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茶香飘万里 2020-03-12

中国的古人是诗意浪漫的,是追崇写意高尚的文人气节。古典园林是古代达官贵族和文人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造的“第二自然”,更是国人精神追求的表达。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中国古典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境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为最终和最高目的的审美旨趣。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中国古典园林特别善于利用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的各种建筑物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如亭、台、楼、阁、廊、榭、轩、舫、馆、桥等,配合自然的水、石、花、木等组成体现各种情趣的园景。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是在幽静典雅当中显出物华文茂。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无文景不意,有景景不情”,书画墨迹在造园中有润饰景色,揭示意境的作用。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古典园林的风格是古人的智慧和艺术的融合,也是中国人的精神之所在。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园林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中国人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理想生活环境的物化品。它来自伊甸园,来自昆仑仙境,来自人们一直梦想的桃花源、乌托邦。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小桥流水,杨柳依依;粉墙黛瓦,草长莺飞。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烟雨迷蒙中,江南春色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亭台楼榭的倒影,荡漾着一池碧水。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风乍起,落英缤纷,只有白兰花的香味氤氲在美人的笑靥,弥漫在衣袂,停留在每个人的心上。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这就是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留园:

| 水景 |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水是园林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元素。水上浮着翠绿的植物,花叶之下,成群的小鱼嬉戏玩耍,给园林中增添了份灵动与情趣。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庭树不知人去尽,秋春还放旧时华。

多情唯有池中鲤,犹为离人护落花。”

| 假山 |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赏假山,也是赏奇石。尤其是留园假山奇石的俊秀崎岖,全凝聚到了冠云峰这一方奇石之上,依山傍水,符合了古人对于仙境的追求。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假山在中式园林中也具有另一层意思,不仅起优雅的装饰作用,又赋予了招财聚宝的效果。

| 翠竹之美 |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君子如竹,竹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它也与中国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竹文化。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 花卉 |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花是园林庭院中不可或缺的之物。人格寄托于花格,花格又依附于人格,二者不可分离。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繁华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看四季的颜色。

| 洞门 |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门是开合的枢纽,而有这么一扇门却与众不同,它仅有门框而没有门扇,这便是洞门。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留园洞门有62处,形式多样,有长方、长八方、圆形、六角等,都用砖细边框,而又富于变化,中部和边角常有角花,有回纹、云纹、花草等图案。

| 花窗 |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漏景是古典园林建筑艺术中的构景方法之一。框景景色全观,漏景若隐若现,更显含蓄雅致。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留园漏窗有80多孔和款式,极少雷同。因安置环境不同,尺寸大小因地而宜。因此,图案千姿百态,不下数十种。

| 屋檐 |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在中式建筑中,屋檐是一道靓景。屋檐中的飞檐更是独具特色,优美的飞檐将视线延展至遥远的天际,给人广阔深远的想象空间。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其实,屋檐也是有等级之分的。官员、平民老百姓用什么样式都有严格的规定,通过古建筑的屋顶形式就能知道建筑等级。留园就常出现硬山顶这样的屋顶形式。

| 亭廊 |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亭廊相当于园林的经脉,它既有遮荫蔽雨、休息、交通联系的功能,又起分隔空间、增加风景层次的作用。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廊贵有阑,廊之有阑,如美人服半臂,腰之为细。”——陈从周《品园》

  • 园林铺装的园路,具有一种自然、纯朴、恬静的古典美,在园林中应用广泛。今天我们以古典中式的铺装看中国园林设计的古往今来。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这就是古典园林,中国人的诗意栖居之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