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自古亲近自然,喜树木。《礼记》记载:“孟春之月,盛德在木”,意即春天植树造林是最大的道德。植一棵树,德行馨香熠然。收万份福,康宁芬芳绵延。早在公元前五帝时代,舜帝便设立了九官之一的“虞官”,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林业部长”。到今天,我们把每年的3月12日设定为植树节。种下一棵树,就是在春天种下一份希望。它象征了所有值得等待的事物,萌芽、生长……

春天,携几缕春风 , 于房前屋后、旷野或山林,栽下几株修长的树苗,让世界少点“碳”息,地球的“肺”更好呼吸,是我们对这个节日的献礼。 今年的植树节,由于疫情的影响,我们可能无法走向公园、山野去植树,但,我们可以把种子种进心里。 植树节,奢侈的从不是庭院,不是自由呼吸的广阔绿野,而是我们愿意去种植的心情,一种我们在“充满劳绩的生活里”,愿意在细小的时光中安心投入顺其自然的心情。 窗外的绿,从鲜活的、跳跃式的绿,到沉稳的、无比的绿,只属于怀揣希望,懂得眺望的人。我们不能说仅凭希望,就足够让你获得面对一切的力量。我能够递给你的,是一份“相信”和共同的守望。相信生活这片沃土会让我们的愿望开花结果,相信在守望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捍卫生活的人终将胜利。 是风雨,让树的跟扎得更深。是雷电,让生命变得更加顽强。“树”我“植”言,这个世界的强者,从来不属于温室的花朵。你我都是生而平凡的种子,唯有努力生长,方能走出命运的囹圄。 种子不寄“希望”于光,就生不了根,然而希望并不那么容易,希望需要自觉、开放和许多失败。希望不是乐观者的毛病,而是强有力的现实主义,是一颗脆弱种子的现实主义:种子只有接受地底下的黑暗才能长成树林。
 我们从不同的地方走来,从不同的岗位走来,沿着生机盎然的春天,一起播种希望。努力种下自己,以知识、阅历浇灌,修剪掉小脾气、小毛病,必将收获一个更好的自己。 爱着美好的希望,从春天出发,太阳是我们汗水浸透的骆驼,月亮是我们情感浓缩的航船。
树聚成林,人聚成事。 树叶摇起来,生命就响了。灯芯燃起来,世界就亮了。 
森林郁郁含韵,锦绣平添;丛木葱葱蕴意,灵美秀颜。 处处喧闹着春天的绿意,滋生着绿色的希望。 

更重要的是, 这个别样的春天召唤下, 我们看到了团结的力量, 饱满的斗志,民族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