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是个谋士人才辈出的年代,大名鼎鼎的谋士有郭嘉、荀彧、诸葛亮等等。然而,这些谋士如果跟司马徽相比的话,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郭嘉、荀彧、诸葛亮等算是一流谋士,但是司马徽却是顶级谋士,看淡了一切,最终归隐田园,追求一种无我的境界。 司马徽精通百家之长,擅长道学、法学,满腹奇谋妙计,换做是其他的人,拥有这等才学肯定是要出山的,一展自己的才华,扬名立万。 可是司马徽没有,他拥有无与伦比的智慧,但是却不出山,只想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每天浇花种菜,怡然自得。 司马徽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他看淡了,什么功名利禄,什么青史留名,他都不想了,他只想回归到生命的常态,追求一种平静的生活。 司马徽为什么号称“水镜先生”呢?因为他的心就像是水一样平静,像镜子一样透明,把人世间的事情都看得明明白白。 水镜水镜,像水里面的镜子一样,清澈透明,平静安然,这就是他追求的生活。 尽管司马徽不在江湖,但是江湖上一直有他的传说。尽管司马徽不出山,但是他却是三国幕后“操盘手”,他的三大弟子却出山了,并且分别效力于魏蜀吴三个国家。 司马徽的三大弟子分别是“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冢虎”司马懿。诸葛亮投奔了刘备,庞统投奔了孙权,司马懿投奔了曹操,三人分别待在三个国家,左右着天下的格局。 司马徽知道他们三人都是大才,因此分散在三个国家,让他们各自较量。可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司马徽考虑了所有的因素,但是没有考虑到他们的长相。 司马徽也没有想到,长相对于一个人来说也是这样的重要。刘备看到诸葛亮英姿飒爽,玉树临风,心中是非常的欢喜,两人相谈甚欢。 孙权看到庞统面貌丑陋,其貌不扬,心中非常鄙夷,对庞统是弃之不用,结果庞统在孙权那里没有发挥作用。庞统一气之下投奔了刘备,却打破了司马徽的布局。 本来三人是相互争斗,如今诸葛亮和庞统联手了,这还怎么玩。于是,庞统就死了,就剩下了诸葛亮和司马懿对战博弈。 两人旗鼓相当,不分伯仲,可是诸葛亮的寿命很短,比司马懿早逝。因此,天下最终被司马懿所得,司马氏建立晋朝,完成了一统。 |
|