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天,居士带孩子去参参拜刚落成不久的大佛。大佛有十几层楼那么高,宏伟壮观,参拜的香客川流不息。突然,孩子指着大佛像说:“爸爸,大佛的头上有一根避雷针。”“是吗?”居士顺着孩子的手势往上看去,大佛很高,所以不留意的话很难发现,但大佛的头上确实装着避雷针。孩子接着问:“大佛的头上为啥要装避雷针呢?”居士心怯地说:“大佛也怕被雷打中啊!”孩子说:“佛不是世界上最大的吗?为啥也怕被雷打中?在天上,是不是雷公最大呢?” 对孩子的问题,你怎样回答?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范文 求人不如求己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这道作文题在传统文化中融进现代元素,引领学生关注生命、生活和人生,启迪学生真正出口在于自我救赎。居士带着孩子千里迢迢跑来礼拜佛像,祈求大佛能够保佑家人安全,但原来佛像自己也怕被雷打中。佛像既然不能保佑自身的安全,又怎么能保佑我们这些比佛像更脆弱的肉身呢?根据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可以确立材料的核心立意:要“他度”,更要“自度”;要“他助”,更要“自助”等。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是要拒绝“他度”“他助”,而是要处理好“他人”与“自己”之间的主次、先后关系。材料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总想着依赖别人,自己却不肯努力,长此以往怎么能够有所长进、取得成功呢?为此,我们要时刻牢记一个“自”字——自立、自强、自救、自助、自信……孩子永远靠喂,是长不大的;输血只能维持一时,关键自身还要有造血功能;地震中的求生者,既需要外界的救援者,也需要通过自救(体力的和心理的)来熬过漫长的等待时间;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只会“引进”,命运就永远操纵在别人手里,它必须有自身的原创力,必须有自主知识产权。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牢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参考立意如下: (1)从佛和参拜的香客的角度:要善于借势,更要学会造势;要坚持开放引进,更要弘扬首创精神 (2)从佛的角度:佛法有边,止于自助之人;要救人之急,更要启人自救 (3)从朝拜者的角度:求人不如求己;心中有佛,我就是佛;把避雷针装在心中。 本文来源: 本文系转载,原作者:告知帮您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