂了他的经历,他的情感,以及他的选择。我才找到了一个答案,一个让人宽慰的答案。他用他的人生告诉我们,良知和理想是不会消失的,不因富贵而逝去,不因权势而凋亡。不是好人,不是坏人,他是一个有理想,有良心的人。 张居正的一生,影响我们的还远非这些。 3于谦 于谦,此于谦非德云社的于谦,而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于谦。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杭州府钱塘县人。 《明史》赞曰:于谦为巡抚时,声绩表著,卓然负经世之才。及时遘艰虞,缮兵固圉。景帝既推心置腹,谦亦忧国忘家,身系安危,志存宗社,厥功伟矣。变起夺门,祸机猝发,徐、石之徒出力而挤之死,当时莫不称冤。然有贞与亨、吉祥相继得祸,皆不旋踵。而谦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卒得复官赐恤。公论久而后定,信夫。 人们不会忘记,正是这个人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保卫京城和大明的半壁江山,拯救了无数平民百姓的生命。 他从小满怀以身许国的志向,经历数十年的磨砺和考验,从一个孤灯下苦读的学子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他身居高位,却清廉正直,在他几十年的官场生涯中没有贪过污、受过贿,虽然生活并不宽裕,却从未滥用手中的权力,在贫寒中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操守。 他不畏惧困难和风险,在国家最为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承担天下兴亡。他是光明磊落地走完自己一生的。在这个污浊的世界上,能够干干净净度过自己一生的人,是值得钦佩的。 他的一生就如同他的那首诗一样,坦坦荡荡,堪与日月同辉。这正是他一生的写照。石灰吟 千锤百炼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而于谦不但才能过人,品德上也几乎无可挑剔,所谓德才兼备者,千古又有几人! 这一期分享我自己喜欢的三个人物,算是个引子,追随当年明月,追随明朝那些事,让我们一起探究如何过好这一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