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清华大学傅涛谈水资源与农业用水
2020-03-12 | 阅:  转:  |  分享 
  
清华大学傅涛谈水资源与农业用水

作者:66WEN收集整理来源:www.66wen.com更新时间:2006年11月08日

傅涛并未否认水利工程对防灾减灾和农业灌溉功不可没,但一段时期以来,由于对水利工程缺乏以资源和生态为原则的约束和科学规划,致使水利工程又成为产生水资源问题的关键原因。“20世纪50年代,为了‘根治海河’,在白洋淀流域兴建了百余座大小水库,入淀的河道基本断流,包括海河在内的全部河流成为季节河。结果是白洋淀反复干涸,被‘根治’了的海河出现了缺水和无水的危机。治淮半个世纪,淮河流域建成大中小水库5300多座。在5300多座水库闸坝的控制下,河流的自然水文性质被改变,水体稀释自净能力急剧下降。河道的干涸和污染大大降低了水库间的水量调配能力。”治海治淮的经验教训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傅涛强调“水资源不足问题主要是水资源配置和协调管理方面的问题”。

对于农业的用水浪费问题,傅涛认为,目前中国用水结构存在严重失衡:全国农村用水量大约占70%,部分省区达到95%,而且浪费严重,农业单位产量耗水量停留在原始阶段,与城市化和现代工业化的集约生产反差巨大。农业用水浪费问题有政策意识上的因素,也有技术环节上的原因。作为城市水业政策的研究者,傅涛认为,首先要从政策法规上出发寻找问题所在,“虽然我国《水法》规定‘水资源归国家所有’,但由于原来供需矛盾不是十分紧张,加之所有者责任主体长期缺位,水资源实际是属地占有,谁拦了就归谁。因此产生了每条河流都存在的成百上千个不同规模的大坝或围堰。农业用水的廉价和随意占有,根本上导致水资源严重浪费和使用低效。”

资料显示,北京市可利用水资源量为41.33亿立方米,城市总用水量约9亿立方米。而农业用水的比例约占45%左右,且浪费严重,而农业GDP在北京仅占6%~7%。据此,傅涛认为,相对农村用水和水利工程而言,城市用水已经走向集约。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才是北京水问题解决的根本。

“如果能从农业用水中节省10%的用量,将极大地缓解北京等城市用水的困难。但是,由于没有合理的利益机制和责任机制,农业用水的管理几乎成为盲区。”说到这里,傅涛加重语气,“目前急需改变以前自然分配、按需供给的农业水源管理体制,将农业用水纳入水资源管理的核心工作。以适应将水作为重要资源集约使用和分配的经济体制。尤其是在城市化程度高的地区,如上海、北京、深圳等地,应该以高效为原则,将农业用水纳入城市为中心的统一管理和调配。”

对于将农业用水纳入水资源系统管理的核心,傅涛也自有一套意见,“鉴于农业用水在水资源比重极大,应尽快将农业用水作为水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城市化程度高的地区尤为迫切。应制定相关政策,要求在城市化程度高的地区,将农业用水纳入城市统一调配。要求城市通过合理补偿机制,加强农业用水的优化和节水,以减少跨流域调水的需求。城乡体系规划是城市(或区域)水资源结构性优化的重要手段。应同时加强城市区域水资源的结构性规划管理工作,在全国水资源统一规划的指导下,将城市区域水资源的结构性规划纳入城乡体系规划,并作为其主要控制内容。积极探讨以合理补偿的市场机制和城市规划的强制手段相配合,实现水资源在区域农业、城市、工业间的合理分配。”

(科学时报记者任黎明)(完,免费论文网)































2

















献花(0)
+1
(本文系涛儿—taoer...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