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我国灌溉试验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2020-03-12 | 阅:  转:  |  分享 
  
我国灌溉试验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作者:姜开鹏来源:www.66wen.com更新时间:2006年11月09日

全国灌溉试验工作经历了十年动乱的严重摧残,也经历了经济转型的冲击,不少地区的灌溉试验工作能够坚持下来并得以发展,最重要的经验就是领导重视,经费落实。山西省水利厅历任党组和水管处非常重视灌溉试验工作,每年都想方设法挤出一定的资金,用于灌溉试验补助经费,使全省19个灌溉试验站得到巩固和发展。湖南省从1984年开始将全省的一个中心站,9个区域站,由计划、水利、财政3家共同发文,纳入国家管理的事业单位,人员经费从小型农田水利费中安排,保证了试验工作的正常进行。浙江省水利厅针对农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主动加强灌溉试验工作,建立机构,各部门科学分工,密切配合,落实经费,他们宁可少安排些工程项目,也要保证灌溉试验项目的资金。两年来从省级农水费和水资源费中安排了300多万元用于配备仪器设备和加强观测研究。湖北省漳河团林灌溉试验站,在省水利厅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03年定为漳河工程管理局二级事业单位,最近几年通过上级支持、部门合作和国际交流,争取资金200多万元,用于灌溉试验研究工作。

2.争取多方支持、拓宽服务领域是灌溉试验研究持续发展的推动力

灌溉试验研究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在国家、地方保障一定资金的同时,必须争取多方投资和拓宽服务领域,这样才能保障灌溉试验研究工作的持续发展。桂林试验站通过媒体宣传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成果,获得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近几年来,他们除了向自治区水利厅争取农水专款外,还通过为灌区节水改造服务,为防汛抗旱服务等争取多方资金,用于改造试验场地和添置仪器设备,有效地改善了灌溉试验工作条件,从而保证了灌溉试验工作的顺利开展。陕西省汉中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用工作实绩赢得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关心与支持。市财政局从1998年起,每年在经费预算内安排业务费用,保障试验课题的正常进行;同时他们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开展旱情测报、水库淤积调查、大坝安全观测等项目。

3.引进先进技术、改善试验条件是提高研究成果水平的必要条件

借助国家大型灌区改造和节水增效示范项目,“863”和“948”项目,世行、亚行节水改造项目,各地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并结合本地情况进行技术集成,推广应用。许多试验站采取与高校和科研单位联姻等途径,有力地促进了灌溉试验工作上水平、出成果、出人才。如湖北省漳河团林试验站,近年来注重与中外科研单位、大专院校联合,研究与探索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水肥耦合等技术领域内的新课题、新方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湖北省水稻节水高产灌溉试验研究》《水稻高效节水与持续高产的灌排技术》等多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奖励。

河南省惠北试验站通过加强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扩大了对外联系,赢得了良好的声誉。2000年,由国际水管理研究院、国际水稻研究所、美联邦科学与工业组织和武汉大学联合主持了国际农业基金项目“提高水稻种植区的水分生产效率”,以及节水灌溉的水肥机理和节水灌溉的投入产出经济分析研究。在专家的指导下,通过两年来的工作,取得了大量的试验观测数据,研究出了具有较高科技水平的成果。

4.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是灌溉试验研究工作的重要任务

针对灌溉试验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许多地区采取了有效措施,加大培训推广力度,把灌溉试验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浙江省为配合全省各地开展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开展了全省用水定额编制工作,以建设节水高效农业为出发点,推广普及节水灌溉技术,通过试验、调研、收集资料,编制了《效益农业灌溉手册》。湖南省永州市灌溉试验站通过培训和宣传报道,促进了《按水稻生育阶段控制田间水分状况的试验研究》成果的大面积推广,该成果不仅可以节水30%~50%,增产8%~10%,还省时、省力、省肥、省成本,提高产量,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河南省惠北试验站通过推广旱涝碱综合治理技术,使中低产田得到改造。推广区盐碱地面积由治理前的2047hm2(占耕地面积的36.6%),减小到现在的100hm2(占耕地面积的6.8%),作物产量迅速提高。据测算治理后每年万公顷综合经济效益增加540万元左右,社会经济效益非常显著,极大地提高试验区群众生活水平,彻底结束了农民“红薯面、红薯馍,离开红薯不能活”的历史。惠北试验区也因此成为黄淮海平原旱涝碱综合治理的一个样板。

二、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灌溉试验研究工作的重要性

1.加强灌溉试验工作是实践部党组治水新思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J/''|H,AgdU!\k6E=RAtuZOUZ1.%L.N{N音乐论文X/fHcFfB^`P8S_g`^a6t[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全面实行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实现农业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是全面落实部党组在新时期治水思路的具体体现。汪恕诚部长多次指出,建立一个节水型的社会,对水权实行有效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为此,首先要明晰水权,建立两套指标体系。一套是水资源的宏观控制体系,用来明确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各灌区可以使用的水资源量。第二套体系用来规定社会的每一个用水户或每一项产品的具体用水量。有了这两套指标的约束,各个地区、各个行业、每一项工作都明确了自己的用水和节水指标,就可以层层落实节水责任。就农业用水的这两套指标体系而言,都需要以灌溉试验资料作为依据。因此,加强全国灌溉试验研究工作,尽快编制全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灌溉用水定额,对于水资源的科学分配和管理,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加强灌溉试验研究工作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

论文我国灌溉试验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来自WWW.66WEN.COM免费论文网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农田灌溉事业蓬勃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保障了粮食需求,还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农田灌溉在未来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是灌溉用水紧缺,总量很难继续增加,许多地区可能还要减少;另一方面社会对农产品需求种类更多,质量更好,而且要求生产过程的稳定性更高。在这样的供需矛盾不断加剧的条件下,对新时期的灌溉试验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各地展开。各种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不断增加,专业化、规模化经营初显端倪,大型温室、自动控制喷灌和微灌系统的推广应用越来越普遍。我国的农业生产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同时正在转向以提高广大农民收入为主导的生产模式。伴随着这一生产模式的转变,各地农林产业结构正在进行大调整。许多地区粮食作物的种植比例大幅度下降,而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的比例则在不断增加,作物种植结构也更趋于多元化,林果、蔬菜、药材、饲草料、花卉以及其他一些特种农产品都逐步在各地的种植结构占有了相当的份额。种植结构的调整,必然引起需水状况的变化,迫切需要对这些种植结构的需水状况及灌溉管理技术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以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另外,我国北方一些地区正在开展以恢复天然林草植被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也需要对林草的需水过程与灌溉需求进行研究,以保证这项工程的顺利实施。

3.加强灌溉试验研究工作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我国的农业用水一方面紧缺,但另一方面又浪费严重,特别是单方水的产值很低,在目前灌溉粮食作物的情况下,单方水的产值才几毛钱,扣除生产资料和劳力的投入,所剩无几。不但农民收入增加缓慢,而且由于农村经济实力薄弱,难以采用先进技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为此,必须调整我国的农业结构布局,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研究在采用新的农业栽培技术下的作物需水规律,提高粮食作物的用水效率,同时要加强研究各种高产值的特色作物的灌溉制度,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把有限的水资源投入到产值高、创汇前景好的高效农业上来。以此大幅度提高单位灌溉水量的产出效益,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强我国农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如何实现上述的水资源优化配置,就需要根据国民经济和农业生产发展的要求,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开展大规模的灌溉试验研究工作,建立全国性的灌溉试验网络,积累大量的基础数据,以保障我国农产品需求和经济效益最大为目标,制定各灌区、各流域、乃至全国的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总体规划,根据各地区和国家农业发展的需求,进行农业种植结构的合理布局,按照经济规律来优化水资源的分配,科学指导我国灌溉农业的发展。

4.加强灌溉试验研究工作是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随着全球性淡水资源的日益紧缺,世界各国都在致力研究如何提高作物用水的效率,揭示作物在缺水环境下的需水机理,探索以最少的水投入获得最大农业效益的理论和方法。当前正在大面积推广应用的非充分灌溉技术和水稻的控制灌溉技术,旱作物调亏灌溉技术,控制性分根交替灌溉技术以及保水剂、抑蒸剂的应用技术,都需要以灌溉试验为基础。加强灌溉试验研究工作,势必会进一步促进节水高效新技术的产生和应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我国农业实现现代化的要求愈来愈迫切,灌溉用水正向着精量控制用水、自动控制用水发展,农田灌溉作为农业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急需提高其科技含量,实现精量的科学管理。为此,需要对灌溉供水、作物需水、水分转化等过程相关的科学基础有更为深入细致的了解与认识,从而为农业用水的科学精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随着许多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灌溉农田生产条件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作物品种在不断更新,土地的生产力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灌溉基础设施不断得到完善,特别是喷灌和微灌技术的应用,使农田供水和用水过程发生了质的变化;又如保护地栽培面积不断发展,特别是温室的广泛应用,使得农业生产过程所处的生态环境条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也使水分循环利用过程有了明显的改变,要掌握这些变化并作出科学的调整,必须通过灌溉试验研究来获得。

三、灌溉试验研究工作在新时期的主要任务

1.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为促进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优化配置,要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全国灌溉农业基础数据的采集与整理,随时掌握我国灌溉农业的用水现状,为灌溉管理和决策服务;二是抓好全国灌溉定额的调查与制定工作,为农业用水全面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以及水权分配与管理打好基础;三是通过系统的试验研究,确定各类作物在节水灌溉条件下的用水规律和需水量,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优化配置、节约保护提供科学的数据。

2.实现农业高效用水,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要通过灌溉试验研究,不断开发新的高效用水技术,灌溉试验的作物种类要不断拓展,要研究多种节水灌溉方式,不断提高科技水平,要考虑温室栽培的用水规律及灌溉技术,也要研究全自动模式下的适宜用水方式和灌溉控制技术。要根据节水灌溉发展的需求不断调整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为农业的科学灌溉和高效用水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建设节水型农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灌溉试验工作不但要为宏观决策服务,还要为当前的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服务。这种服务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开展经济作物需水规律和需水量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就要充分考虑我国广大农村和农民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开发针对性强、易于掌握和使用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二是要加强新技术和新成果的普及推广工作,并利用覆盖全国范围的灌溉试验站网体系,随时为农民的生产活动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

4.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服务,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过去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实践中,有些地区在开发方面考虑的较多,在水环境保护方面考虑的很少,造成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引发了严重的生态问题。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因此,生态需水问题应当作为灌溉试验的一项重要内容来研究,特别是在干旱缺水的华北及西北地区。在这些地区要通过试验研究,提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需水量和需水规律等基础参数,包括天然生态植被的恢复和人工生态植被的建设。此外,节水灌溉发展后区域水循环会产生哪些变化,大面积采用节水措施会对区域水环境和生态环境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污水灌溉对水环境以及作物质量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等问题,都得通过灌溉试验和区域性的协作研究加以解决。因此灌溉试验工作要把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改造及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作为一个重要目标,取得的成果要直接服务于区域生态重建与保护,并且通过提高农业用水的利用效率、缓解区域水资源的供给压力而间接的服务于生态恢复与保护,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5.统筹规划,精心组织,抓好灌溉用水定额的编制工作

灌溉试验及灌溉用水定额的编制是一项涉及全国范围、科学性强、需要长期开展的工作。我国幅员辽阔,气候、作物、水资源、水利工程、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灌溉用水定额的调查研究工作,需要科学的组织和良好的协作研究才能很好地完成。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通过系统的调查分析研究,编制全国灌溉用水定额,服务于全国节水灌溉的发展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作者: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副司长姜开鹏)

























5









献花(0)
+1
(本文系涛儿—taoer...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