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岁的儿子对汉字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给他买了识字卡,按照图形记住了不少汉字。 但是对于学龄前的儿童来说,光认识汉字是不够的,拼音才是孩子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学习拼音,我找邻居借到了小学课本,准备利用寒假好好教授他拼音。 刚拿到课本时,里面“人、口、手”等早已难不住儿子了,一些简单的诗歌和小文章,他也很快就背了下来。 为了激励他的学习兴趣,我将他的学习视频发到了朋友圈里,得到了好友们的热情点赞。这些点赞让他很有成就感,极大地激发了他的学习兴趣。 于是,我趁热打铁,说:“你要是学会了拼音,就能认识更多的字了,以后再也不需要爸爸妈妈给你讲故事了。” 自此,我和他一起踏上了艰难的拼音学习之旅。 一开始,“a,o,e ”还算简单,给他找了新东方老师的讲课视频,他看得津津有味。可随着后面音节拼读越来越难,他越来越抗拒学拼音。 有好几次,因为对声调的把控不准,他崩溃大哭,声嘶力竭地说:“我-再-也-不-学-拼-音-了!” 其实我也难啊,就这几个声调,他怎么就学不会呢?说实话,我都有了一种深深的挫败感。 可如果此刻和儿子一起放弃了,那他可能永远会对拼音存在畏难情绪,这必然会对他的成长非常不利。 为了让他顺利完成拼音的学习,我是煞费苦心。 当他畏难的时候,我都会给他放大假;当他有些状态时,我会拿出课本,诱导他学一会儿拼音,有时候仅是复习几个声母,有时候就只写几行拼音,有时候拼几个拼音就好…… 事实证明,凡事不可强求,一步一步地诱导,反而能更快地达到目的。这种方式就像心理学上讲的“门槛效应”一样,在恳求某人之前要先将对方诱入其中。 不管怎么说,一个多月下来,他总算能独立拼读了,虽然速度慢了点,但是对音调的把握也越来越准。一首从来不认识的小诗,经过几分钟,也能无障碍地拼读下来。 儿子成功了! 生活中常会发现,当我们一下子要求一个人去做或接受一件有些难度的事时,对方往往不会痛快地答应我们;而当我们一点一点地向对方提出自己的要求,对方也会一步一步地答应我们的请求。 心理学家D.H·查尔迪尼曾做过一个实验:
那么,我们在教育孩子时也可以如此做。 当孩子不太愿意接受家长或老师的某一要求时,就可以运用“门槛效应”去诱导孩子,当孩子慢慢接受以后,再逐渐提出更多或更高的要求。 一般来说,孩子都具有对某些方面或某一方面强烈的兴趣,而且,一旦对这些兴趣入迷,就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以惊人的毅力和耐心去学习或研究它。 所以说,不要指示孩子应该做什么,而应千方百计地引导或诱导孩子去做,比如启发他想写字、想读书、想创造、想研究,而自已则可以在一旁做粉丝,给予他支持和鼓励。 曾看过一个故事:
其实,这个小故事就是“门槛效应”的应用,它告诉我们,一且接受了他人微不足道的要求,就有可能接受对方更高的要求。 就像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上一样,我们可以一步一步地登上高处。明代洪自成在《菜根谭》中说:“攻人之恶勿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勿过高,当使其可从。” 我们教育孩子更应当运用这个道理。 平时,我们给孩子制定目标,一定要考虑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 要先分析不同层次的孩子现有的发展水平,根据不同素质、不同能力层次的基础与表现,给他制定一个具体的、适合的目标,从而使他通过努力能够达到。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
引发孩子对这方面进取的兴趣,及时诱导,使其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并挖掘出孩子对事物产生热情的潜力。 当孩子专心致志地投入到他所喜欢的活动中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就会把全部精力倾注到这项活动中,从而有所收获。 据报道:在一次万人瞩目的“万米长跑赛”中,谁都没有想到,冠军竟被一位实力普通的女选手夺走了。这位女选手立刻成了该活动比赛的焦点,很多记者都纷纷问她获胜的奥秘是什么。
由此可见,正是由于成功地运用了“门槛效应”,才使这位女选手夺得了冠军。 因此,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将远期的目标和较高的目标细化一下,将它们合理地分解成若干层次不同的小目标,再让孩子逐步去完成。 一旦孩子实现了一个小目标,就能调动他的积极性,并会由此带来一种成就感。当孩子迈过了一道道“门槛”时,他就会对这件事情产生兴趣。 这时他或许会发挥出巨大的能量,这种能量是孩子在反复多次主观体验中积累所产生的,而孩子的热情之火一旦燃烧起来,就会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才能,甚至会创造奇迹! 如果我们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生活习惯,那我们就要采用“门槛效应”的方式,根据孩子自身的生活情况,为他制订一个时间段,比如:一周、半个月、一个月等。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不断诱导或激励孩子,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过,与此同时一定要切忌“急于求成”“恨铁不成钢”等方式与态度,可以先要求孩子养成一些轻易能做到的好习惯,比如:“不随地扔垃圾”“不随意发脾气”“学会倾听别人说话”等。 而且,在养成习惯以后还要不断地强化,这样才能使孩子的好行为巩固下来。 所以,家长要富有爱心和欣赏心,看到孩子的闪光点和进步时,要做出积极的、相应的鼓励,就像:“门槛效应”,一样,逐步让孩子尝到甜头,这样才能使孩子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 学习的路上有苦有乐,儿子曾为自己学会了“a,o,e”而兴奋,也常常因为自己读不好声调而委屈地只掉眼泪,但更多的时候,他会为自己能准确地拼读而高兴不已。 儿子每一次的小进步,其实也都在激励着他自己。 自从学了拼音,他看到有拼音的书,就会习惯性地自己拼读;玩的时候,嘴巴里也时常会蹦出几个拼音;还自觉地翻出带拼音的《西游记》出来读,以此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可见,这段学习里,他的学习的兴趣,保留得很好。 在2020年的这个长长的假期里,我有幸全程伴随他学完了拼音,体验了教授孩子的不易,也感受到了孩子从无到有的积累过程。 但这也只是他们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以后的学习之路还很长,我会一路相随,伴他成长。 喜欢的宝宝们,记得点个“在看”哟,爱你们,么么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