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油观察家】刘冬:从国家财政视角看伊拉克国内乱局的缘起与走向

 金马多多 2020-03-12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

2014年国际油价暴跌导致居民获得感下降,而政府却未采取措施抵消外部冲击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是2015年之后,伊国内陷入动荡的重要原因。而迈赫迪政府在2019年执行的扩展性财政政策偏于照顾既得利益者、而忽视提升普通民众获得感,则是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而根据阿拉伯国家的案例,政府推出偏于民生的扩张性性财政政策是化解危机的重要前提,而伊政府相关政策推出难产也决定了伊国内危机的持久性。

01

国际油价下跌导致居民获得感下降是伊危机爆发的重要根源


由于经济结构单一,国民经济严重依赖石油出口收入,伊经济对国际油价的变动高度敏感。按照人均GDP衡量,伊GDP在2013年达到7021美元的峰值之后,伴随国际油价大跌及陷入颓势开始下降,2016年下滑至4843美元,此后,虽然缓慢回升,但2019年,再次出现同比2.4%的降幅,降至5738美元,较2013年峰值低出18.3%。

图1. 2008~2019年伊拉克人均GDP的变化(单位:美元)

资料来源:IMF(2019)

面对低油价的冲击,伊政府却执行了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2014~2015年,伊财政支出与GDP之比保持在43%以上,但此后开始大幅下滑。2018年滑落至32%。直到2019年,迈赫迪上台之后,正式放弃紧缩性财政政策,2019年,伊财政支出与GDP之比重新回到43%以上。

图2. 2010~2019年伊拉克财政支出与GDP比值(单位:%)

资料来源:IMF(2019)

而经济下滑叠加紧缩性财政政策的执行,导致伊人均财政支出从2014年开始陷入持续下滑,甚至在2015年出现25%的同比降幅。2017年,伊人均财政支出降至1824美元,较2013年下降了46.2%。

图3.伊拉克人均财政支出变化(单位:美元)

资料来源:IMF(2019)

而从伊拉克国内形势的发展来看,恰恰是在伊人均财政支出出现大幅下降的2015年,该国陷入大规模群众游行示威运动,这也表明,经济下行导致居民获得感下降,而政府却未采取行动改善国民处境,才是该国出现大规模游行示威运动的重要原因。

02

伊2019年扩张性财政政策无益改善民生,反而激化国内矛盾


2018年,迈赫迪上台之后,推出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将2019年伊财政支出与GDP之比由2018年的32.0%提升至43.9%,支出总额由2018年104.2万第纳尔大幅提升至128.4万亿第纳尔,同比增幅为23.3%。然而,迈赫迪政府执行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更加偏向于利益既得者。根据伊公布的《2019预算法案》,该国2019年财政支出的薪金总额为 40万亿第纳尔,占比高达38.4%,同比增长15.1%,其中,联邦和地方政府雇员的薪金支出总额由4.4万亿大幅增至5.8万亿,增幅高达30%。

在政府雇员、特别是公职人员大幅涨薪的同时,伊政府用于政府补贴方面的资金却没有增长,2019年,伊财政支出为公共分配系统(粮食配额)、小麦和大麦价格补贴分配的补贴金额均都与2018年持平,分别是1.5万亿第纳尔和1.52万亿伊拉克第纳尔。

上述数据对比表明,伊执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给予既得利益者大量照顾,却完全忽视普通民众的生计,2019年政府财政预算的执行进一步激化了伊国内矛盾,加重了民众对政府部门的不信任感。而这也是2019年大规模游行示威运动持续发酵的重要经济诱因。

03

偏于民生的扩张性财政政策难产决定了伊国内危机的持久性


而从阿拉伯各国的情况来看,民生问题引发的国内危机只能依靠推出扩张性财政政策,在实质上提升居民获得感,才有可能得到有效化解,2010~2011年“阿拉伯之春”动荡爆发后,沙特、阿尔及利亚、阿曼等国都是通过执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包括政府提供就业岗位、加大财政补贴力度等手段平息国内民怨。例如,阿尔及利亚政府提高国内补贴,压低国内粮价之后,才将国内形势稳定下来。阿曼则是在政府承诺增加50000个政府工作岗位,为失业人员每月提供390美元的补助等一系列惠及民生的政策后,才逐渐控制住国内形势。因此,伊拉克政府推出偏向于民生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也是该国恢复政治稳定的重要前提。

然而,从伊拉克国内的情况来看,该国推出偏于解决民生问题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切实提高居民获得感并不容易。实际上,伊政府也认识到了财政问题与国内动荡的相关性,2019年10月危机爆发之后,伊总理迈赫迪提出包括通过削减高级官员薪水,为年轻人提供工作、向穷人支付津贴等手段缓和社会矛盾。然而,由于涉及到既有资源的重新分配,伊总理迈赫迪计划推出的偏于民生的2020政府预算法案始终未能通过。而在迈赫迪宣布辞去伊拉克总理职位后,也曾明确表示,政府薪金改革困难重重是其未将预算案提交议会、留待下一届政府处理的重要原因。

而从伊看守政府总理迈赫迪的表态来看,伊通过增加政府财政投入,提升居民获得感,实则困难重重,而政府推出偏于民生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又是该国恢复政治稳定的重要前提。由此,也就决定了伊拉克国内乱局的持续性,而基于此,我国在伊经营的企业、特别是石油企业,应当为伊国内形势继续恶化做好准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